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 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柳永大力创作慢词,将敷陈其事的赋法移植于词,同时充分运用俚词俗语,以适俗的意象、淋漓尽致的铺叙、平淡无华的白描等独特的艺术个性,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人物生平早年经历柳永出身官宦世家,……[详细] |
丁度(990—1053)的先祖是恩州清河人。后被契丹攻陷,徙居开封。父逢吉,从医为生,喜好藏书,与有学问的人交往。丁度好读《尚书》,曾写《书命》十余篇。大中祥符中(1012前后),登服勤词学科,为大理评事、通州通判,直集贤院。丁度曾-言六事:主要有增讲读官;增谏官;选河北、河东役兵补禁军等。章献太后认为很对。丁度又献《王凤论》于章献太后,用以告戒外戚。又任京西转运使、知制诰,迁翰林学士,纠察在京刑……[详细] |
包繶(1033—1053),北宋名臣包拯长子,生母董氏,十九岁时娶淮阳崔氏为妻。崔氏是当过三朝宰相的吕蒙正外孙女,因此包家与崔家算得上是门当户对。 包繶因父亲包拯官居高位,自幼便受到特殊的荫补,年纪很小的时候就获得宋仁宗赵祯赐封为太长寺太祝,但还未上任便于婚后第二年病故。崔氏伤心欲绝,谁知祸不单行,数年之后,五岁的儿子包文辅又夭折,崔氏与包公失去了唯一的长子和长孙,心如刀绞,但包公夫妇毕竟是开朗之……[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