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执中(990-1059),字昭誉,参知政事陈恕之子,北宋洪州南昌(今属江西)人。真宗时以父荫为秘书省正字。累迁卫尉寺丞,知梧州。后历知江宁府、扬州、永兴军。仁宗宝元元年(一〇三八)同知枢密院事(《宋宰辅编年录》卷四)。庆历元年(一〇四一)出知青州,改永兴军。四年,召拜参知政事。五年,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皇祐元年(一〇四九)出知陈州。五年,再入相。至和二年(一〇五五)充镇海军节度使判亳州(同-卷五)……[详细] |
李觏(1009—1059),字泰伯,号盱江先生,北宋著名的学者和思想家。觏祖居麻源谷口,家有田地数顷,生活尚可自给自足。少年时聪颖能文,l 4岁时丧父。天圣三年(1025年)李觏17岁,守父孝期满,出游求师。景祜三年(1036年),觏赴汴京拜见修撰宋庠、李淑和记注聂冠卿、集贤叶清臣等朝官,均得嘉许。这年朝廷贡举事暂停,觏返回家乡。景祜四年,李觏乡试落榜,遂往鄱阳拜访范仲淹。康定二年(1041年),……[详细] |
李覯(1009-1059)字泰伯,世称旴江先生,北宋建昌军南城人,出生地为今资溪县。他是北宋著名思想家,儒学功利派的先驱,“庆历新政”理论上的支持者,王安石变法的先导。后人评论说:“道德文章,卓绝一世,且多所著作,学者皆斗山仰之,盖屹然为宋代儒宗。”(陆瑶林李泰伯先生文集原序)李觏先祖昉,初居临川上幕镇(今金溪县城秀谷镇),避乱,徙家至长山叶源(当时属南城县南城乡63都,明万历六年析南城置泸溪县时……[详细] |
胡瑗(993~1059)字翼之。中国北宋学者。理学先驱、思想家和教育家。 因世居陕西路安定堡,世称安定先生。庆历二年至嘉祐元年历任太子中舍、光禄寺丞、天章阁侍讲等。自幼聪颖好学,7岁善属文,13岁通五经,被左右乡邻视为奇才。胡讷说:“此子乃伟器,非常儿也!”胡瑗读书勤奋,好学上进,且志向远大,常以圣贤自任,但因家境衰微,早年并未受过良好教育。直至20多年后才得以与孙复、石介等人到山东泰山栖真观求学……[详细] |
赵允让(995年-1059年):北宋皇族,字益之,宋太宗赵炅第四子商王赵元份的第三子。史称他天资浑厚,外庄内宽,喜愠不见于色。赵元份在世时,赵允让为右千将军。宋真宗的长子周王赵祐去世后,真宗以绿车旄节迎赵允让到宫中抚养。皇子赵祯(宋仁宗)出生后,用箫韶部乐送还府邸,官居卫州刺史。宋仁宗即位,授汝州防御使、宁江军节度使。后来又让他知大宗正寺。他勉励好学的宗室子弟,劝戒不上进的,故人莫不畏服。庆历四年……[详细] |
王安世(?-1059年),王安石二弟,在安石兄弟中排行第五。生于天圣七年(1029)至明道二年(1033)之间,殁于嘉祜四年(1059),只活二十几岁。在生任过太平州当涂县主簿(知县的副职)……[详细] |
梅挚(994年至1059年),字公仪,北宋成都府新繁县人,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进士,为官三十二年,勤政爱民,清正廉明,政绩卓著,敢于直言上疏,有奏议四十余篇。在梅挚的作品中,《五瘴说》对当时和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南宋建炎年间,新繁在东湖之南建三贤堂、绘三贤像,祀乡人梅挚。《宋史》、《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有传。……[详细] |
王令(1032~1059) 北宋诗人。字逢源。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 5岁丧父母,随其叔祖王乙居广陵(今江苏扬州)。长大后在天长、高邮等地以教学为生,有治国安民之志。至和二年(1053),王安石由舒州通判被召进京,路过高邮,他赋《南山之田》诗求见。王安石大喜,誉为可以任世之重而有功于天下(《王逢源墓志铭》),并将其妻妹嫁给他。28岁卒。王安石在《思逢源》中有妙质不为平世得,微言唯有故人知之句……[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