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恪(1128—1178),字茂恭,号南湖居士,义乌官塘村人。绍兴三十年(1160)进士。初任永新县主簿,再调徽州录事参军,末上任,在家励学,筑园自娱。陈亮说他:“目空四海,独能降意于一世豪杰,而士亦乐亲之。其文奇壮精致,反复开阖,而卒能自创其意者。”曾著《南湖文集》20卷。何恪孝悌出众,德以文行。他从小就受良好的家教。父何榘,人称万十公,为人仗义,忠勇刚直,在河北恩州为机宜武官。对何恢、何恪两个……[详细] |
龚茂良(1121-1178)字实之。莆田县龚屯(今莆田市城厢区华亭镇龚屯)人,后移居于城关义井和美巷(今莆田市实验小学所在地)。宋绍兴八年(1138)登黄公度榜进士,时年18岁,称“榜幼”。初授南安县主簿,邵武司法。调泉州观察推官,以清廉称。改宣教郎。同知枢密院事黄祖舜荐其才,召试馆职,除秘书省正字,迁吏部郎官。张浚督师江淮,抵拒金兵。茂良上 书曰:“本朝御敌,景德之胜(指澶渊之盟),本于能断;靖……[详细] |
陈尧英(1108~1178),字秀伯。温州学者叶适称之为“平阳豪士”。出生于陈营里(在今江山乡),从小便有安邦济世大志,对尸位素餐的名公巨卿一向鄙视。高宗绍兴六年(1136),独自奔赴行在(临安)-,陈述了十二道治国之策。在旅邸直等到次年正月,没有回音,便再上《清朝政序》十二篇,措词激切。至三月,仍无动静。就再献上所著《兵书》,其中对南宋王朝的利害得失,进行条分缕析,气势更为凌厉。高宗读后感到惊讶……[详细] |
林光朝(公元1114年至1178年),字谦之。兴化军莆田人,郑侠之婿。生于宋徽宗政和四年,卒于孝宗淳熙五年,年六十五岁。专心圣贤之学,动必以礼。有气节,朱熹兄事之。南渡后,以伊、洛之学倡东南,自光朝始。隆兴初,(公元一一六三年)第进士。累迁广西提点刑狱,移广东。茶寇剽江西南簿岭,其锋甚锐,光朝自将击败之。加直宝谟阁,召拜国子祭酒。后以集英殿学士出知婺州。引疾,提举兴国宫。卒,谥文节。林光朝诗,以明……[详细] |
李衡(1100-1178年),字彦平,江都(今江苏扬州)人。高宗绍兴十五年(1145年)进士,授吴江县主簿。孝宗隆兴元年(1163年)、乾道二年(1166)连知溧水县(《景定建康志》卷二七)。召为监察御史。五年,出知婺州(《宋会要辑稿》选举三四之二三)。召拜司封郎中,迁枢密院检详文字,除侍御史。八年,差同知贡举(同上 书选举一之一八)。致仕后定居昆山,名其室曰乐庵,自号乐庵叟,学者称乐庵先生。淳熙……[详细] |
纥石烈良弼(1119-1178)金朝大臣。本名娄室,回怕川人,纥石烈太宇子。聪明睿智,博涉群书,善文章词赋。初为北京教授,补尚书令史。谏止海陵王南伐。世宗即位,任南京留守兼开封尹、河南都统。往北京招抚奚、契丹有功,迁平章政事,封宗国公。升右丞相,监修国史,撰成《太宗实录》。上疏建议开榷场市马和女真等族人任地方官必须知晓汉文,进左丞相。大定十八年,致仕,归里。同年死,谥诚敏,追封金源郡王。……[详细] |
李弇(约1110~约1178),字季纯,崇安县城区人。南宋绍兴八年(1138)中进士,任福建连城县令。当地民性凶狠好斗,李弇为政宽平,提倡孝顺、友爱、不欺侮人,任期中推行善政,受到黎民拥戴。当地伍家兄弟,曾因财产继承纠纷,连年争讼不决,李弇到任后对两兄弟喻之以理,双方大受感动,遂罢讼和好。当时有一首民谣称道:“讼者息争,居者怀仁,李侯为政,百里回春。”……[详细] |
刘珙(1122—1178),字共父,崇安县五夫里(今五夫镇)人。生于北宋宣和三年(1121),为北宋抗金将领刘之孙、南宋抗金名将刘子羽之子、名宦刘子翼和著名学者刘子翚之侄。刘珙聪敏好学,少年拜叔父刘子为师,受学于五夫里屏山书院,后荫补承务郎。绍兴十二年(1142),他考中进士,任绍兴府都税务监。但他酷爱读书,自愿免职任祠官,以便利用闲散之职专攻经书。绍兴二十四年,他被召进京,先后任秘书省校勘、……[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