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公元1675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公元1675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 玉林通琇
  玉林通琇(1614-1675),名通琇,字玉林:俗姓杨,江阴(今属江苏)人。年十五读《天琦和尚语录》,立下参禅学佛之志。十九岁从临济宗第三十四世传人馨山天隐圆修出家:受具足戒。他勤奋好学,每遇勘问,当机不让。一晚偶乘月泛小舟,举首之顷,顿忘迷悟:如虚实玲珑,不可凑泊;急就证于天隐圆修。天隐知其“透脱”,叹曰:“此吾宗师子儿也。“越四年,即通琇二十三岁,明崇祯九年天隐圆修示寂,传给通琇继报恩寺法席,……[详细]
2、孙奇逢 明末清初理学大家(15841675)
  孙奇逢(1584~1675)明末清初理学大家.字启泰,号钟元,世称夏峰先生。容城北城村人,祖居贾家庄(今容城贾光村)。少年有志,以先贤刘因、杨继盛为榜样,嗜学成癖。14岁入县学,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举人。与明兵部尚书孙承宗等为友,与东林党人左光斗、魏大中、周顺昌等则以“国士”相知。明天启年间,宦官魏忠贤勾结熹宗乳母客氏,把持朝政,破孩东林党人,左、魏、周等先后被捕入狱。孙奇逢冒险挺身营救,他……[详细]
  田甘霖(1612—1675年),字特云,号铁峰,田玄第三子。今湖北省恩施州鹤峰县容美镇人。顺治十四年(1657年)任容美宣慰使之职。少年田甘霖表现出与众不同的气质,他说:“吾少年,多横口,落地便学狮子吼。”弱冠,补长阳县博士弟子员。约在二十六岁时,明王朝征调容美土兵,助剿李自成、张献忠农民起义,他随军参战。崇祯十五年(1642年),他以土司子弟出入湖北省考场武昌名流“咸异其事”。他与颇有才名的同龄……[详细]
4、富察·米思翰 清朝大臣(16331675)
  米思翰(1633—1675年), 富察氏,满洲镶黄旗人,清朝大臣,出身将门之家。康熙十二年(1673年),三藩之乱爆发,米思翰上疏进呈剿贼方略,奖奉职恪勤诸大臣,加太子太保。不久逝世,谥敏果。早年任职米思翰,富察氏,满洲镶黄旗人。他的先世本来居住在沙济。曾祖旺吉努,在清太祖努尔哈赤的时候就率领自己的部下前来归顺,被授为牛录额真。他的父亲是哈什屯,在清太宗皇太极手下做事,康熙初年去世,谥恪僖。米思翰……[详细]
5、蔡士英 清朝兵部尚书(?~1675)
  • 蔡士英
  蔡士英(?-1675年),字伯彦,号魁吾。清初著名大臣,汉军正白旗人。士英事迹附见于《清史稿·蔡毓荣传》及乾隆《钦定盛京通志》卷七十八、《江南通志》卷一一二、《碑传集》卷六十一。蔡士英字伯彦,号魁吾,世居辽东锦州。崇德七年(1642),清郑亲王济尔哈朗攻明,至锦州,士英同总兵祖大寿降清,隶汉军正白旗。从征山东。顺治元年(1644)授牛录章京世职。其后率军平“流贼”扫地王康文道及从征福建,皆有功,授……[详细]
  祁理孙(1625~1675)理孙醇谨长厚,班孙慷慨豪迈,兄弟两人友爱甚笃。有张煌言友魏耕,奔走四方,谋复明室,与理孙兄弟称莫逆。耕遭怨家密告谋反,并谓与祁氏兄弟有连,清吏遂围其家,索耕不得,逮理孙、班孙而去。兄弟争承其狱,卒以班孙遣戍辽左。理孙鬻产赴京师,谋为弟脱罪,金尽而狱不解。后班孙遁归,落发为僧,主持毗陵马鞍寺,号咒明林大师。好议论古今,不谈佛法,每语及先朝,则掩面而哭。清康熙十二年(167……[详细]
7、陈福 陈福 (?~1675)
   陈福(?~1675),字箕演。陕西榆林人。1645年,清军占领陕西,他以武举身份应征入伍,在宁夏总兵刘芳名部下,被擢为守备。后随都统李国翰南下四川,进攻张献忠义军,迁为遵义游击。康熙初年(1662),他随从总督李国英围攻抗清义军郝摇旗、刘体纯、李来亨部。义军失败,清廷擢他为成都副将,并加右都督衔。后迁为重庆总兵。十二年(1673),康熙帝召见,改授宁夏总兵。同年,吴三桂在云南发动叛乱,四川提督响……[详细]
   玉琳琇(1614-1675年),俗姓杨,讳通琇,号玉琳。江阴人。清初临济宗禅僧。其父为儒生,厌世遁入空门。玉琳琇受父亲影响,幼年即虔诚奉佛,18岁投常州磬山寺天隐圆修禅师,仅几个月就“悟道得法”。后随圆修至湖州报恩寺。23岁时继承法席,做了主持。“出世”之早,为禅门罕见。他曾两次奉召入京,膺国师称号。时顺治帝福临崇佛,闻玉琳琇之名,于顺治十五年(1658年)九月遣使请他入京说法。他先是卧床不起……[详细]
9、郑敷教 郑敷教(15961675)
  • 郑敷教
  郑敷教(1596—1675),字士敬,明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父郑光懋。天启间于吴中倡为文社,敷教与焉。崇祯庚午,举应天乡试,湛深经术。其时东南文士统会于吴,号为复社,敷教生徒之盛,与杨廷枢俱为乡里所宗。丁丑,举贤良方正,以母老辞。晚年隐居教授,著述甚富,而尤深于《易》。卒后门人私谥曰贞献先生。 著有《周易广义》等。……[详细]
10、沈寿民 海内三遗民(16071675)
  沈寿民(1607年-1675年),字眉生,号耕严,宣城人。移寓南京。明末诸生,加入复社,崇祯九年(即公元1636年)丙子举贤良方正。他在当时颇有文名,但他被世人所认识,并不是因为他的诗文,而是因为他曾经上疏朝廷参劾当时极有权势的杨嗣同,想要以贻误军情、延误战事的“夺情误国”的罪名治裁这位“重臣”,因而才名震一时。弘光帝在南京即位成立南明小朝廷时,独掌朝廷大权的阮大铖因为沈寿民在参劾杨嗣同的奏疏中有……[详细]
  魏朝荣(1606~1675) 字名卿,明末清初长沙人。明崇祯末年以豪侠驰名于乡里。时吉王强占民田万顷,激起民变,杀王府校尉。长沙司理蔡道宪、通判周二南、县尹堵胤锡等请其出面调停,他要求吉王退田,事乃得息。张献忠破长沙,湖广总督何腾蛟屯兵武昌,延魏入幕。他以左良玉必变,请何预防。后左果举兵反。何间道至浏阳,借魏之力,招抚已进驻湖南之李自成军刘体仁、袁宗第二部。何死后,其亲属于清康熙七年(1668)……[详细]
  罗文举,(1630~1675)又名伯府,字壮达,茶洞镇水口村人。行伍出身,初为肇协把总,后升梧肇镇中军守备,康熙十四年(1675年)迁开建南丰任职。适逢云南吴三桂叛军攻广西藤县,罗文举奉檄率兵救援藤县,却遭叛军三层围困,苦战七昼夜阵亡。康熙十六年,追赠怀远将军(正三品)。康熙二十年,归葬罗定望军山,康熙帝致祭文,有“尔罗文举赋性忠直,国尔忘身,御敌冲锋,奋勇阵殁,朕用悼焉”句。……[详细]
  白色纯,清朝官员,曾任江西巡抚(1674年—1675年)。……[详细]
注:排名不分先后,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