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觐光(1844—1898),字绍棠,号黼庭,百侯白罗蕉子坑人。年幼有志,勤奋好学,且聪敏过人。年长离乡远赴台湾嘉义县大埔乡。同治十三年(甲戌,1874)在台湾嘉义县考取廪生第四名。光绪元年(乙亥,1875)在福建考中举人,六年(1880)考取庚辰科三甲进士,以知县即用。曾任浙江乌程县知县。从政廉明,勤勉负责。任内有一掌管财政的下属亏空公款二万余两银元,他除作秉公查处外,还亲赴印尼,在当地得到同乡……[详细] |
肖肇富 (1844.6.15~1884.7.8) , 字葆斋,今黄田镇黄田村人,生于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四月三十日,同治三年(1864)仗剑从戎,投张正亨军门麾下。其身材魁伟健壮,体重200余斤, 骑高头骏马,人云其有明鄂国公之胆力。历川滇黔平定地方武装战乱,初获六品军功,擢千总。入黔后征战频仍,复地克城,因卓有战功,官职累升,由千总而都司,继而为游击参将。十年冬,获赏果勇巴图鲁,升为副将,……[详细] |
严端(1844—1956),字直方,庇江乡森冲村人。其父梦奎在森冲开“鑫盛”等店铺,当地有“富不过鑫盛”之说。严端17岁到桂林读大馆,后考选廪生。22岁自费留学日本东京早稻田大学,攻读政治经济学,在日期间参加孙中山创建的同盟会,并兼任同盟会广西支部会计。1910年毕业回国,参加留学生廷试及第,奖法政科举人,吏部七品小京官。后被派往湖南省见习,不久即奉同盟会之命,回广西运动藩台王之祥等起义。未几,……[详细] |
董锦章(1844——1920),字蔚堂,又字苇塘,别号襄村,又号寓园,掖县西登村人,清末地方名儒。其父桂馥为六品职衔,对董锦章的治学有成影响很大。董锦章自幼以苦读为乐,无意仕途,光绪二年(1876)科考列副榜,十四年中举第七名后,不踏仕路一步,委博兴县训导,不就;广西巡抚慕名请入署,不往;不善周旋,见客数语即“危坐无他言”。而与莱州府文人学士们论及学问则必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每日潜心读书、吟诗属文……[详细] |
靳法蕙(1844--1917),字香谷。焦作市中站区东王封村人。靳少年好学,看到家乡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仅少数村民以笨重工具土法开采,浪费甚大,收效甚微,心中十分苦闷,其异母兄长靳法兰临终前拜托好友博爱县土窑主毕金陵,照顾法惠,在煤矿混碗饭吃。此后靳法蕙努力攻读有关书籍,对方园百里山川实地考察。察看坡岭的形状,推断地下水的走向。数年后,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往往只看地表形态就能估计出地下有无煤层和地下……[详细] |
潘炳年(1844~1919)潘炳年,字耀如,晚号退庵,三溪坂上人,其父潘茂架迁居福州都司巷。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出生。炳年幼年丧父,生活清苦,攻读刻苦。16岁中秀才,年未20即授生徒以自给。同治三年(1864)中举,同治十年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后授编修。光绪八年(1882),充顺天乡试同考官,不久,任国史协修、功臣馆纂修、总纂。光绪十年八月,中法马江海战中闽海军败绩,炳年会同在京的闽籍官……[详细] |
陶绥之(1844~1869),号昭福,字履谦,岳州城东门人。爱习拳术,悍刚勇。清同治三年(1864)投陶澄轩老湘营,随军攻入江宁,获六品顶戴。四年,在河南镇压太平军和捻军,为曾国藩赏识,以把总提拔补用。六年,又以镇压河南边境捻回军记功,以千总补用。七年,在直隶吴桥防御战0奇制胜,任领哨官。后为左宗棠器重,升任游击。八月,在晋陕等地因战功加副将衔。八年,在攻打回军根据地金积堡时负重伤而死,年仅25……[详细] |
王煊(1844~1936) 字晓峰,本县兴隆乡人。清末贡生,擅长医术和书画,关心民众。民国2年(1913),被选为陕西省首届议会议员。10月6日,赴京选举正式大总统时因投了孙文一票,被袁世凯通缉,遂到贵州避难两年,后回西安参与反袁活动。8年(1919),再次当选为省二届议会议员,倡导振兴实业。次年,任杨虎城将军的参议。7月,在直皖战争中曾为杨出谋献策,后被杨荐为清涧县县长。民国17年(1928),……[详细] |
蒋师轼(1844~1876),字幼瞻,上元(今江苏南京)人。近代文学家、书法家。先世居溧阳,至高祖嘉树始迁江苏上元。考讳永龄,山东沾化县知县,有循绩。师轼早年究心关、洛之学,与弟蒋师辙(字绍由)齐名,人称“二蒋”,又与刘寿曾、何延庆、陈作霖、朱绍颐等交善。光绪元年(1875)成举人,次年卒。博通经史,喜金石文字,精楷书。诗多纪游之作,长于刻画景物,七绝较清秀。又喜长歌。有《三径草堂诗钞》。……[详细] |
陈宜禧(1844-1929)斗山朗美村人。少年家贫,以卖髻绳、针、钮为生。1864年赴美,在西雅图火车站当清洁工、筑路工。1889年组建广德公司,自任总理,包工承建北太平洋铁路工程。他先后在美国从事铁路建设达40年之久,筑路经验丰富。光绪三十年(1904)回乡,以“不收洋股,不借洋款,不雇洋工”为号召,倡建新宁铁路,得到县人及旅外侨胞的支持,纷纷投资,先后共筹得股金425万银圆,并于1906 年成……[详细] |
陆佑 (1844~1917)陆佑,字弼臣,号衍良,广东鹤山人。一说生于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本姓黄,自幼父母双亡,10多岁时卖身到新会县陆姓地主家作长工,改姓陆。19世纪60年代末,陆佑以契约劳工身份(俗称“猪仔”)到新加坡当采锡工。3年期满,留矿场当自由工10余年。有了数百元的积蓄后便另谋生计,先买下一处已停采的锡矿场,雇用二三十名自由工开采。初无所获,深挖后竟获杂质少、藏量多的“锡米仓”……[详细] |
胡静芳(1844-1937),女,常熟人。幼承家学,长习教风。清末,在维新思想的影响下,女学风气渐开,她发起组织天足会,反对妇女缠足,自任会长,后任女子劝学会会长,始终致力于女子教育。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胡静芳在六弦河夫家殷氏宅创办淑琴女塾,后改称淑琴两等女子小学堂,自任堂长。宣统元年(1909年),增办蒙养院,并赴上海蒙养院参观学习。次年创办私立淑琴女子师范学堂,将淑琴两等女子小学堂及蒙……[详细] |
曾纪琛:1844-1912。字凤如,曾国藩第三女,曾纪静、曾纪耀妹妹、曾纪纯、曾纪芬三姐。丈夫罗允吉(1846-1888,其父罗泽南是湘军早期重要将领),性情暴躁固执,婆母悍厉刻薄。……[详细] |
王擢英(1844—1912)新泰县(今新泰市)菜园村人。清末名医。出生中医世家,自幼随父读书习医。成年后,治病有术,求医者甚众。其一生勤恳,且医德高尚。在医疗中,写下诸多临床札记,多焚于兵乱年月,今所存无几。……[详细] |
吴伊耕(1844—1930),字莘田,湖州北门外河上甸人。成年后,开始从事丝绸业。后弃商学医,受学于乌镇名医沈馨斋。从师数年,开业于湖州闵家桥。医术医德迅速传播湖州。不矜己功,精益求精,将诊室题名为“求是草庐”。好学苦读,自修甚勤,诊病余暇,手不释卷,辑有《近贤八家医案》。晚年,将所积累临床记录,自辑成册,名为《寡过斋医案》。年过花甲,迁移湖州仁济善堂内应诊。长子衍之、三子衍升均行医。……[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