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庆桂(1856~?),海珠区新滘镇黄埔村人。清光绪年间举人,曾任内阁中书和翰林院侍读。光绪三十二年(1906)在维新思想影响下,国内废科举,兴学校,置学部,而旅居海外的华侨仍“抱残守缺,冬烘如故”。他作为内客侍读上学部手摺,阐述了在海外华侨聚居地办华侨学校,利于“中西融合,造成全材,足备国家官人之选”,又可节省派学童赴美留学所需经费,建议朝廷派专员赴北美洲劝学。梁的建议为清廷接纳,并委派梁赴美办……[详细] |
毕秀姑(1856—1930),乳名阿生,浙江余杭人。为葛家童养媳,史称“葛毕氏”。长得白皙秀丽;因穿白衣绿裤,人称“小白菜”。毕秀姑的丈夫葛品连,乳名葛小大,仓前镇葛家村人。同治十二年(1873年),毕秀姑与杨乃武被怀疑通奸杀夫,在刑讯后认罪,身陷死牢,含冤莫雪。此案惊动朝廷,在数度更审后虽还予清白,然而两人受尽酷刑折磨的悲惨遭遇仍令人不胜唏嘘。该案被称为清末“四大奇案”之一。毕秀姑于咸丰六年(1……[详细] |
鲁耀(1856~1919),字明远,祖籍山东,徙居开封。山东人讳称大哥,故自称鲁0,实无兄弟。幼时家贫,仅上私塾2年,略识文字。20岁时,曾在开封瑞蚨钱庄做杂务,后做管帐先生。因好施舍更好玩骂被辞退,遂浪荡市井。闻有婚丧人家,他便充作管事的,不请自至,代主操劳,以混饭吃。因办事周密,手脚干净,颇为人赏识。豪门巨族有红白事,便做总管全权指挥一切。所有筹办宴席,购买肉菜,封礼收礼,与一切开销,能处处为……[详细] |
万慎(1856—1923),又名慎子,字斐成,泸州安贤乡特兴人。清光绪初年,川学台张之洞莅泸主考,时万慎名万人敌,以童生应试,因书写试卷超出规格,被阅卷房师所黜。张评阅各房师推荐试卷,无一中意。乃将所黜试卷复核,发现万人敌文采飞扬,议论磅礴,颇为欣赏。遂在试卷上批:文在格内,字在格外,取为秀才。揭榜后,张召见,嘱其将原名“万人敌”改为万慎,以戒自满。于是万慎之名蜚声泸州士林。万慎勤奋好学,立志远……[详细] |
郑文恒(1856~1894)郑文恒,字翔孙,长乐郑华南人,清咸丰六年(1856)出生。文恒少有大志,功名未就,后从事商贾,又不得意,遂投海军,入“龙骧”兵船,考究轮机。光绪四年(1878年)考入福州船政学堂,学习轮机专业。4年后毕业,充北洋海军“扬威”快船三管轮,不久,升副管轮。光绪十一年因参与保护朝鲜免遭日本侵略有功,升任把总。光绪十三年奉派随同管带邓世昌赴英国验收定制快船,驾驶回国,调补“致远……[详细] |
周叔川(1856-1905),名辛铄,字叔川,又号督川,湖南新化大同镇时荣桥村人。前清末年,从事维新活动,1897年与同邑邹代钧等创办新化实学堂,1898年与萧竹雯等创办《大同辑报》(月刊),1902年又与萧(竹雯)、王(哲敷)诸先生创办大同高等小学堂。1903年,于大同镇之一字山聚集各地会党同志密议反清,为革命奔走。时辛亥元勋谭人凤家距大同镇百余里,山岭阻隔,交通不便,每逢山上聚义,谭必赶至参加……[详细] |
钟鹰扬(1856~1911),字召唐,号小姜,清四品昭武都尉。南丰镇深田村人。小时在家学文习武,爱读经书。23岁进武库军政国学,24岁从军剿贼有功,帝令钦加五品,职卫武守备衔(获黄铜令奖一张),住琼州镇标补用分府。1890年(光绪十六年)奉调阳江县征匪治邦,历经10年,政绩卓著,众人恭赠“威震旧符”匾额,光绪皇帝钦加四品,诰封昭武都尉,赏戴蓝翎,并赠有“加官晋爵”、“昭武第”等匾额,以给门第增辉。……[详细] |
辜鸿铭(1857-1928),字汤生。祖籍福建同安,出生南洋马来西亚槟榔屿,父亲讲汉语、马来语与英语。母亲是葡萄牙人,讲葡语与英语。辜鸿铭幼年即以汉语和马来语为口语;又从母学得葡语。父亲辜紫云为英商布朗(F·Brown)经营橡胶园,主仆情谊深厚。小鸿铭生来聪颖机敏,深得布朗喜爱,收为义子,为他取英文名字汤生(Tomson)。布朗原是英国绅士,做过牧师,酷爱读书,博通西典、崇尚中国文化。辜鸿铭幼……[详细] |
文廷式(1856-1904)近代词人。字道希,号云阁,别号纯常子、罗霄山人。江西萍乡人。光绪十六年 (1890)进士,授编修。二十年大考,光绪帝亲拔为一等第一名,升翰林院侍读学士。他志在救世,遇事敢言,列名清流,和汪鸣銮、张謇等被称为翁(同龢) 门六子,是帝党重要人物。光绪二十一年在北京倡立强学会。后被参劾革职逐出北京。归故里后撰有《罗霄山人醉语》,痛感“中国积弊极深”,“命在旦夕”,提出“变则存……[详细] |
顾璜(1856~1927),字渔溪,原籍江苏昆山,明中叶始迁祖顾方竹,因避难迁居江宁。其祖父,顾逊之,字子巽,为岁贡生。时任河南巡抚潘铎与顾逊之,既为江宁同乡,少时二人又同塾读书,因此邀他来课其子。顾逊之来汴一年,因病去世。临终曾留遗言,葬吾汴梁郭外,后世子孙其勿离此。顾家遂落籍开封。其父顾大成,字展卿,诰封光禄大夫。顾璜生于开封。少年即有文采,曾与南方才子当面对对子(对联),一鸣惊人。光绪元年(……[详细] |
白长命(1856-1929),艺名盖陕西,晚年自号白健堂。蒲城县钗把巷人。光绪年问习同州梆子,工青衣花衫,因演技卓绝,人称“盖陕西。如他所唱的《拣柴》、《审禄》、《劝学》、《法门寺》、《乌龙院》、《五香女奉琴》、《王有道赔情》等戏都很精彩。蒲城县崔宝仁太史挈他进京,“先在皇宫,作内廷供奉,后因故出宫,搭六王爷御歌班,后又人源顺和班,改习京梆子,不几日即献身舞台,在北京各园演出。据《河北梆子简史》中……[详细] |
周辛铄(1856-1905),号叔川,今坪上乡时荣村人,清咸丰六年(1856)九月生。早年取秀才,曾在乡举办团防,被选为大同团团总,亲制《大同公约》,并倡议于本团设学田分局,储产为兴学之资。他说:“国家非兴学不能自治,人才非办学不能造成。”光绪二十四年(1898),周辛铄与邹沅帆、彭庄仲等创办新化实学堂,与当时湖南时务学堂并为省内新式学堂的先驱。又与萧竹雯等创办《大同辑报》(月刊)分售各村,传播文……[详细] |
曾廉(1856~1928),字伯。隅,石牛山人(今汪塘乡境内)。3岁就能沿街招牌、对联,10岁能属文,15岁而为《田家杂兴赋》,20岁考入县学,后选入岳麓书院。课余,常向书店求借典籍,傍柜阅览,片刻读完乙店主试问书中内容, 曾对答如流。学成,先后主讲爱莲书院(宝庆府)、校经堂书院(沅州府)。曾与贺金声过从甚密,议论国事常通宵达旦,谓贺可匡时救国。贺欲起事,曾命弟珊始终参与。 光绪二十年(1894)……[详细] |
李炳尧(1856—1911年)字启斋,寿州双门乡人。幼读诗书,弱冠中秀才,中年曾留学日本。回国后,立志教育。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三月,与弟兰斋捐资创办芍西学堂。聘请石德宽、张树侯、黄魁臣、吴谷旸、袁家声、刘显亭等革命志士先后任教。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寿州光复。淮上革命军一部克复六安后,民军与清廷地方武装发生冲突,团练围城,形势险恶。淮上军司令王龙亭令他赴六查办。他单骑抵六,向地方……[详细] |
王慰春(1856~1921),原名树森,号慰春,后以号行,清祥符县(今开封市)人。清末民初开封城内著名绅士之一。王家祖辈在清朝中叶曾任布政使,留下一份大家业。光绪年间,王慰春在北京度支部捐一郎中。1913年3月,袁世凯表弟张镇芳任河南都督。张视王慰春的富有和地位,即委任他为河南铜元局局长。王慰春经商始于光绪二十年(1894)。最初有开封西大街东头路北的益聚恒钱庄,北土街路西锦华章鞋铺、豫顺顶布铺、……[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