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星驰 (1873—1934)名驱,字星驰,亦署醒迟。回族。济宁直隶州(今济宁市市中区)人。幼年爱绘画,因家境贫寒,常以黄泥汤代墨作画。1891年(光绪十七年) ,在南京一富家作童仆。两年后,去上海,以卖画为生。1894年(光绪二十年)11月,赴广州投身国民革命,后追随孙中山-国外寄居10余年。其间,适逢巴黎举办万国艺术展览,他代表中国作画入展。1910年(宣统二年)回国后,任上海《神州画报》主编……[详细] |
程大璋(1873—1924) 桂平人。少时嗜读经史,博闻强识,年未弱冠即补博士弟子。清光绪二十年(1894)举人。投身于康有为领导的维新变法运动,为“公车上 书”起草者和签名者之一。二十四年清廷举行“大挑”,被选为一等举人,分发江苏以知县试用。不久弃官从文,在京赋闲。数年后到广东汕头时敏学堂任教。三十二年还乡,先后受聘为浔州府中学堂和桂平师范学堂监督,桂平县劝学所所长。1913年当选众议院议员。……[详细] |
万廷献(1873-1943),字仲篪,葛店人。1896年考入湖北武昌学堂。毕业后,被选送日本官费留。曾参加孙中山的“兴中会”,又与留日学生组织“励志会”。 1902年回国,在湖北督练新军。1907年奉调进京,先后任陆军部练兵处炮兵监督、军制司司长、军学编译局坐办等职。编有《炮兵操典》等书。后在南京出任陆军第四中学总办。 武昌起义后,万率陆军四中部分学生回鄂参加刘家庙战役,被黎元洪委任为顾问。……[详细] |
郑藻山(1873年—1914年),字勺湖,龙溪县人。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考秀才第一名,后乡试取为正榜举人,选候补知县。平生为人淳朴耿介,不求仕途,而志在兴教化、尽师道,以培植后进为乐。历任汀漳龙师范学堂,漳州中西学堂文史教席。他诲人不倦,教导有方,深受学生爱戴。其家有祖遗巨产,一向不分心过问,听任其兄独揽,显见利非所好,而以治学与执教为重,遇有邑人因民事或案情纠纷恳求为之说情调停,都以无暇……[详细] |
邱可荣(1873—1935年)回澜(今太和镇)黄岗村人。在肇庆府驻肇巡防营统带隆世储部当兵,官至营管带。民国5年(1916年),任肇庆护-第二军独立团团长,第十四部统领,在率粤第二军独立团平定广西战役中立下战功,升任粤军第五司令官,授陆军少将加中将衔,荣获大总统四等文虎勋章。民国17年(1928年)寓居广州河南百睦一巷。民国24年(1935年)10月病逝。……[详细] |
陈赞勋,字襄侯,七步村人,清同治十二年(1873)生。少受家庭薰陶,勤读“四书”、“五经”,光绪十九年(1893)参加县试获第三名。回家后孜孜不倦攻读,二十二年赴福宁府考取一等第六名生员,三十一年获增贡生。民国初军阀混战,政局动荡,赞勋蓄发道装,蛰居家里,不问政事,以诗酒自娱,自命清高。“自信胸中绝无阉然媚世之习,即偶尔歌呼,亦牢骚抑之气所逼而成,非好为声音以蕲人知而鼓誉也。”民国12年(1923……[详细] |
陈尧兰(1873-1929)字香菊。大乡桂珍村人。晚清秀才。光绪三十一年,他协助陈景华在双松村创办作新小学堂。宣统二年(1910年),他率其弟莲荪、堂弟敏成焚毁大圩北帝庙菩萨,并筹集资金。物色师资,把庙宇改建为学校,创办大新小学堂,被推举为校董兼堂长。他改革教学内容,提倡新学,为发展教育事业身体力行。时岑溪匪患猖厥,他除了重视学生习文外,还学习军事有关技术,他被评为广西省级教育模范,获教育厅金质……[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