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带(1878—1966) 号瑞庭,又名砺山,小榄永宁人。幼年家贫,曾以卖白粥为生,后当佣工。民国13年(1924)任香山县“剿匪”队长,1929年任中山县护沙统领、小榄护沙局长,1933年任第一集团军总部咨议,1938年11月任中、顺两县敌后别动队司令,1938年任第四战区挺进第三纵队司令,少将军衔。1940年任第七战区第三纵队司令,1941年10月至1943年12月以游击队司令身份兼中山县县长……[详细] |
刘治国,字理贤。安溪县崇善里魁美乡(今蓬莱镇美滨村)人。生于清光绪四年(1878)。7岁入塾,因家贫中途辍学,帮其父刘维机经商兼务农。20岁出洋,初抵巴生,继至双文丹,再转吉隆坡以贩卖蔬菜为业。后营酒店兼食品,辟胶园,采锡矿,家资渐裕。时值清末,孙中山在南洋一带宣传革命,治国目睹清政衰败,接受孙中山的革命思想,加入同盟会,并负责加影支部党务,输将劝募,赞助革命。民国初期,不少党人及社会贤达到南洋造……[详细] |
张起南(1878~1925),字味鲈,号橐园,岐岭乡陈东瑶下村人。童年时聪颖过人,10岁即能在灯谜会上独立猜射谜语。16岁补学官弟子,中了秀才。后来受维新变法的影响,不愿参加科举考试,潜心致力于博览中外群书,增进知识,为日后研究“谜学”奠下深厚的知识基础。20岁上出任辰州(湖南沅陵)中学校长,在学校大力提倡和开展“灯谜”活动的同时,还创办“蓬莱灯社”,亲自带头创作了许多别开生面的谜语项目,推动湖南……[详细] |
莫伯骥(1878~1958),字天一。广东东莞人。毕业于广东公医学校,后在光华医学堂学习西医。辛亥革命后,《羊城日报》改组,莫伯骥的兄弟莫伯伊为该报发行人,莫伯骥入报社当。莫伯骥利用莫伯伊官场活动多的机会,后来改营商业,由莫伯伊筹集资金,在西关十七甫开设仁寿药房。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西药涨价,仁寿药房因囤积药物多,劳资合作较好,大为获利,莫遂正式辞去报社的工作。不久,经广惠专员莫荣新(莫伯骥的同宗……[详细] |
广田弘毅(広田弘毅 ひろた こうき),日本第32任首相,二战甲级战犯。生于筑前福冈那珂郡锻冶町一个石匠家庭,幼时受封建思想熏陶,时刻以勤王爱国为他的唯一信念。1905年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法学系。1906年以第一名通过外交官、领事官考试。1907年常驻清国。1929年作为帝国代表出席第十次国际联盟大会。1933年任斋藤实内阁外相。1934年任冈田内阁外相。1935年,提出对华三原则“广田三原则”。1……[详细] |
黄福海(1878~1951) ,壮族。字泳青。化峒镇民强村人。清末附生,幼时家境贫寒,7岁父逝,母子相依,生活极苦,十几岁才入化峒街一家私塾读书,因学习成绩叠增,受到私家嫉忌,被排除门外。在旧州街的外祖父知道此事,把他接到旧州街读书,后获州童试第一名庠生(秀才)。清光绪三十二年 (1906) 考入广西龙州法政学堂,以优等第一名毕业,分派到镇边县衙(今那坡县)任司法佐治员。任期只一年,因匪乱频仍,告……[详细] |
高希齐(1878—1963) 又名高贤,宝鸡市金台区长寿乡司家原人。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12岁随父在宝鸡县城内(今市区中山西路)经营永长合油店。民国8年(1919),任宝鸡县商会理事。民国16年(1927),任商会会长。民国31年(1942),加入中国国民党,兼任宝鸡县财务委员会副主席、宝鸡优抚出征抗敌军人家属委员会委员、陕西省直接税务局宝鸡分局评价委员会委员、航空建设协会陕西分会委员。民国……[详细] |
刘崛(1878—1964) 又名刘美延,字尊权。容县人。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入桂林体用学堂学习新学,接受维新变法主张,倾向改良主义。三十年到梧州国民学堂工作,与胡汉民结成友好,开始致力于民主革命。同年赴日本留学,先入法政学院,后入早稻田大学。次年加入同盟会,任广西分会会长兼主盟人,发动会员和华侨募捐,创办广西第一个海外发行的进步刊物《粤广》月刊,又名《粤西》杂志,先后出版3期,部分传回国内……[详细] |
吴炳荣 (1878—1941年)北海松表岭村人,青年时到北海经商致富,在珠海西开设胜隆号,专营日用陶瓷器及铁镬等炊具,又与人合资开设兴隆庄,经营生猪出口业务。民国17年(1928年)秋,投资大洋4000元在高德七星江畔创建吴园缸厂,年产粗陶缸、煲、钵等8万件,兼营榨油作坊(原址即今国营陶瓷厂),是北海第一所较有规模的手工业企业。吴为人善良,在工商界中急公好义,有口皆碑。二度当选北海商会主席,第一……[详细] |
陆建之(1878—1934),名德荣,别号警庐,以字行,永嘉(今温州鹿城区)人。自幼习举子业,遍读《十三经注疏》,旁及二十四史和诸子百家,擅长训诂、音韵,工诗文,善行草,沉静寡言,日与书卷为伍。因屡试不第,故改业习医,然旧习未改,故亦儒亦医。民国初,夫人王瘦梅英年病逝,悲痛不已,始一意专攻岐黄之术,从《内经》、《难经》、张仲景《伤寒论》直至唐、宋、元、明、清医学典籍,莫不涉猎,诸家学说精华如河间(……[详细] |
杨学臣(1878~1936),浑名生苟六,福利乡留家湾人。他一生务农,兼行草医,擅长祖传跌打外伤疗法,为清末民国初年县内有名的民间中草药医生。杨学臣幼年体弱,其父先是为他聘请湖南武师石玉峰教授习武,后又请名医谭毓林教授医学。他白天到野外辨药,采集药物,晚上聆听医师讲解传授医学药理和临床经验,并经常利用闲暇时间临床行医,渐渐地掌握了一定的医学药理。不久,邻村故里的人便纷纷慕名登门求医。他长于医治外科……[详细] |
维尔纳·爱德华·弗里茨·冯·勃洛姆堡(Werner Eduard Fritz von Blomberg,1878年9月2日-1946年3月14日),又译布隆伯格,是纳粹德国陆军元帅,曾任纳粹德国-长、武装部队总司令。他在1904年进入军事学院,1907年毕业,1908年进入参谋部。在一次大战时,他在西线有特出表现,因而获颁蓝马克斯勋章。他在一战结束后继续在陆军任职,1920年升为中校,1925年升……[详细] |
叶嘉亨,字会堂,县城东街(今万贤街)人,清光绪四年(1878年)生;胞弟嘉贞,字仲坚,号洞仙,笔名“半痴”,光绪十一年生。光绪二十八年,嘉亨以院试第一名入近圣书院,师从游学诚;嘉贞9岁师事黄则九。废科举后,兄弟俩先后执教近圣小学。民国12年(1923年),嘉贞始执教省立第三中学。兄弟俩执教数十年,对学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从不体罚,桃李遍城乡,深受学生拥戴。原福建师范大学副校长、教授、《易》学专家……[详细] |
唐光天(1878.9~1936.2),壮族,吴圩镇人。幼年喜读《三国演义》、《水浒》,爱听老师长辈讲农民革命斗争故事。每谈国事,常作不平之鸣。辛亥革命爆发后,他从军北伐,先在两广都督陆荣廷部任职,后在讨袁军中担任营长。袁世凯死后,他解甲回乡,迁居苏圩经营小商。1926年,广西省农民部秘书宁培瑛(中共党员)等人到吴圩、苏圩宣传、组织农会,号召开展“二五”减租运动,唐光天踊跃参加。1926年3月,当……[详细] |
李培翰(1878~1943)字荫泉。易县西北奇村人。行九,人称李九爷。世代耕读传家,清光绪后期中秀才,光绪二十六年(1900),英、法、德、意等国联军侵占易州,他目睹国事糜烂之现状,慷慨悲歌,写诗“刺耳胡笳并胡风,愧歌麦秀对玄穹。莫言击揖空悲慨,衔石终能填海东。”宣统元年(1909)中拔贡。授候补知县未赴任,在家设学馆,耕读隐居。“道义千秋重,功名两字轻”是其座右铭。其书斋名为“浮云过眼之庐”,馆……[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