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泰 (1884-1911),山东省章丘县人。少年丧母,跟随父亲以开设铁匠炉打铁为生。1899年,中东铁路工程局派人到山东招工,他应招来到绥芬河做工。不久,被派到俄国修筑乌苏里铁路,后人海参崴铁路工厂做工。1905年10月。因同俄国工人一起参加大-被开除,随即来到哈尔滨,入三十六棚总工厂机车分厂做工。1907年4月底,代表中国工人联络俄国工人,于5月14日(俄历5月1日)举行了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活……[详细] |
77、杨学良 杨学良,名状,字克义,安溪县崇信里三洋乡(今芦田乡三洋村)人。约生于清光绪十年(1884)前后,个子粗,头大如斗,绰号“大头状”。少年好为人打抱不平。与族兄杨汉烈交好,因受强房欺凌。当杨汉烈之父杨章凤被强房杨音铫绑票,杨汉烈与学良共谋劫回。杨音铫恶人反告状,报官缉捕。迫于无奈,学良与汉烈啸聚山林,截杀官差。学良尊汉烈为连长,自称排长。民国7年(1918),学良得罗岩民军林桂清帮助,力量增强,声威大……[详细] |
王一山(1884~1955)原名治馨。陕西旬阳人。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考入陕西陆军小学堂,三十三年(1907)毕业后考入陕西陆军中学堂。宣统二年(1910),已加入中国同盟会的陆小同学钱鼎,由保定陆军速成学堂毕业回陕,在军界发展同盟会会员,遂介绍王加入中国同盟会。此后,王在陆军中学堂的学生和新军中积极宣传同盟会的革命主张,又与同盟会员中的骨干人物师子敬、焦子静、茹欲立等交往密切,共同进行反清……[详细] |
吴旸谷(1884-1911)近代资产阶级革命者。原名春阳。安徽合肥人。1901年创办强国会,提倡民权。 1904年赴沪创设青年学社,得知清前广西巡抚王之春潜居上海,密谋联俄,遂与万福华狙击之,不中,万被捕入狱,青年学社遭查封。1905年东渡日本,加入中国同盟会,任安徽支部主盟人。1906年返安徽合肥,创办模范小学和速成师范学校,以此为活动基地,宣传革命,发展同盟会会员。同年春至南京,联络柏文蔚、倪……[详细] |
雷铸寰(1884-1941) 湖南大学校长。湖南省东安县人,1884年生。早年入时务学堂、求实学堂肆业。1906年毕业于湖南高等实业学堂理科。加入同盟会。创办花山学校,开东安办新学之先河。辛亥革命后,任职湖南省都督府。后历任东安县保安会会长、东安县行政事务所所长、嘉禾县县长。1913年5月,与宾步程等创办潦溪中学,后改为湖南第十三联合中学,首任校长6年。1917年张勋复辟,他与刘建藩等倡议征讨……[详细] |
瓦尔特·冯·赖歇瑙(Walter karl Ernst August von Reichenau ;1884年10月8日-1942年1月17日)是一名德国纳粹时期的元帅,与其他同期德国元帅最大的不同是,赖歇瑙自早期就极为支持纳粹政权,同时也在其管辖区执行希特勒-苏联政委人员的命令。历史作家连·戴顿在其着作《第三帝国闪击战》中描述赖歇瑙:“拥有相当的专业能力……是第三帝国无情的缔造者之一。”米歇尔·……[详细] |
夏继泉,字溥斋,号渠园,在日本曾用夏泉,归国后改名莲居,取号一翁。山东郓城人,清季云南提督谥壮武公夏辛酉长子。公元1884年3月20日(甲申二月二十三日)生于新疆于阗(今改为于田),晚年寓居北京。1965年12月14日(乙巳十一月二十二日)无疾寿终,享年82岁。入仕曾任直隶知州、静海知县、江苏知府、山东团练副大臣。辛亥革命被公推为山东省各界联合会会长,宣告山东独立。民国改元,被聘为山东都督府最高顾……[详细] |
李永利 (1884年-1955年),京剧武净。祖籍河北省雄县,为满族正黄旗人。自幼酷爱戏曲,曾充任临时的武戏演员。25岁时与15岁的孙炳财结婚,生有六子二女。长子、长女及五子夭折。万春名为长子实为次子,下面依次为李桐春、李庆春、李圜春;次女李慧英排行为四,为武旦李金鸿前室。民国20年创办“永春社”,由长子李万春挑头牌,演出于京津等地。1955年李永利病故大吉巷寓所,享年71岁。其父以做豆腐、打草鞋……[详细] |
杨叔吉(1884~1966)名鹤庆,字叔吉。陕西华州(今陕西华县)人。早年曾就学于临潼雨金两等小学堂。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春考入三原宏道学堂,经同学李天佐介绍加入中国同盟会。他密购《革命军》《民报》等宣传反清革命思想的书刊与同学阅读,又倡议组织学生自治会。该校监督胡均为此威胁、打击进步学生,杨等组织学生-,与胡进行斗争。同年12月,杨及其同学近40人被校方开除。他赴上海入理科专修学校继续求……[详细] |
方君瑛,字润如,侯官(今福州市)人。出生于光绪十年(1884年)八月初三日。父亲方家湜,曾在其兄家澍任秀水县令时协助处理政务,后来到湖北汉口经营公信存转运公司,承办转运业务,自任经理,被称为是一个“有远识,教育子女得风气先”的开明人士。方君瑛有堂兄弟4人,姐妹7人,她是二姐,声涛、声洞都是她的弟弟,君璧是她的小妹妹。方君瑛小时候没有念什么书,到10来岁时,伯父见她聪明好学,便送她到家塾里念书。不久……[详细] |
施普(1884——1976),字括乾,今麒麟镇人。施普早年入桐城中学堂,毕业后以优异成绩,公费留学日本,入早稻田大学攻读师范理科。曾用日文写成《代数》一书,署名“师傅”出版。清宣统元年(1909年)回国,历任安庆第一师范学校、西安师范学校、宣城第四师范学校、芜湖第二女子中学、凤阳第五师范学校、寿县女子中学、武昌高级中学、安庆六邑中学、桐城中学、庐江中学、浮山中学等校理化教员30余年,曾任桐城中学校……[详细] |
冯安邦(1884—1938)字化民。无棣县店子村人。幼年家贫,被道士收为义子,随习-。1900年参加当地义和团。义和团失败后,远走山西从军。民国初年,受冯玉祥思想影响,向往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深得士兵拥护和长官赏识,擢升骑兵排长。1917年张勋复辟帝制,他随冯玉祥在马厂誓师,讨伐逆贼,首先攻入北京城。1921年以战功晋升工兵连连长,次年升为营长。1926年9月冯玉祥于绥远五原誓师,冯安邦奉命留守宁夏……[详细] |
沈柏寒(1884—1953),名长慰,又字伯安。吴县甪直人。同盟会会员、教育家。光绪年间重建甫里书院的沈宽夫,就是他的祖父。他七岁丧父,由母亲抚养长大,沈家是镇上有名的后起富户,在甫里书院设有家塾,并请昆山名士方还(即方唯一)来教族中子弟。沈柏寒从小得到名师的指授,打下了旧学根底。1904年,二十一岁的沈柏寒东渡日本,入早稻田大学教育系攻读。1906年,沈宅大家庭内部发生严重纠纷,祖母忧急成疾,他……[详细] |
张鹏程(1884-1963),字翼洲、义舟。湖北省恩施城关张家巷人。辛亥革命志士。清光绪十年(1884)生,幼年父母去世后,学习丝线技艺,经营小商贩为生。光绪三十年(1904),入清军恩施巡防营当兵,后转投武昌清军左协一旗甲营。光绪三十一年(1905,去武昌,进铁路学堂。后又投入湖北新军第八镇第十五协二十九标一营前队当兵。旋考入湖北陆军讲武堂。先后加入日知会、中国同盟会、将校研究团、文学社等组织,……[详细] |
于鹤九 (1884~1920),字鸣皋,善花村人,后居方里镇。辛亥革命前夕,他与于右任、井勿幕等革命党人开展陕西工作,曾任靖国军总司令部参议、第三路参谋,主办靖国军《战事日刊》。1919年为故乡教育奔走,设立师范传习所,慷慨捐银500两创立方里模范高小。主持召开全县小学联合运动会,并引进《国文》等新式教材,使本县教育有长足之进。编有秦腔《新闹学堂》、《三回头》剧目,在方里演出,深受欢迎。善写爱画,……[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