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公元1913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公元1913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1、叶赫那拉·静芬 隆裕太后,光绪皇帝的皇后(18681913)
  • 叶赫那拉·静芬
  隆裕太后(1868年2月3日-1913年2月22日),叶赫那拉·静芬,别名孝定景皇后、隆裕皇太后、隆裕皇后,光绪皇帝的皇后,也是慈禧太后的侄女。溥仪登基后,隆裕太后垂帘听政,辛亥革命爆发后,隆裕太后推位让国。1913年,隆裕太后在长-薨逝,享年46岁,谥号“孝定隆裕宽惠慎哲协天保圣景皇后”,葬于崇陵,以国葬之礼下葬。其实,隆裕太后不仅博览群书,对西方历史与政治也是有一定了解的,她的思想在当时的紫禁……[详细]
  潘大谋(1879-1913),原名大聪,字作谋。大谋系入同盟会后的化名。开县临江镇人(现长青乡永胜村),1879年生于农民家庭。少年时很聪明,因家境贫困,中途辍学,为九龙山名流李卓所赏识,愿免费教读。潘随师数迁,学业精进,兼长琴棋书画,名闻乡里。一次在九龙山富绅周廷扬家作客,潘取琴抚弄,拨弦成曲,曲调悠扬,四座皆惊。周爱其才,将侄女许之为妻。 清末,潘大谋与族弟大道同赴夔州参-试,中秀才,主考官对……[详细]
3、蒋翊武 民主革命先驱(18851913)
  • 蒋翊武
  蒋翊武(1885-1913)武昌起义湖北革命军临时总指挥,民主革命先驱。 湖南澧县人,1885年生于澧县城关镇。少时在本地私塾读书。1902年入澧州高等小学堂。1903年入常德西路师范学堂。他生性独立,不落俗套,拒不参加清末最后一次科举考试,斥道:“奴隶功名,要它何用?”他从王船山学说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思考救国救民、兴“吊民伐罪之师”的道路。1904年因帮助宋教仁在常德响应黄兴长沙起义而被开除学……[详细]
4、何淡如 清末“广东四大状师”(18201913)
  何淡如(1820-1913),名何又雄,字淡如,以字行。广东省南海县(今佛山市郊区澜石镇)湾华村湾何坊人。读书时名文雄,因替人当枪手(代替别人考试)到试院考试,被考官识破,于是被开除学籍。清代,“学而优则仕”观念极深,处身于这种世俗意识的何淡如被学校开除学籍,等于被切断仕途之路,以后想当官都很难,所以他自嘲似的把“文”字删去头上一点,改为“又”字,故名又雄。又以淡如之别字配之,还把自己老婆的名字改……[详细]
5、宋教仁 中华民国政治家(18821913)
  • 宋教仁
  宋教仁(1882年4月5日-1913年3月22日) ,字钝初,号渔父,汉族,湖南常德市桃源人。与黄兴、孙中山并称,主持第一次改组国民党。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中华民国的主要缔造者,民国初期第一位倡导内阁制的政治家。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唐绍仪内阁的农林部总长,国民党的主要筹建人。1882年4月5日出生于挑源县上坊村湘冲一户有不愿与清王朝合作传统的书香之家。童年爱好武术,就读乡塾,天资聪颖。少年时代具有……[详细]
  潘效苏(1838-1913),原名潘德音,字重贤,号少泉,后改名效苏,湖南湘乡人。咸丰十一年(1861年),23岁的潘效苏投效军营。同治二年(1863)八月,潘效苏因参加了清军收复杭州等城池的战斗,作战勇敢,经左宗棠保奏以县丞留于浙江。此后,潘效苏跟随部队支援福建的剿匪作战,陆续收复了漳州的各府厅州县城池,福建全省的剿匪结束以后,部队犒赏三军,经左宗棠保奏,潘效苏免补本班,以通判改留福建,优先补用……[详细]
7、刀安仁 云南爱国人士(18721913)
  • 刀安仁
  刀安仁(云南爱国人士)又名郗安仁,字沛生,男,云南干崖(今盈江县新城、旧城、弄璋一带)宣抚司第二十四代土司。青年时期,多次号召傣、汉、景颇、僳僳、阿昌等族群众与英国侵略军进行斗争。曾到印度、日本考察资本主义制度。受民主革命思想影响,回国后在家乡从事革命工作。1906再次东渡日本与孙中山、宋教仁等革命党人建立联系,成为同盟会早期会员。1907年回国,推行实业计划,改革文化教育和土司制。1908年云南……[详细]
8、唐国安 清华学堂第二任监督(-1913.5)(18581913)
  • 唐国安
  唐国安(1858—1913) 字国禄,号介臣,香山县唐家(今珠海市香洲区唐家镇)鸡山村人。清咸丰八年(1858)10月27日出生。清华学校(清华大学前身)首任校长,清末民初留美教育事业主要兴办人之一。幼年在家乡读私塾,经族叔唐廷枢推荐,成为120名清政府公派赴美国留学幼童之一,被安排在1873年第二批赴美。 在美国,先入读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市不列颠中学,6年后毕业,考入耶鲁大学法律系,遇清政府终止……[详细]
9、李湛 (18841913)
  李湛(1884~1913),字杭进,号竹贡,清光绪十年(1884年)出生在番禺县鹿步司大水圳村(今沙河镇天河村)农民家庭。李家中有7兄弟姐妹,他排行第二,其三、四、六弟送与他人为继子,五妹在母舅家长大。李少年丧父,对母亲特别孝顺,对兄弟也很友爱,劳苦之事常争着做。李童年读过几年私塾,年少便务农为业。李性情和蔼敦厚,对朋友慷慨大方,素有大志,言行举止与众不同。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李24岁,……[详细]
10、宁调元 同盟会早期会员,辛亥革命志士(18831913)
  • 宁调元
  宁调元(1883-1913)同盟会早期会员,辛亥革命志士。湖南省醴陵县(今醴陵市)人,1883年出生于一个书香之家。早年就读渌江书院,学习训诂、考据。1903年考入长沙明德学堂第一期速成师范班。受教师黄兴、周震鳞等思想影响,加入革命团体“大成会”、“华兴会”。1904年10月参与筹划长沙起义失败后,回到醴陵,倡办渌江中学。1905年夏赴日本早稻田大学学法学。因参与反对日本政府颁布《清国留学生取缔规……[详细]
  沈家本(1840—1913),字子淳,别号寄簃,吴兴(今湖州)人。父丙莹,进士,曾任刑部郎中、贵州安顺府知府。清同治元年(1862)举人,任直隶(今北京市)、陕西司主稿,受刑部尚书潘文勤赏识。光绪九年(1883)进士,任奉天(今沈阳市)司正主编,兼秋审处坐办、律例馆帮办,后又升为协理、管理等。十九年,出任天津知府。任间宽严结合,恩威并施,深得百姓赞许。调任保定知府后,在处理一外国教堂被过境军士毁坏……[详细]
12、曾昭文 辛亥革命元老、中国同盟会创始人之一(18831913)
  • 曾昭文
  曾昭文(1883—1913),字可楼,河南新县人。二十世纪初,曾昭文从偏远的大别山区走出,闻革命风气之先,倾心于革命事业,积极参革命组织,努力宣传革命思想,曾参筹划中国同盟会的创建工作,组建了中国同盟会河南分会,并被推举为会长。武昌起义后,积极投身于辛亥革命的洪流中,成为革命军总司令黄兴的得力助手,在长期的革命活动中孙中山、黄兴等革命领袖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在革命事业中不辞辛苦,积极进取,努力追求……[详细]
  刘长海(1863—1913),宁羌州上清河牌人(今宁强太阳岭乡)。出身贫苦,系红帮大爷,曾任乡约。高鼻深目,性格豪放,讲义气,善打猎,无视洋人威势,痛恨封建礼法,敢作敢为,因此官府诬称其为“刘野人”。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燕子砭发生教案,李荣栋等义士惨遭杀害,并在汉中教堂、燕子砭教堂、宁羌州城3地立碑警众,威慑乡民。刘深恨洋教徒之横行霸道,哀惋众义士之死难,满腔怒愤,常思报仇雪恨,乃……[详细]
14、刘古香 广西辛亥革命领导人(18691913)
  刘古香(1869-1913),名启今,清马平县人。广西辛亥革命领导人之一,革命烈士。清末举人。为反清救国,弃文就武,矢志革命。1906年入广东将弁学堂习陆军。1907年赴香港,加入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后在香港、广州、梧州、浔州、柳州等地从事革命活动,策划反清起义,并在柳州组织建立同盟会广西分会,为辛亥革命培养了众多骨干。1911年农历3月29日,黄兴在广州发动反清武装起义,他奉命召集广西会党同……[详细]
15、吴保初 清末四公子(18691913)
  吴保初(1869—1913),字彦复,号君遂,晚号瘿公,庐江县沙湖山人。与陈三立、谭嗣同、丁惠康赞同维新,时人称为“清末四公子”。是淮军将领、广东水师提督吴长庆之子。光绪十年(1884),吴长庆患重病,保初驰往待疾,事闻于朝,特旨褒嘉,且授主事。服丧期满入都,分兵部学习。光绪二十一年(1895)补授刑部山东司主事,旋派充贵州司主稿、秋审处帮办,任职期间不畏权势,力平董裕氏冤狱。人物历史光绪二十三年……[详细]
注:排名不分先后,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