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公元1920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公元1920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孔广燮(1877-1920)字理昌,号赞廷。国子监生。钦加五品衔,锆授奉政大夫。精国语,授教广东公立官话讲习所、广州商务国语官。后历广州总商会交际员,南海警察十六区区长、团保局副局长等职。医生忠耿正直不阿,办事廉明,人多敬服。著有《官话讲义》。……[详细]
  吴世杰(1871~1920年)吴世杰,宁洋县城厢(现双洋城内)人,清末拔贡。1913年(民国2年)任福建省议会议员。热心乡梓文教事业;捐资创建“大罗天”汉剧社;创办保萃小学及双洋高等小学堂,大胆破俗招收女生,并拨麟山寺寺租作办学费用;置刻《东莱博议》,免费供人拓印,为乡人所景仰。……[详细]
  冯国鑫(1883~1920)字一范,号灵南。常熟白茆人。同盟会会员,南社社员。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庠生。宣统元年(1909年)日本法政大学毕业。归国后,授法科举人,考取内阁中书,入大理院学习推事。民国初,任武进县检察厅长,升江苏高等分厅监督检察官。“二次革命”时,江苏都督程德全避入上海租界,黄兴委冯代理都督。后被通缉,北走黑龙江,任将军府秘书。1917年复任职于浙江第一高等审判分厅。卒于任……[详细]
  张义和(1870—1920年),山王庄乡盆窑村人。出身贫寒,祖传窑匠,自幼跟父亲学艺,12岁就能单独操作。该村烧制的各式陶器,因拘守旧法,质地欠佳,一直销路不畅。他解放思想,博采景德镇、宜兴新工艺,对瓦鼎、瓦炉……精心设计,加以改良,所制产品精制美观,与铜鼎、铜炉无异。光绪年间,曾为宫廷和官宦人家所欣赏,经常运销北京等地。1914年又运至南洋工艺品赛会,被英国制造家誉为佳品,颁发奖章、奖牌,并赠英……[详细]
  马河图(1860年—1920年),字羲瑞,号峪阳,八里湾乡马耳峪村人。清光绪十六年庚寅(1890年)恩科第五名举人,廉洁爱民,倡明文教。长书法,作品流传通渭、甘谷等地。……[详细]
  张光煦(1881~1920)宁乡人,清光绪七年(1881)生,清末廪生。早年屡主云山学堂及劝学所知事,民国初年受谭延国派遣赴南洋考察实业。回国后任广东河源知事,任内“清积案数百,严除匪盗”。群众誉为“槎扛保障”、“张青天”。后调任高雷镇守署参谋长。1917年回湘,任劝学所长,提倡新学。1920年病逝。……[详细]
  史炎之(1872—1920年)字志和,寿县人。18岁中秀才,22岁考入保定高等学校。毕业后南游,谒孙中山先生,后加入同盟会,被分发在北方宣传革命。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他单身奔走,历经燕、豫、晋、秦等地,遍访同志。至西安,会晤同学杜仲甫等,积极进行革命活动。辛亥革命时,参与柏文蔚戎幕。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任南京讲武学堂教官兼军需。9年,目睹军阀横暴,外侮日亟,忧愤成疾,卒于家。……[详细]
   曾广义(1876—1920),字少辉,原籍广东佛山,汉族。清光绪年间,在苏元春部下当十长(班长)。中法战争前,随苏部进驻龙州。年轻机智善战,在中法战争中,屡立战功,不久升任哨长。后陆荣廷受苏元春招抚曾转到陆部任管带,随陆东征西讨,立了不少战功。民国初年,陆荣廷挥师入粤,登上两广总督宝座后,派曾回龙州任边防军总司令兼对汛督办,镇守边疆。1920年病逝。……[详细]
  高尔察克 (1893-1920),全名亚历山大·瓦西里耶维奇·高尔察克。沙俄海军上将。十月革命后的-首领之一。1918年4月27日来华,到北京与沙俄驻华公使商谈,参加了中东铁路股东会议,会上被接纳为中东铁路公司理事会理事。会后,来到哈尔滨拼凑反苏维埃武装部队。1919年在鄂木斯克组织反苏政府,在英美帝国主义支持下和霍尔瓦特通过中东铁路作后盾,进行-武装-。1920年1月其-政权崩溃,被苏俄红军抓获……[详细]
  沈梅庭(1857~1920年) 沈梅庭,今金汇乡益民村人。幼年家贫。木匠,技艺精湛,堪称巧匠。金汇旧镇上孙姓通转走马楼、花厅、祠堂及王家天主堂等均出他设计、建造。上海县塘湾有一周姓财主的厅堂坏柱,浦北有的木匠认为必须拆去屋面才能换柱,但财主因厅堂雕刻尚属完整而不忍。后请沈前往,换柱不拆屋,几天完工。南桥镇一富户,因墙基松实不匀造成房屋倾斜。当地木工认为只能暂时扶正,难于永久。沈将倾斜的墙基用……[详细]
   刘芝德(1875~1920)长沙人,清光绪元年(1875)生。少入义昌祥西服店学徒,后结识黄兴等革命志士,参与反清活动。义昌祥改为湖南被服厂,作为联络站。后赴日本与陈作新联系,遂入同盟会。回国后,在长沙策划革命活动。武昌起义胜利后,焦达峰等光复湖南,他被推为都督府顾问兼湖南被服厂总办。1914年赴郴州投奔程潜,任第二支队司令。翌年,他典卖家产,奔走于云、贵、川、粤等省,策划讨袁。1916年,张敬……[详细]
  刘善涵(1867~1920)字淞芙,斋名蛰庐,浏阳人。清光绪十七年(1891)人武昌两湖书院。戊戍变法时期,在长沙筹办维新书局,参与创办《湘报》,叉在浏阳倡议设不缠足会,鼓吹维新。后期因对张之洞心存幻想,与谭嗣同相处不洽。三十四年,随熊希龄赴吉林清理财政。辛亥革命后在浏阳创办县立女子学校,聘谭嗣同妻李闰为学监。后历任热河盐务局科长、财政部佥事等职。著有《蛰云雷斋诗文集》。……[详细]
   彭友兰(1850~1920),又名馨远,岳阳县甘田乡人。历任云南沾盆、路南、罗平知州,通海、建水知县,蒙化、直隶同知,浙江开化、云南丽江、永昌知府。后任边防驻军将领,担任与英谈判中缅边界的中方首席代表,他义正词严地反驳了英方的诡辩,拍案相争,不使边疆输失寸土。……[详细]
  刘树勋(1848~1920),字子猷,沙河口人。幼年应童子试入塾学习,后因家贫辍学事耕,仍坚持自学,常于农暇在垄上诵读诗书。不久奉父母之命先赴新城,再至保定莲池就学于王仲三。三年后返归故里开设学堂,收徒施教达数百人。光绪十七年(1891)中举,专攻程朱之学。庚子年八国联军入犯北京后国势渐微,树勋忧国虑民,伏案疾书陈述利害,但对于衰落的满清王朝丝毫无补。民国9年抱憾去世,时年73岁。著有《诗经评释解……[详细]
  喻兆蕃(1862-1920),字庶三,今上栗县福田镇清溪村人。光绪十五年(1889)进士,翰林院庶吉士。先后任宁波、杭州知府,宁绍台海防兵备道,浙江布政使等职。二品顶戴。光绪二十一年,萍乡遭逢百年大旱,饥民遍野,他与在上海任知县的黄爱堂筹来巨款和谷米,在萍乡设筹荒局,数十万居民得以活命,惠及浏阳、醴陵等地。光绪二十九年,在宁波知府任内,他围海造田、发展海运,创办学校。离任时,百姓为其立“去思碑”。……[详细]
注:排名不分先后,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