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公元1934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公元1934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1、王占元 北洋军阀二十四位上将(18611934)
  • 王占元
  王占元(1861—1934)原名德贤,字子春。山东省馆陶县(今属河北省邯郸市)南馆陶镇人。北洋时期的陆军上将,湖北督军,以贪鄙闻名。王占元十八岁时,因生活所迫投入淮军刘铭传部当兵,掌管大旗。1885年8月,王占元被保送入北洋武备学堂第一期学习。1890年2月毕业,投入宋庆的毅军。1894年7月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王占元与张怀芝、曹锟等人参加了鸭绿江战役。 出身贫寒 1861年2月20日(清咸……[详细]
  • 陈少白
   陈少白(l869——1934) 陈少白、原名闻韶,号夔石,186年(同治八年七月廿日)出生于江门市郊外海镇南华里一个基督教牧师家庭。陈少白六岁人私垫,天资聪敏,勤啻好学,习字、念书、学写诗文均是同窗中的使使者。到少白步人青年时,适产美国教会哈巴牧师来广东开办广州格致书院(即岭南大学前身)。1888年开始招生,少白第一个报考,并被录取人学。读书期间,陈少白的三叔陈麦南常携多种西文译本给他阅读。少……[详细]
3、吉鸿昌 著名抗日英烈(18951934)
  • 吉鸿昌
  吉鸿昌 1895年,在河南省扶沟县吕潭镇一家吉姓小茶馆的后院,诞生了一名男孩,取名鸿昌。对于鸿昌的父亲吉筠亭来说,添人增口是件喜事,可又多了张吃饭的嘴。吉鸿昌好不容易熬到了18岁,恰好冯玉祥在河南招兵,于是他便报名参军,从此开始了他一辈子的戎马生涯。 吉鸿昌自幼即以岳飞、文天祥等为心目中的英雄,所以在行武中他待人诚恳,吃苦耐劳,恪守军规,勇敢善战,以至有“吉大胆”之称,他率领的部队则号称“铁军”。……[详细]
4、邓铁梅 著名抗日英烈(18921934)
  邓铁梅,名古儒,字铁梅。1892年(清光绪十八年)生于本溪县小市磨石峪村一个士绅家庭。7岁就读本村私塾,后入小市三门洞高等小学堂。邓铁梅记忆超群,深受老师宠爱,从小爱听故事和习武,崇拜抗元英雄文天祥诗句“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杜鹊啼血归”的境界。铁梅青少年时期正赶上丧权辱国的清政府将辽东地区划为日俄战争的战场。辽东地区战火不断,当地土匪乘机蜂起,百姓饱受刀兵掠夺之苦。邓铁梅祖父邓荣昌是辽东一带有名的……[详细]
5、寻淮洲 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19121934)
  • 寻淮洲
  寻淮洲(1912-1934) 革命烈士。湖南省浏阳县人(今浏阳市),1912年8月生。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9月参加秋收起义,任代理排长,随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连长、营长、师长等职。参加了攻打长沙的战斗和苏区历次反围剿战斗。后任红七军团军团长。1934年,率红七军团再次入闽,配合作战,曾歼敌1个旅,缴获一个兵工厂。战后,这个兵工厂迁回瑞金,为红军修造武器发挥了不……[详细]
  史量才(1880~1934),原名家修。江宁县人。报业资本家。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考入杭州蚕学馆,毕业后相继在上海王氏育才学堂、兵工学堂、务本女学、南洋中学任教。光绪三十年在上海创办女子蚕桑学堂,受到上海商学各界的重视。次年参加上海学界组织的-研究会,并与黄炎培等发起创立江苏学务总会。光绪三十三年参加-两省绅商拒借外资保护路权的运动,被举为江苏铁路公司董事。后曾一度任上海《时报》主笔,这是他……[详细]
7、王德海 革命烈士(19061934)
  王德海,原名安哲,曾用名安丰铎,别名王祥臣,字建亭,1906年10月31日生于山东省日照市两城镇安家村的一个农民家庭。王德海从小聪明、好学,8岁便随开中药铺兼医生的父亲安仲玉念书识字。他在读《左传》的时候,一天能背50多行,安仲玉非常宠爱王德海。1920年冬,胶东地区雪下的特别大,天气格外寒冷,正在读书的王德海,忽见长工小包穿着单衣挑水,脸冻得发紫,便让小包到药铺里烤烤火,问小包为什么不穿棉衣服。……[详细]
  郭子明,陕西省渭南县人。郭子明家境十分贫寒,十多岁便挑着工具箱,走村串乡做木匠,借以维持生活。1926年初,郭子明到岳维峻任军长的国民军第二军当兵。第二军的绝大部分官兵是陕西籍人,故人们称之为“老陕军”。共产党在该军中的影响极大,党员达70余人,建有十余个党支部。郭子明在党的教育培养下,于1927年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郭子明文化程度不高,但他勤学苦练,打仗勇敢,在岳部当上了排长。他同其他地下党员……[详细]
9、李发雷 革命烈士(19081934)
  李发雷,又名发黎,字曙光,1908年11月7日出生于湖北省阳新县大王镇港东村。父李德鉴在家务农,秉性刚直,好申张正义,抑强扶弱,颇受村里人尊重。李发雷7岁入乡塾读书,14岁时因家境穷蹙,辍学回家,帮父兄耕作,以维持一家人之生计。1924年春,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学生、共产党员曹大骏受中共武汉地委派遣,回阳新秘密开展革命活动,在龙山镇石应高村建立“龙山书社”,并在中庄铺、柳林等地开设分社。书社社员以讲学……[详细]
  • 柳志杰
  柳志杰(1902-1934)安徽潜山人.幼年曾随伯父读书,后入陈家祠堂王凤楼塾馆,3年后,转入五河牛云寺读书。1924年6月,前往武昌报考湖北省法政专科学校。1925年投笔从戎,考入西北军樊钟秀部开设的讲武堂(驻河南临颍)。后被当局以“不守学规”、“思想偏激”为名,押送军人反省院“反省”。1926年6月,愤然退学返里。同年初秋,考入黄埔军官学校第六期步科。1927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分配到安……[详细]
11、罗小彦 革命烈士(18971934)
  罗小彦,原名罗惠祖,1897年6月22日出生于广东省东莞县径背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全家靠租种地主的土地为生。罗小彦有兄弟姐妹五人。他是老大。幼年时在村中读私塾,勤奋好学,后来考入东莞县塘头履耶稣教会办的学校,在宗教思想浓厚的环境熏陶下,他成了一名信仰基督教的虔诚教徒。20年代初,罗小彦来到北京求学,先是考入北京警监学校,后该校并入北京大学,他也随之进入北京大学学习。当时,中国早期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详细]
12、卫祖胜 革命烈士(18891934)
  卫祖胜,又名李祖生,1889年生于湖北省孝感县刘家营的一个贫农家庭。父亲以教书为业。卫祖胜兄弟4人,他是老大,大弟祖荣,二弟祖兴,三弟祖汉。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卫祖胜的一家同千百万贫苦农民一样,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卫祖胜7岁起,就同母亲下地劳动,而不能到父亲的学堂里去读书。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渐渐地懂得了,在那-,穷人家的孩子哪有受教育的权利!他期待有朝一日能够成为一个平等的人而生活于世。父亲……[详细]
13、雷蒙·普恩加莱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总统(18601934)
  • 雷蒙·普恩加莱
  雷蒙·普恩加莱(RaymondPoincaré;1860年8月20日-1934年10月15日),又译雷蒙·彭加勒,法国政治家。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总理和外交部长(1912年1月21日—1913年1月21日在位),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总统兼安道尔大公(1913年2月18日—1920年2月18日在位),并于1922年1月15日—1924年6月1日、1926年7月23日—1929年7月26日再度担任法国总理。早……[详细]
  • 汪裕先
  汪裕先(1908-1934)又名文翰,别号佐农,本县周浦镇人。裕先的父亲是一个小职员,收入很低。因此,裕先从小就没能上正规学校,只能在周浦孤儿院义务学堂读几年书。8岁时,父亲过世,靠母亲做帮工和叔父的接济勉强维持生活。为了减轻母亲的负担,13岁的裕先便到上海一家钱庄当学徒。3年学徒期满,因钱庄倒闭,失业回家,后又经人介绍进上海华商电气公司,在灯务科专司抄表收费工作。在同宿舍的地下党员颜楚屏、宋凤翔……[详细]
15、刘半农 中国新文化运动先驱(18911934)
  • 刘半农
  刘半农(1891-1934)原名寿彭、刘复,字半农,号曲庵。祖籍江阴南沙(今属张家港市),出生于江阴城内西横街。语言学家。11岁至本城翰墨林小学读书,15岁入常州府中学堂就读。宣统三年(1911年),回翰墨林小学任教,并与吴研因等《江阴杂志》。民国元年(1912年)2月在上海任开明剧社、《中华新报》特约编译员,发表过《玉簪花》、《髯侠0记》等小说。民国6年参加新文化运动,在《新青年》上发表《我之文……[详细]
注:排名不分先后,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