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道志,1910年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今新县)陡山河乡槐树店村一户贫苦农民家庭。他自幼没钱上学,在家帮助父母劳动。1928年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七军到光山开辟创建柴山保(今新县陈店乡)革命根据地时,叶道志参加了革命军。工农革命军第七军后改编为红十一军三十一师,他被编入一团(即一大队,党代表王树声)当班长。同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7月,在当地农民武装和农民群众的配合下,他所在的部队奉命于鄂豫交界的要隘……[详细] |
被尊为王博昌(1906—1938),原名王汉儒,字杰三,博兴镇王楼村人。7岁入私塾读书,1921年就读济南正谊中学。192年考入北平朝阳大学,一 面读书,一面学习马克思学说。并兼《北京时报》,写文章抨击反动统治势力,唤起民众。1930年毕业回乡加入中国国民党,任县党部委员,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博兴县师范讲习所所长,经常向学生宣传马克思主义。“九一八”事变后,他在《奎山晚照》中疾呼:“云霞……[详细] |
马德山(1911―1938),东北抗日联军第六军第一师师长。原名金乘浩。朝鲜平安北道人。因其祖父、叔父、堂兄参加反抗日本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朝鲜三一运动而身亡。为免遭日本宪兵的破孩,其父带领全家来到上海,后辗转天津、沈阳、长春,于1927年,同几百户招募来的朝鲜族农民一起,到马德山黑龙江萝北县梧桐河两岸人烟稀少的千里荒原开垦稻田。两年后,父亲病倒,马德山成了全家的生活支柱,从而失去读书的机会。……[详细] |
范廷兰(1903—1938),国民革命军第一战区游击第四总队少将总队长。字雅轩。1903年2月20日出生于河南温县。3岁丧父,由双目失明的母亲艰难养大。为谋生活出路,早年投入镇嵩军当兵。镇嵩军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支地方军阀武装,在辛亥革命之前,是豫西一带民间自发的武装组织。1912年,经袁世凯批准,由民军改为镇嵩军,成为北洋统治时期官办的地方部队。1927年,冯玉祥将其改编为第八方面军,镇嵩军旗号从此……[详细] |
李桂丹(1914―1938),辽宁省新民县辽滨塔村人,1913年12月出生,自幼勤奋好学,尊敬师长。1925年1月考入辽宁成城中学,1929年12月毕业。1930年12月,他考入了中央军校,在军校接受训练期间,他学习努力,训练认真,深受同学们的拥护和教师的喜爱。1932年7月,中央航校第二期飞行科招生,李桂丹又报考了中央航校,由于他身体强健,文化水平较好,被录取为第二期飞行科学员。在艰苦、紧张的学……[详细] |
姜克智(1910—1938),东北抗日联军第七军第一师副师长。出生于山东牟平一个农民家庭。曾入伍当兵,因对军阀部队失望,1926年逃至黑龙江虎林县务农。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于1933年春组织起武装力量,反抗日本侵略者。1934年率队参加饶河反日游击队。1935年编入东北人民革命军。1936年4月,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四军第二师师部政治保安连连长。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姜克智随部队转战虎林地区,……[详细] |
封赞化 (1868~1938),号北极,耀县楼村乡下楼村人。少聪颖,好读书,10岁考取秀才,入泾阳青楼书院。因幼时被狼咬伤一目,遂使科举无望,又遭新妇冷遇。他不甘受辱,离家结庐于野,专心治学,凡天文、地理、数学、医学、物理、化学,无不博览强记。于书法、绘画、雕刻、剪纸、扎灯诸艺,亦能独出心裁,胜人一筹。 “不为良相,当为良医”。赞化对于医学更是孜孜不倦,精心研究。以故医术日进,妙手回春,求医……[详细] |
何信(1913―1938),人民英雄,革命烈士,1938年参加台儿庄空战时,时任中央空军第8队上尉副队长的何信与敌军同归于尽,是年25岁。号德璋。何信913年出生在广西桂林的一个贫苦的知识分子家庭。他的父母都是最早加入同盟会的革命者。其母在他幼年时就以“岳母刺字”及文天祥的《正气歌》等古人爱国故事教育他。“九一八”事变以后,不满二十岁的何信愤于国耻,毅然投笔从戎,考入柳州航空学校。那时社会上都把从……[详细] |
144、黄桂清 “八女投江”烈士 抗日战争时期,东北抗日联军8名女官兵之一,在顽强抗击日本侵略军的战斗中投江殉国,表现了中华民族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在人民群众中广为传颂。她们是第2路军第5军妇女团的指导员冷云,班长胡秀芝、民族英雄——冷云杨贵珍,战士郭桂琴、黄桂清、王惠民、李凤善和被服厂厂长安顺福。1938年10月上旬,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一部,在牡丹江地区乌斯浑河渡口(今属林口县)与日伪军千余人遭遇。为掩护大部队突围,毅然放……[详细] |
145、吴景才 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第二师政治部主任 吴景才(?—1938),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第二师政治部主任。山东义州府人,家中世代为石匠。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来到东北,曾在黑龙江省珠河县乌吉密住过饭铺;在乌吉密、三股流一带给地主耪青;在三股流常万屯沟里开小烧锅烧酒。1933年,日伪军进山“讨伐”赵尚志领导的珠河游击队,遭到重创,败退时路经烧锅沟,实行疯狂的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吴景才家的房子和全部家当被一把火焚烧殆尽。10月,吴……[详细] |
杨席清(1907—1938),字靖华,阜阳县黄岗镇(今属阜南县)东杨寨人,爱国志士。杨席清出生于豪门富户,自幼在家就读,习文学武,少年杨席清胸怀报国大志,资助朋友,很讲义气。民国19年(1930),23岁的杨席清离家出走,先后结识了冯玉祥、李济深等爱国人士。民国23年(1934),杨席清协助李济深组建福建省政府,事泄被蒋介石当局捕押在当涂监狱。同年,在李济深谋划下越狱。民国26年(1937)“七·……[详细] |
王柏栋(1910~1938)商洛镇显神庙村人,乳名容娃。全家六口,仅有1亩2分地,生计艰窘,自幼即萌翻转乾坤之念。民国十六年(1927)初,冯玉祥统领的国民革命军孙连仲部经龙驹寨,寄养在百顷湾舅家上小学的柏栋毅然投笔从戎,开赴河南打军阀吴佩孚。不久,冯、蒋、汪相勾结,镇压工农革命,他愤然离队。两年后,柏栋在河南省荆紫关学商,闻知杨虎成部在南阳办教导队即再次从军。民国十九年(1930)6月,在教导队……[详细] |
刘髯公(1895—1938) 字仲儒,直隶(今河北)武清(今属天津市)人。回族。曾充当清新军士兵,法国驻华使馆文书,和天津法租界工部局侦探长。1924年与段松坡、薛月楼合作,创办《新天津报》,以平民化”、敢说话为标榜。为了迎合读者的趣味,试行“评书上报”,以整版篇幅连载《三侠剑》等长篇评书小说,扩大报纸销路,行销远及东北、西北各地。此后还陆续发行了《新天津晚报》、《新天津晓报》、《文艺报》 (三日……[详细] |
149、朱家齐 朱家齐(?一1938年)祖籍四川,其父于清末经商遭变故后携家眷到竹山柳林居住。朱排行第二,长得五大三粗,性格狡猾凶悍,气力过人,枪法出众,赌技高超。清末,朱靠-赢得大量田产,兼营商业,家道从此发达。朱发财后,便蓄意扩充势力。他一方面借行医治病、“仗义疏财”骗得周围百姓的信任,另一方面巴结权贵以充当自己的“保护伞”,同时以红帮大爷的身份在川、鄂、陕边境地区收罗门徒,结交流氓匪霸,发展地方武装。民国初……[详细] |
李特(1902~1938),原名徐克勋,号希侠,曾用名徐李特。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出生于霍邱县白庙乡刘庙村徐家老楼(今牛庙村)。随父赴湘后,在长沙读中学。民国10 年(1921 年)李特考入唐山交通大学预科班。次年5 月,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以后,他积极投入声援唐山铁路大-的斗争,同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民国13 年中央决定从唐山交大选派斗争中积极分子李特、曾涌泉等5 人前往苏联留学,同年秋到……[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