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右丞(1864~1956)徐右丞,名树弼,字右丞,长沙人,清同治三年(1864)生。幼承家学,熟谙内经病理,精通歧黄之术,擅长五运六气,对疑难病症的诊治,有独到见解。他在长沙行医20多年,后追随孙中山、黄兴等参加辛亥革命。民国初年去北京,参加中医考试,名列第一,并在北京城南开设诊所,悬壶行医40余年。由于医术高明,医德高尚,疗效显著,声誉日隆,被群众誉为北京市四大名医之一。他与萧龙友(北京四大名……[详细] |
黄元和(1890~1956)黄元和,长沙人,清光绪十六年(1890)生。幼入湘剧三元科班学小生,班师姜星福见其资质聪慧,令其习武丑。出科后,艺趣广泛,对湘剧生、旦、净、丑各行艺术均喜钻研,且能串演。对常演剧目的“总纲”,均能背诵,尤以武功见长。民国初年,他吸收许多京剧武打艺术,丰富了湘剧武丑的表演,其中最有名的为《岳传》中《扛边受捆》中饰张保,长沙观众称他为“活张保”。他热心湘剧教育事业,为清末以……[详细] |
王生海(1911~1956) 乳名二丑子,甘泉县桥镇乡葡萄沟村人。1934年春,刘志丹领导的工农红军来甘泉洛河川一带宣传“闹红”,发动贫苦大众起来打富济贫,王生海毅然投身于伟大的土地革命斗争。他虽然没有文化,但记忆力和理解力特别强,且有胆有识。在担任赤卫军贫农团团长期间,他积极组织赤卫军,宣传党的主张和纲领,配合当地政府开展打富济贫工作,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11月,王生海被选送到中央党校……[详细] |
方勇(1895~1956)字景略,寿县人。幼时勤奋求学,孜孜不倦,常常夏夜看书,为避蚊咬,双足伸于凉水盆中,久之引起关节炎发作,五旬后下肢瘫痪。方勇专心研究文字学,博览史书,考证精详,曾与国学著名人士易白沙等交游。历任安徽大学讲师、教授、安徽临时通志馆编纂、国立编译馆编译、安徽政治学院教授。抗战后,历任省立、县立中学国文教员。学生质疑问难,他立即解答,并指明出处,学生尊称为“掉页辞源”。1956 ……[详细] |
杨卫玉,字鄂联。1888年生,上海嘉定人。少时就读师范,毕业于上海理科专修学校。1908年毕业于上海尚贤堂书院理科。1911年12月与张研导等筹组共和协会,1912年2月被选为会长。辛亥革命后,在江苏省办小学校施行新教育,倡导女子职业教育。曾任江苏省第二女子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主事(校长),江苏省第一师范学校、第二师范学校、苏州女子职业学校主事。1916年9月在嘉定组织儿童学会。1920年1月在南翔发……[详细] |
王一杠(1881~1956)原名王青山,庆云县人,民间艺人。幼时父母双亡,以乞讨为生。后师从当地戏班学练武丑。因其身材矮小,骨瘦如柴,被人谑称“王一杠”。不几年,王一杠技艺渐长,开始跟班闯荡江湖。不久,辞别家乡,赴营口拜师学艺。几年后,王一杠技艺大有长进,日臻炉火纯青,并不断融合其他名派之长,形成独特风格,获“云里飞”“草上飞”“活猴”等美称,饮誉东北三省及京津一带。王一杠的拿手剧目有“时迁盗鸡”……[详细] |
钟妹子汉剧艺术家钟妹子,原名熙懿,艺名钟妹子,上杭人,清光绪三年(1877年)生于县城(今临江镇新生巷)。她从小随父以做豆腐为生。13岁被卖给永定县汉剧班主为养女,专门学演汉剧。由于学习专一,天资聪慧,刻苦练艺,又能虚心求教,练得扎实的基本功,尤以嗓音清亮、圆润、柔软、优美而蜚声闽、粤汉剧艺术界,给观众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她擅演旦角,尤精悲剧角色,其表演技巧颇有独到之处,是闽西汉剧界出名的女演员。……[详细] |
谢维新(1909~1956),又名元选,松鸣乡文汉村人。幼年丧父,家境贫寒。母亲许氏,勤俭持家,将维新送到白马井、新州等地学校读书。1927年,在亲友资助下,赴广州新闻专科学校就读。毕业后回乡里私塾执教,并向群众宣传革命思想。1938年底参加中国共产党。1939年,任松鸣乡永远党支部(后改为党总支)书记,在松鸣地区发展党员,建立农会、民兵、妇女、儿童等组织,发动群众捐钱粮、购买枪弹支持抗战,建立革……[详细] |
蒋维中(1892~1956),沅陵县城人,清光绪十八年生。6岁入私塾,后毕业于辰州府中学堂,旋入南京讲武学堂。民国7年(1918),考入日本士官学校。北伐战争胜利后,入南京陆军大学研究院,毕业后,授少将军衔,留院任教。蒋维中,治学严谨,编写教案,通宵达旦。课后与学员一起交流学习心得,一道进行军事训练,深受学员敬重。抗日战争爆发,蒋维中率领由学生组编的部队,在嘉兴击退日军的17次连续猛扑,坚守阵地3……[详细] |
徐粉英(1938—1956年) 徐粉英,女,赵巷乡崧泽村人,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团员。出身于贫苦农家,从小参加农业生产,对封建剥削制度无比仇恨。解放后,翻身当家作主,全家积极投入各项活动。农业合作化时,加入了农业社,虚心学习农业技术,积极劳动,关心集体,常受到群众赞扬。1956年7月12日傍晚,她从田间回来,发现宅边车棚被暴风刮倒,生产队的1头耕牛被压在棚下,就急忙喊了同队的徐锦生、朱……[详细] |
沈阿二(1891~1956年) 沈阿二,上海人。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8月进三新纱厂(后改名申新九厂,迁澳门路现址)当揩车、平车工,先后工作50多个年头。解放后,沈阿二被提为粗纱间保全生产组长、技术员等职。沈怀着强烈的翻身感、责任感,于1950年起积极参加劳动竞赛,进行技术革新,先后革新成功粗纱机加装后重锤释压杠杆,并条满筒定长装置等20多项技术项目,为提高产品质量,节约原材……[详细] |
韦青云(1899—1956年) ,字缙溪。壮族。长乐乡长乐村塘龙屯人。民国3年(1914)就读于东兰高等小学校。 民国6年考入桂林广西省立第二师范。青少年时期,受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和讨袁护国革命的影响“五四”-期间,联络桂林市学生,成立“学生救国联合会”。被选为会长,草拟《敬告同胞书》,率领同学--,声援北京学生救国联合会反帝反封的爱国行动。民国9年于桂林师范毕业回乡后, 任东兰高等小学校长,向……[详细] |
蔡桂勤(1877—1956) 字拙亭。济宁县蔡桁村人。出身武术世家,师傅为毛大牛。自幼随祖父蔡公盛习武,后移济宁皇经阁定居。拜华拳名家丁玉山为师,尽得其真传,渐独步武林。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只身南游,在苏州锦源镖局当镖师。1905年与孟宪龄、师兄李瑞云、胞弟蔡桂俭在上海创办西庆镖局任总镖头。1906年在上海与“鉴湖女侠”秋瑾相识,深受其爱国反清思想影响,并与之论剑。1919年霍元甲在上海创办……[详细] |
黄纯青,原名炳南,号晴园老人,清光绪元年(1875)出生于台湾台北。祖籍南安榕桥黄龙菌后乡,其祖父于清嘉庆六年(1801)移居台北树林镇。纯青自幼聪颖,12岁就能作八股文。日本占领台湾后,纯青无意仕途,集资创办树林红酒株式会社,出产的红酒,驰名全台。自光绪二十九年开始,先后任过桃园厅树林区长、台北州海山郡莺歌庄长、树林信用组合长、畜产组合长、台湾畜产协会理事、桃园水利组合评议员、台湾总督府评议委员……[详细] |
105、黄荣寿 黄荣寿(?—1956),河源县城镇上城人。他待人诚恳,为人厚道,热心慈善事业,乐于捐助。建国前,在县城化龙路开设“宏昌”杂货店,同时在茶行街设“元兴”烟丝店,生产加工精制的“顶雾”烟丝,品质纯正,配方精致,香味浓郁,畅销全省各地,远销东南亚各国,深受海外华侨的喜爱,近年仍有一些华侨问及此烟。黄荣寿经商几十年,待客热情,买卖公平,从不欺骗群众,对贫苦民众上门求借,必给予周济,凡冻、饿死路旁的无籍尸首……[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