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国斌(1920~1985)本县渠岸乡吕黄村人。1935年考入三原工职学校学习。西安事变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37年5月参加抗日民族解放先锋队,组织学生救亡队下乡募捐,宣传抗日。1938年4月参加三原县青年救国联合会,在安吴青训班第五期受训,同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2月参加杨虎城三十八军教导队,任教导队第五期学员班长。1945年7月,按照中共组织指示,与三十八军七十师广大指战员一……[详细] |
张活游(1910~1985)张活游,原名张干裕,广东梅县人。年青时做过工人,并在专演粤剧的广州乐善戏院做过售票员。因爱好粤剧,进广州八和会馆粤剧人才养成所(第2期)学习。民国25年(1936)毕业,在广州大新公司天台游乐场演粤剧,充当第二小生。因得到粤剧名伶白玉堂的赏识,提携他当粤剧戏班“兴中华”的正印小生。尔后,参加过“彩云天”、“凤来仪”、“新中华”等戏班,和不少粤剧名伶(如薛觉先、马师曾等)……[详细] |
余修(1911—1984) 原名鲁广益,曾用名鲁方明、鲁伯谦。济南市北园沃家庄人。其父鲁佛民、兄鲁伯峻都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党员。自幼受到革命思想的熏陶。1925年冬,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任胶澳中学团支部书记。同时,任共青团青岛地委委员。因从事革命活动被校方勒令退学。1927年考入正谊中学高中部学习,同时参加共青团山东省委工作。大革命失败后,受组织委托,到青岛参加团地委工作, 开展-, 并担任……[详细] |
侯薪(1910~1985)原名侯喜全。河北隆尧人。1916年考入本县模范小学。1922年毕业后,考入本县师范讲习所(乡村师范)。1923年乡师毕业后,留附属小学任教。1925年夏,考入保定直隶省立第二师范学校。不久,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夏,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并担任中共隆平县委领导。1927年担任保定二师共青团支部书记。1928年春被选为二师党支部书记,联络育德中学、六中等校党员习从……[详细] |
李守真(1905~1985)李守真,原名曹可燃,字里亭,四宝山乡曹村人。1919年李守真考入济南省立第一中学,在校期间,他阅读了许多进步书刊。1923年他毕业回乡,抱着教育救国的思想到桓台第四高级小学任教。先后担任过桓台县第三高小、第四高小和第九高小校长。1923年李守真加入“教育改进社”;1927年该社成员集体转为国民党员;1928年被选为国民党桓台县党部委员。1937年“七·七”事变后,李守真……[详细] |
王德甫(1902~1985),河北省阜平县西区北崖村人。贫农出身,高小文化程度。1937年9月在晋察边区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春随军南下到镇安,1949年7月任中共镇安县委副书记。同年7月至1954年9月任镇安县人民政府县长。1955年3月调任商洛地委委员、地委党校校长、宣传部副部长、-部部长、贫协主席等职。 1949年11月镇安全境解放后,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是剿匪、肃特、反……[详细] |
王志晟(1930--1985),大荔县苏村乡王家庄人,生于1930年,中-员,1950年参加工作,曾任小学教师、教导主任、校长等职。l956年调入文化系统,先后任大荔县秦腔剧团党支部书记、渭南专区戏曲管理委员会业务长、地区秦腔一团革委会副主任、地区文工团京剧队副队长;1973年调回大荔县,先后担任人民剧院经理、县文艺创作组组长等职,1985年因病逝世。王志晟对党的戏曲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详细] |
朱麟五(1902—1985),浙江嘉兴人。1915年入交通部上海工业专门学校附小读书,1926年毕业于南洋大学电机科,后赴英国留学。回国后长期从事发电厂建设和教学工作,曾设计建造过多座大中型发电厂,对发电厂的设计、建造、运行和检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擅锅炉检验。1996年-同志回母校参观校史博物馆时一眼便从照片上认出了这位当年雅号“小榔头”的老师,并感慨地说:“朱麟五老师是锅炉专家,我还跟着他一起……[详细] |
熊天荆(1902—1985年) 熊天荆,女,青浦镇人,中国共产党党员。幼年受良好的家庭教育,民国12年(1923年),经侯绍裘介绍参加革命,入上海大学学习。1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起义取得胜利,被推选为上海市临时政府委员。大革命失败,秋季去苏联莫斯科中国劳动大学学习。22年奉调回国,担任上海国民御侮自救会党团书记。同年5月20日遭逮捕,被判徒刑10年,关在南京老……[详细] |
马荣凯(1915-1985)是马锳的儿子,1937年毕业于黄埔军校昆明分校第十一期步兵科。1949年任陆军第七十四军第二六0师少将副师长,1949年12月9日跟随卢汉参加云南起义。1981年6月当选昆明市政协副主席,1983年任昆明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详细] |
庆承道(1903~1985),字幼吾,含山县环峰镇人,自幼天资聪颖。父早逝,家境贫困。民国3 年(1914 年)入含山高等学堂(高级小学),民国5 年入芜湖赭山中学,因成绩优异,学费免交。民国9 年,入唐山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学习。由于庆承道每次考试分数列前一、二名,校方予以免交学费。安徽省教育厅因庆承道学习成绩优异,每年给予108 元生活学习补助费。民国15 年,庆承道于该校毕业,被分配到东北四洮……[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