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历史事件_神龙政变 相关人物介绍

历史事件_神龙政变 相关人物介绍

  神龙政变,又称神龙革命、五王政变,是神龙元年(705年),太子李显、宰相张柬之崔玄暐等大臣发动兵变,逼迫女皇帝武则天退位,复辟唐朝的事件。

神龙元年正月二十二日癸卯(705年2月20日),凤阁侍郎张柬之、鸾台侍郎崔玄暐、左羽林将军敬晖、右羽林将军桓彦范、司刑少卿袁恕己联络右羽林卫大将军李多祚、左羽林将军李兴宗等,力图拥立李显为君,诬称武则天男宠——麟台监张易之、司仆卿张昌宗谋反,率领禁军诛杀张易之张昌宗,随即包围长生殿,逼迫武则天退位。

次日,武则天命太子李显为监国。第三天,禅让。第四天,李显正式复位。二月初四(3月3日),复国号为唐,武周朝廷终结,因为有改朝换代的因素,所以称之为革命。

唐中宗打击五大功臣的时候,先封他们为郡王,削夺他们的宰相权力:崔玄暐,博陵郡王;张柬之,封为汉阳郡王;敬晖,平阳郡王;桓彦范,扶阳郡王;袁恕己,南阳郡王。所以神龙政变,又称五王政变。

相关人物
  唐中宗李显(656年-710年),汉族,谥号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初谥孝和皇帝),原名李哲,唐高宗李治第七子,武则天第三子(684年1月23日—684年2月27日、705年—710年在位)。唐中宗前后两次当政,共在位七年,公元710年猝死,终年55岁,葬于定陵(今陕西省富平县西北15里的凤凰山)。 武后生四个儿子,长子李弘,次子李贤,三子李哲,四子李旦。中宗初封周王,后改封英王。其两位兄长先后被武则……[详细]
  • 张柬之
  张柬之(625年-706年),字孟将,汉族,唐朝襄州襄阳人。张柬之中进士后任清源丞。689年以贤良征试,擢为监察御史。后出任合州、蜀州刺史、荆州长史等职。狄仁杰向武则天举荐,武则天提升为洛州司马。不数日,狄仁杰再荐之,称其“可为宰相,非司马也。”遂得以升为秋官侍郎,过了一段时间有得姚崇推荐,于是升位宰相。神龙元年(705年)正月,张柬之与桓彦范、敬晖等乘武则天病发动政变,复辟唐朝。因功擢天官尚书,……[详细]
  崔玄暐(639年-706年),原名毕(一作晔),博陵安平(今河北安平)人,唐朝宰相。崔玄暐出身于博陵崔氏,早年曾历任库部员外郎、天官郎中、凤阁舍人、天官侍郎,后升任凤阁侍郎、同平章事,成为宰相。705年(神龙元年),崔玄暐与桓彦范、敬晖、张柬之、袁恕己一同发动神龙政变,拥立唐中宗复辟,被任命为中书令。后遭到韦皇后与武三思的排挤,被夺去实权,进封博陵郡王,出任益州长史。706年(神龙二年),武三思以……[详细]
敬晖 (?~706)
  敬晖(?-706年),字仲晔,绛州太平(今山西临汾)人,唐朝宰相。敬晖早年曾历任卫州刺史、夏官侍郎、泰州刺史、洛州长史、中台右丞,后与桓彦范、张柬之、崔玄暐、袁恕己一同发动神龙政变,拥立唐中宗复辟,被任命为侍中。后遭到韦皇后与武三思的排挤,被夺去实权,进封平阳郡王。神龙二年(706年),武三思以五王诬陷韦后为由,通过唐中宗颁布诏令,将五王流放边疆。敬晖被流放琼州,后被周利贞-。唐睿宗继位后,赐谥肃……[详细]
桓彦范 (?~706)
  • 桓彦范
  桓彦范(生卒年不详),字士则,唐代曲阿人。因袭官府门第被委右翊卫,后任司卫主簿。受到宰相狄仁杰的器重,不久提升为监察御史、中丞。唐长安二~三年(702~703年),任司刑少卿,屡次上疏奏请为冤案昭雪。神龙元年(705年),张易之、张昌宗引用党援,阴谋为患,张柬之招崔元晖、敬晖、桓彦范定策,由桓与敬晖率羽林军往东宫收擒诛灭。中宗复位,以桓彦范为侍中,封谯国公。他执政敢言,不久被武三思谗陷而罢政。后加……[详细]
袁恕己 (?~706)
  袁恕己(?~706)唐朝永静军人。武则天称帝期间,袁恕己仕累司刑少卿、知相王府司马。唐长安四年(704)武则天病重,袁恕己同宰相张柬之等乘机发动兵变,诛杀武后宠臣张三易之、张昌宗,废周国号,迎唐中宗李显复位。袁因功右迁中书侍郎,封南阳郡公。袁恕已为官刚直廉洁。中宗之女安乐公主怂恿家奴强抢良家女子,袁恕己支持刑部将恶奴逮捕归案。安乐公主大怒,到中宗处告状,中宗下了一道放人手诏,袁恕己竟不奉诏,据理力……[详细]
  • 姚崇
  姚崇(公元605年—721年),本名元崇,字元之,陕州峡石(今河南三门峡东南)人。则天朝以字行,时突厥叱利元崇发动叛乱,武则天不喜姚崇与叱利同名“元崇”,乃改名元之。玄宗朝为了避讳“开元”的“元”字,复改为单名姚崇。他在武周、睿宗、玄宗三朝为相,皆兼兵部。特别是在玄宗朝早期为相,对“开元之治”贡献尤多,影响极为深远。姚崇在武则天朝以门荫出身为仕。任孝敬挽郎职时,应“下笔成章”科举,授为濮州(今河南……[详细]
  • 武则天
  武则天(624年-705年)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尊为武周圣神皇帝。本名武媚娘,即位后改名武曌(zhào),取意“日月当空”(有另一种写法,瞾,取其“双目当空”之意)。并州文水人(今山西文水)她的国号为周,不是唐。 武则天,是一个颇具历史魅力的名字,是一个似传奇而非传奇的历史名人。她是唐王朝开国功勋武士镬之次女,千古名帝唐太宗之嫔妾,高宗李治之皇后。她在佐执朝政30年后,亲临帝位,自封“圣神……[详细]
  李多祚(654年-707年),唐朝将领,靺鞨族。少以军功历任右羽林军大将军,前后掌握禁兵、北门宿卫二十余年。曾两次参与李武之间的斗争:第一次是在神龙元年(705年)正月武则天生病期间,参与由张柬之等人发动的宫廷政变,剪除张易之、张昌宗兄弟,逼武则天让位于中宗;第二次是神龙三年(707年)七月,参与以太子李重俊为首发动的宫廷政变,杀了武三思父子及其党羽十余人。但李重俊不幸被拦阻于玄武门之外,士兵临阵……[详细]
张易之 (?~705)
  张易之(?-公元705年),别名张五郎,白皙貌美,是武则天的男宠,官任控鹤监,封爵恒国公。武则天执政时,太平公主推荐他的弟弟张昌宗,得到侍奉武则天的机遇。兄弟两人都得到宠爱,出入宫廷,修饰打扮,衣着华丽,极力整治得逗入怜爱。神龙元年(705年),张柬之、崔玄暐等人率领羽林军迎接皇太子李显进宫,到迎仙院处死了张易之、张昌宗。人物生平成为男宠张易之尚在少年时代就靠祖辈的功勋当官,连续升为尚乘奉御。到了……[详细]
张昌宗 (?~705)
  张昌宗(?-705年),别名张六郎,人称六郎美如莲花,官拜春官侍郎,封爵邺国公。张昌宗经太平公主推荐入宫成为武则天的男宠,随后举荐哥哥张易之;代表作有《少年行》《太平公主山亭侍宴》。武则天年事已高,张易之兄弟独揽朝政大权。张昌宗在神龙政变中被处死。人物生平成为男宠武则天执政时,张昌宗得到太平公主的推荐,受到武则天的宠幸。张昌宗向武则天介绍说张易之才干超过自己,善于炼制药物。武则天立即召见,很喜欢他……[详细]
  李湛,瀛州饶阳(今河北省衡水市饶阳县)人。唐朝大臣,李义府少子。年六岁时,以父贵授周王文学。神龙初,累迁右散骑常侍,袭封河间郡公。时凤阁侍郎张柬之将诛张易之兄弟,遂引湛为左羽林将军,令与敬晖等启请皇太子,备陈将诛易之兄弟意,太子许之。及兵发,湛与右羽林大将军李多祚等诣东宫,迎皇太子(李显),拒而不时出,李湛进启曰:逆竖反道乱常,将图不轨,宗社危败,实在须臾。李湛等诸将与南衙执事克期诛翦,伏愿殿下暂……[详细]
王同皎 (?~706)
  王同皎(?-706年),相州安阳人。南陈驸马都尉王宽的曾孙,唐中宗李显女定安公主的第一任驸马。“神龙革命”的功臣之一。神龙二年(706年),因反对武三思而被杀害。唐睿宗即位,为之平反,陪葬唐中宗之定陵,谥曰“忠壮”,追封“琅琊文烈公”,追赠“太子少保”。正史将其列入“忠义”传中。王同皎是世家子弟,武则天长安年间(701-704年),选为太子李显第三女(初封新宁郡主,后改封安定郡主)的丈夫,官拜朝散……[详细]
  (662年—716年),唐朝第五位皇帝,他的在位时间是684年-690年和710年-712年。其父为唐高宗李治,母为武则天,唐中宗是其兄长。 684年,武则天废中宗帝位,立其为帝,改元文明。不过由于是武则天操纵朝政,睿宗毫无实权。690年,武则天自己登皇帝位,于是废除睿宗。705年,武则天去世,唐中宗复位,710年,中宗被毒杀。于是睿宗再次即位。与其子李隆基(后任皇帝唐玄宗)一起铲除了杀害唐中宗的……[详细]
  • 韦承庆
  韦承庆(639—705)字延休,唐代河内郡阳武县(今河南原阳)人,父为宰相韦思谦。 性谨畏,事继母笃孝。第进士。累迁凤阁舍人,在朝屡进谠言。转天官侍郎,凡三掌选,铨授平允。长安中,(公元703年左右)拜凤阁侍郎,同平章事。张易之诛,承庆以素附离,流岭表。岁余,以秘书员外少监召,兼修国史,封扶阳县子。迁黄门郎,未拜卒,谥曰温。承庆著有文集六十卷,《两唐书志》传于世。关于韦承庆的生卒年代,两《唐书·……[详细]
注:排名不分先后,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