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顼(530年—582年),字绍世,小字师利,陈武帝陈霸先之侄,始兴昭烈王陈道谭次子 ,陈文帝陈蒨之弟,南北朝时期陈朝第四位皇帝,569年—582年在位。永定元年(557年),袭封始兴郡王。天康元年(566年),其兄陈文帝去世,陈文帝之子陈伯宗即位,陈顼成为辅佐大臣。光大二年(568年),陈顼废陈伯宗,自立为帝,改年号为太建。太建十四年(582年),陈顼去世,终年五十三岁,谥号孝宣皇帝,庙号高宗……[详细] |
杜杲(?~约582年),字子晖,北周外交家。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市长安县)人。少年勤学,博览经史。北魏末年,其叔父杜瓒在孝武帝朝中任黄门侍郎,兼度支尚书、卫大将军、西道行台,因将杜杲荐于朝廷。永熙三年(534)七月,孝武帝西逃关中,建立西魏政权,杜杲为奉朝请。从西魏文帝大统初年(535),直到恭帝末年(556)的20年间,他历任成州刺史、汉阳郡守等。北周明帝元年(558),杜杲转任修城郡守。后入……[详细] |
陈叔陵(553-582年),字子嵩,陈宣帝陈顼次子,母彭贵人,生于江陵,封为始兴王。曾随父往西魏作人质,天嘉三年(公元562年)与兄陈叔宝一同还陈朝。16岁时因彪勇善战被封为都督,统领江、郢、晋三州诸军事,独当一面,太建十四年(公元582年) 叛乱兵败被杀。政治历程太建元年(公元569年)封始兴郡王。太建四年(公元572年),他又被父皇迁为都督湘、衡、桂、武四州诸军事,平南将军。太建九年(公元57……[详细] |
李和(?~582年),本名庆和。北周将领。宇文泰曾赐他姓宇文氏,取名“意”。隋朝建立后恢复原名。他祖籍陇西狄道,后迁居朔方(魏、周时朔方郡在今陕西子长县附近)。他的家庭几代是当地豪强,其父李僧养曾任夏州(故治在今陕西靖边县境)酋长。北魏末年,贺拔岳镇守关中时,以李和为帐下都督,后作战立功,迁为征北将军、金紫光禄大夫,曾出任河阳郡守,晋位为思阳公。西魏大统初年(535),被加授车骑将军、左光禄大……[详细] |
陈伯固(555年―582年),字牢之,南朝陈文帝陈蒨第五子 ,陈废帝陈伯宗异母弟,母潘容华。 公元565年,封新安郡王。公元566年,其兄陈伯宗即位,任陈伯固为使持节、都督南琅邪、彭城、东海三郡诸军事、云麾将军、彭城、琅邪二郡太守,不久入京担任丹阳尹。公元568年,其叔父陈顼即位。次年,陈伯固进号为智武将军。后历任翊右将军、使持节、都督诸军事、平东将军、吴兴太守、侍中、翊前将军、安前将军、中领军……[详细] |
齐顷公(?―公元前582年),姜姓,吕氏,名无野,齐桓公之孙,齐惠公之子,春秋时期齐国国君,公元前598年―公元前582年在位。公元前589年,齐顷公率军南下攻鲁国龙邑(山东泰安东南),宠臣卢蒲被杀,齐顷公怒而攻至巢丘(今山东泰安境内)。公元前589年,齐顷公在马鞍山(今山东济南西)下一战大败,齐顷公被晋军追逼,差点被俘,幸得大臣逢丑父相救,二人互换衣服,佯命齐顷公到山脚华泉取水,得以逃走。后来齐……[详细] |
阳休之(公元509年-582年)字子烈,右北平无终人。北魏前军将军阳固之子。阳休之,生于之魏宣武帝永平二年,卒于隋文帝之开皇二年,年之七十四岁。隽爽有风概。少勤学,爱文藻。弱冠即有声誉。仕魏,历官中书侍郎。北齐之天统中,(公元五六七年左右)除吏之部尚书。凡所选用,才地俱允。周武帝平齐,拜上开府,和州刺史。隋开皇二年罢任,终于洛阳。休之著有文集三十卷,(《北齐书本传》)又撰幽州古今人物志三十卷,(旧……[详细] |
窦毅(519年~582年),字天武,扶风平陵(今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平陵乡)人。北魏到北周时期大臣,追赠冀州刺史窦岳的儿子,唐高祖太穆皇后的父亲。出身河南窦氏,深沉有器度,事亲至孝。起家员外散骑侍郎,随孝武帝西迁,受封奉高县子。西魏时期,累迁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豳州都督。孝闵帝践阼,进爵神武郡公,授上柱国、大司马,女儿嫁给唐国公李渊。隋朝开皇初年,拜定州总管,累居藩镇,咸得民心。开皇二年(58……[详细] |
卢思道(约531~582)隋代诗人。字子行。范阳(今属河北涿县)人。北齐时,为给事黄门侍郎。北周间,官至仪同三司,迁武阳太守。入隋后,官终散骑侍郎。终年52岁。其卒年一说为隋开皇六年,即公元586年。卢思道是北朝三才之一邢劭的学生。北齐天保年间,即以文章著名。北齐文宣帝死后,当朝文士各作挽歌10首,择善用之。魏收、祖孝徵等人不过得一二首,唯卢思道得8首,故时人称为八米卢郎。卢思道的诗长于七言,对仗……[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