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近现代女性人物介绍

近现代女性人物介绍

  徐自华(1873—1935),女,字寄尘,号忏慧,石门语溪(今桐乡崇福镇)人。祖父徐宝谦,号亚陶,光绪庚辰进士,官安徽庐州知府;父徐多缪,号杏伯,国学生。自华生性敏慧,10岁即解吟咏。婚后7年,夫亡。年少寡居,以诗赋自遣,并专志树人,任南浔浔溪女学校长。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二月,经褚辅成介绍,秋瑾至浔溪女学任教,与自华相识,两人一见如故,遂订生死交。是年入同盟会。冬,秋瑾去上海筹创《中国女报......[详细]
李美群
  李美群(1911-1936)李美群,县城南外李屋塘头人。出生贫苦农家。生未满月,就给别人做“招女”。17岁与坝南农民钟延章结婚。土地革命时夫妻共同参加革命斗争,钟延章是乡雇农委员会主席,李美群任乡妇女赤卫队队长。1929年6月,国民党政府军进据县城,李美群组织坝南、洪门等地妇女赤卫队员,成立“妇女活动会”,进行贴标语,散传单,唱山歌等瓦解敌军的活动。还带领妇女在国民党政府军的营房,岗哨前卖烟酒果点......[详细]
  梁淑媛(1914-1939),女,梁坡底村人。民国21年(1932),县女子高小毕业后,为争取女子在县城中学读书的权利,与雷德容等进步同学多次找平遥中学校长及县长讲理,坚决要求当局给女子以平等求学权利。次年夏,梁与女高历届毕业的30余名同学一起步入平遥中学就读。民国24年(1935 ),由郝广仁、胡忠烈介绍,在校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9月,积极参加由太原女师等校发起的要求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详细]
   何予淑(1899~1948),字若愚。女。祖籍广东高明。生于梧州书香世家。父何伯耆,为粤桂名士,曾任苍梧县修志局编纂。民国13年(1924年),何予淑加入国民党,投身妇女运动。同年7月,任苍梧县立女子师范学校(后改为广西省立梧州女子师范学校) 校长。11月,与李天和、 李血泪受国民党中央的委托,在梧州筹建市党部。次年3月,代表广西省妇女赴北京出席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所倡导的国民会议促成会全国代表大......[详细]
刘思齐 革命烈士
  刘思齐,1930年3月2日出生于湖北,毛岸英的妻子,刘谦初烈士和张文秋的女儿。刘思齐与毛岸英的婚姻生活虽然不长,但他们两家却有着深厚的渊源。刘思齐的母亲张文秋是毛泽东的革命战友,1927年,在武汉召开的中共第五次代表大会上,毛泽东见到张文秋,知道她结婚才3天,就开玩笑说:如果你生了女儿,我们就要“对亲家”。不经意的一句玩笑话没想到成了事实。不仅刘思齐与毛岸英喜结连理,她的同母异父妹妹邵华与毛岸青后......[详细]
  杨刚奶(1890~1932年),女,苗族,德峨乡德峨村龙洞丫口人。杨刚奶出生在一个贫苦苗族家庭,从事农业劳动,善于种麻织布,成年后与同寨苗族青年杨成济成亲。她身躯高大,性格豪爽好义,乐于助人。能行医看病,免费为群众治病。又以“巫婆”身份结交四方百姓。国民党西隆县府与各族恶霸地主勾结,加强对少数民族的掠夺,各种杂税名目繁多,如田赋税、鸦片税、猪、鸡、牛、马、盐税和人头税等。到民国20年(1931年)......[详细]
  张夫人(1843-1918),失其名,原籍浙江鄞县(今鄞州),父张延谦。丈夫宁波镇海小港(今北仑区)李梅塘(1841-1900)。诰封夫人,邑人称张太夫人。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六月二十四日生。咸丰十年(1860),18岁,嫁李梅塘为妻。李家为享誉浙东地区的镇海名门望族。李梅塘为国学生,官江苏试用同知,诰荣禄大夫。张氏嫁入李家后,善于处理族内大小事务,颇得婆婆欢心。主持家政后,凡事有条不紊、皆......[详细]
  邓惠中(1904年—1949年),四川岳池人,原名张惠中、张若兰,在投考岳池女师报名时,出于对丈夫的敬仰和深情,故改名邓惠中。邓惠中是小说《红岩》中的女英雄“双枪老太婆”原型之一。因邻居告密被捕,关押于重庆渣滓洞。解放前夕,被害于重庆。1904年7月生于四川岳池县,1933年毕业于岳池县女子师范学校。曾任小学教员、校长。1939年8月在南充教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过妇女特支书记、县委妇女委员。爱......[详细]
  胡杏芬,笔名净三,1914年2月28日出生于横河镇相士地村。她是一个思想进步、富有爱国热情和正义感的青年女子,可是在她20岁那年,染上了肺病,还患有神经衰弱症。胡杏芬不得不离开了清华大学外语系,回乡就医。与此同时,她在爱情上也屡遭不幸:她所倾心的男友,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后来又找了一位男友,却经不住封建势力的压迫离她而去。她受到双重的打击,陷入了痛苦的深渊,1936年底辗转住进了北平西山平民疗养院......[详细]
  施淑懿 (1876—1945)施淑懿,女,祖居城内南街。父在光绪年间中进士,长期在外做官。施少年时好吟诵。17岁随父到湖南,从外祖、舅祖习诗,自号学诗。22岁,与庙镇蔡南平结为伉俪。1902年,父调京城任职,施留武冈。1904年夫亡,奔丧回崇。施有爱国思想,关注时局变幻,时怀忧国之心,她作诗言志:“燃眉祸急瓜分苦”、“力将大厦快支扶”。她寄希望于维新变法,以为“一掬维新泪”将能“唤起同胞爱国魂”。......[详细]
注:排名不分先后,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