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历史事件_常德会战 相关人物介绍

历史事件_常德会战 相关人物介绍

  常德会战发生于1943年11月至12月,侵华日军为牵制国军对云南的反攻,并掠夺战略物资,打击中国军队的士气,对第六战区和第九战区结合部发动的一场战役。1943年11月,日军纠集7个师团约10万人进攻常德,国军集中了第六战区和第九战区的16个军43个师21万人迎战。中国军队依托阵地节节顽强阻击,迟滞日军进攻,给敌重大消耗,击毙日军1万余人 。
  参战的国军主要将领:孙连仲王敬久王耀武余程万施中诚胡琏池峰城张灵甫。
  以身殉国将领:彭士量许国璋、孙明瑾
  常德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大规模的会战之一,也是抗战以来最有意义的胜利之一,在整个抗日战争乃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都具有一定地位。
相关人物
  • 孙连仲
  孙连仲(1893~1990)原名孙席儒,字仿鲁。雄县龙湾村人。幼年入私塾,后入保定中学,家道殷实,但他既不喜读书,也不好务农。1913年不顾家人反对,弃耕从军,在冯玉祥部当兵。由于他有胆有识,受到冯玉祥赏识,官职升迁很快。由司务长逐级升至师长。1926年9月,冯玉祥在五原誓师,所属部队全部参加国民革命军。孙连仲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东路第二军司令官,奉命率第十二师参加援陕战役,在孙良诚、刘汝明等人的协……[详细]
  王敬久(1902~1964),别字又平,江苏丰县人,国民革命军第32集团军司令长官,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1937年参加八·一三淞沪会战,后被调到顾祝同的抗日战争第三战区任第三十七军团军团长兼国民革命军第25军军长,后又升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二集团军副总司令,辖国民革命军第49军、国民革命军第88军防守浙赣线中段。1942年春,日军进攻浙赣线,王指挥国民革命军第八十六军、国民革命军第七十四军、第49军……[详细]
王耀武 (19041968) 国民党抗日十大名将
  • 王耀武
  王耀武将军:第十名将。第74军长。1937年参加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1938年参加武汉会战中的万家岭战役。1939年参加南昌会战、第一次长沙会战。1941年指挥74军参加上高会战,重创日寇,被誉为抗日铁军。后参加第二次、第三次长沙会战,浙赣会战,鄂西会战,常德会战,长衡会战。1945年指挥了国军抗战中的最后一次会战——湘西雪峰山会战。从抗战之初到抗战结束,王耀武年年对日作战,几乎是无役不予,而且……[详细]
  余程万(1902年-1955年)号坚石,广东台山白沙镇涨村宁兴村人,国军高级将领。早年毕业于番禺师范学校、广东铁路专门学校、黄埔军校第一期、陆军大学特别班、北平中国大学政治系、陆军大学研究院。早年长期从事政工工作,1940年任74军57师师长,1943年11月至12月率部8000守卫抵挡日军116师团30000精兵常德12天之久,部下仅剩五六十人人弹尽粮绝他率部突围。次日即带增援部队32团-常德,……[详细]
  施中诚(1898—1974),字朴如,安徽省桐城人。中央军校高等教育班第四期,抗日名将,曾任国民党嫡系王牌军——国民革命军第74军第三任军长、100军军长、第十一绥靖区副司令、台湾中部防守司令部副司令等职务。施中诚,安徽省桐城人,字朴如。施中诚的祖父是农民,兼做豆腐买卖。四叔施从云参加滦川起义兵败遇难,大伯施从滨则积功位至中将。施中诚的父亲施从礼在家中行二。 施中诚童年丧父,稍长到山东投靠伯父施从……[详细]
胡琏 (19071977) 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
  • 胡琏
  胡琏,汉族,陕西华州(今渭南市华州区赤水镇北会东方村)人。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黄埔军校四期毕业,属陈诚的土木系,国民政府统治大陆后期的著名将领。他与胡宗南并称“二胡”,前者号称“金门王”,后者号称“西北王”,但在蒋军中流行这样的说法:“十个西北王,抵不上一个金门王”。抗日战争中以第11师师长,于鄂西保卫战中死守石牌要塞,荣获青天白日勋章。解放战争中,率领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的18军参加内战。解放后……[详细]
  池峰城(1904—1955),著名抗日名将。1904年出生于河北景县,1920年起入西北军冯玉祥部陆军第十六混成旅当兵,任排长、连长。1927年后任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营长,中原大战后,任国民党政府军陆军第二十六军第三十一师师长。1936年1月授陆军少将,同年10月授陆军中将。抗日战争爆发后,曾任第二集团军第三十一师师长,于1939年3月升任第三集团军第三十军中将军长。1943年任第五战区鄂豫边游击……[详细]
张灵甫 (19031947) 国民党抗日十大名将
  • 张灵甫
  张灵甫(1903~1947)原名钟灵,亦作宗灵、钟麟,字灵甫。陕西长安人。11岁入小学,1921年进西安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1925年与同学赴河南,进国民军第二军军官训练团。不久南下广东,持于右任介绍信函,进黄埔军校第四期入伍生总部,加入中国国民党。1926年3月黄埔军校正式改组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张被编入步科第二团第二连。同年10月结业后到刘峙第二师的第一团第二营任见习官,旋任排长,随军北伐,……[详细]
  • 彭士量
  国民革命军第七十三军暂五师故师长彭士量(1905—1943),号秋湖,湖南浏阳人,生于一九O四年八月五日。公幼时天资聪慧,秉性刚毅,六岁就读县中、小学校,无不名列前茅。一九四二年,公入湖北明德大学,未二载,毅然投笔从戎入《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四期政治科。卒业后,分发陆军第十师,历任排长、连长、营长等职。公胆识过人,英勇善战,北伐军兴以来,无役不从,辄于险阻艰难中,达到艰巨任务。尤其南浔各役,战功卓……[详细]
  许国璋(1897—1943),字宪廷,四川成都人。中国国民党爱国将领,著名抗日英雄,国民党追赠陆军中将。1917年投川军,后入刘湘部,历任团长、旅长等职。1937年七七事变后,随第二十九集团军出川抗日。1938年,率部参加黄(梅)广(济)战役。1941年升任第一五零师师长。1943年率部参加鄂西会战。同年11月任第一五零师师长的许国璋在参加常德会战时身负重伤,为避免被俘受辱,举枪自戕,以身殉国。许……[详细]
孙明瑾 (19051943) 抗日战争牺牲高级将领
  孙明瑾(1905—1943 年),号玉轩,1905年9月10日生于江苏省宿迁县(今宿迁市宿城区)西门内北巷一号。自幼天资聪颖,勤奋好学,谦和沉毅,俭朴淳厚。在青少年时代,他学习刻苦、成绩优异、尊敬师长、爱护同学,好行忠勇侠义之事,深受师生们的拥戴。他敬仰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岳飞、史可法、文天祥等人,深受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影响,立志投笔从戎,救国救民。1926年秋,孙明瑾克服重重困难,奔赴广东革命……[详细]
  方靖,1900年出生于江都县仙女庙镇。1920年初,投入广西武卫军,在总司令部当宪兵。1925年9月,粤军协同黄埔军教导团发起第二次东征。1925年在中央军事政治学习(潮州分校)第二期受训 ,1944年任职国民党79军军长。1949年1月,解放军向国民党79军发起进攻,最终被俘。 1966年4月,方靖随国军第六批将领一起被特赦。1926年12月任国民革命军东路军兵站总监部监护队队长,旋改任第1军……[详细]
王甲本 (19011944) 抗日战争牺牲高级将领
  王甲本,字立基,1900年出生于云南省平彝(今富源)县中安镇一个旧军人家庭。父亲王田栋曾在滇军中供职。1918年王甲本毕业于云南省讲武堂第14期,在滇军范石生所部历任连长、营长等职,先后参加了1922年驻粤滇军讨伐反对孙中山的广东军阀陈炯明之役以及攻打广西军阀沈洪英等战役。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前夕,他毕业于南京国民政府陆军大学将官班。在长达3个月的淞沪抗战中,时任革命军第十八军第九十八师副师长的……[详细]
  周碞(喦)字奉璋,国民党追晋陆军二级上将。1893?年11月,生于嵊县华堂村,陆军大学毕业,历任排长,团长,旅长,第六师师长,第七十五军军长,第二十六集团军总司令,第六缓靖区司令官,第一绥靖区司令官兼行政长官,京沪杭警备副总司令,浙江省政府主席兼浙江警备司令等职。去台后,任“-”战略顾问。从有关资料表明,抗战时期的国民党第七十五军是一支有着嵊县、新昌、金华等浙江子弟众多的部队①。第七十五军几乎参加……[详细]
  柳际明(1899~1976)生于1899年11月21日,又名善,字际明,浙江临海人。浙江省立第八中学、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八期工兵科毕业。1924年春到广州。加入国民党,入黄埔军校工兵科任上尉教官。1926年随军参加北伐战争。1927年初任中央军校武汉分校学生总队工兵大队少校大队副。后率部参加平定夏斗寅叛变,任中央独立师(由武汉军校学员组成)工兵营营长。1928年任南京要塞司令部参谋长,后改任陈诚第……[详细]
  宋肯堂(1898— ),国民党军中将,著名爱国将领,河北晋县人。1913年考入直隶省立正定中学,1917年考入保定军官学校。曾任国民党陆军第32军141师师长、第32军军长、第26集团军总司令、华北剿总副总司令,1949年撤至台湾。……[详细]
  王瓒绪(1885--1960)上将。字治易,别号至园居士,四川西充人,生于1885年5月9日。四川弁目学堂毕业。人物生平曾任新军第17镇33混成旅队官,1911年在四川参加辛亥革命,1916年任川军第16师团长,1919年兼任川南安抚使,1921年兼任四川永宁道道尹,1922年7月投奔杨森,任川军第16师32旅旅长,1924年6月兼任成都市政督办,1925年4月任川军第2军1师师长兼第1路总指挥,……[详细]
   王泽浚(1904~1974),号润泉。西充县观音乡人,王缵绪次子。高小毕业后即从军。 1931年,他以少将旅长的身份,调到蒋介石所办的峨眉中央军官训练团学习,并任分队长。 1937年,王泽浚任国民党第四十四军一四九师四四七旅少将旅长。“芦沟桥事变”后,他即电告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请缨抗日。1938年7、8月间,在武汉会战中,他任少将副军长,两次亲自督导前锋营,夜袭盘踞在安徽宿松县城的……[详细]
  汪之斌(1884~1949),字星垣,土家族。今湖南省湘西州永顺县长官乡人。1945年,王东原任湖南省政府主席,聘汪为省政府高级顾问。不久,又任汪为第九行政督察区专员兼保安司令。1947年,调汪之斌回永顺,任第八行政督察区专员兼保安司令。时汪已年老力衰,且因受到蒋介石的打击,消极颓唐,两届专员均无建树。1948年,王东原调离湖南,汪亦辞职回家。1949年2月,汪之斌在家病逝。终年65岁。小学毕业后……[详细]
  梁祗六(1893~1951):号达濂,湖南安化人,中将。 抗战期间曾任第73军15师师长,曾率部参加常德会战、长衡会战、湘西会战,抗战胜利后曾任湖南省干训团教育长,1948年任湖南省司令部中将参议,1949年8月在长沙参加起义。梁祗六出身书香门第。其祖父是清咸丰举人,父亲是清光绪贡生。梁祗六自幼便入私塾学习经史,后入新学。1916年从湖南长郡联立学校毕业后,深感国弱民穷,毅然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详细]
注:排名不分先后,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