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大器晚成】成语典故及主人公介绍

【大器晚成】成语典故及主人公介绍

  [释义] 大器:大的材料;比喻人才。原指大的材料需要长时间才能成器。后指能担当大事的人要经过长期锻炼;成名往往较晚;也用作对长期不得意的人的一种安慰。

[语出] 《老子》:“大器晚成;大音稀声;大象无形。”

袁绍身边的一位门客,名叫崔琰,他从小喜习武艺,到了23岁才开始读《论语》、《韩诗》,求师学习。

由于他刻苦努力,学问也逐渐多起来。当时袁绍的士兵非常残暴,掘开坟墓将尸骨暴露出来。崔琰劝说袁绍不要这样做,袁绍认为他说得对,封他为骑都尉。后来,崔琰跟随曹操,为曹操出了不少主意。

在他作尚书时,曹操想立曹植为嗣子,而崔琰反对,他说:“自古以来的规矩是立长子,怎么能立曹植呢?”曹植是崔琰的侄女婿,尽管是亲属他也不偏袒,曹操十分佩服他的公正,崔琰有个堂弟叫崔林,年轻时既无成就也无名望,亲戚朋友都看不起他,可是崔琰却很器重他,崔琰常对人说:“才能大的人需要长时间才能成器,崔林将来一定会成大器。”后来,崔林果然当上了翼州主簿、御史中丞,还在魏文帝手下任过司空。

成语【大器晚成】相关人物
崔琰 (?~216)曹操帐下谋士
  崔琰(?-216年),字季珪,清河东武城(今河北省故城县)人。东汉末年名士,司空崔林的从兄,曹操帐下谋士。崔琰相貌俊美,很有威望,曹操对他也很敬畏。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崔琰在给杨训的书信中写道“时乎时乎,会当有变时”,曹操认为此句有不逊之意,因而将崔琰下狱,不久崔琰即被曹操赐死。文武双全崔琰年少时性格朴实,言辞迟钝,喜好击剑,崇尚武功。二十三岁时,乡里按规定将他转为正卒,才开始感慨发奋,研读……[详细]
崔林 (?~244)三国时曹魏大臣
  崔林(?-244年),字德儒。清河郡东武城(今山东诸城)人。三国时曹魏大臣,崔琰从弟。曹操平定冀州,任命崔林为坞长,后改任御史中丞。魏文帝时,为幽州刺史、大鸿胪、司隶校尉。明帝时,升-,封安阳亭侯,后进封安阳乡侯。正始五年(244年)卒,谥孝侯。 其家族即著名北方大族“清河崔氏”。大器晚成崔林大器晚成,年轻时宗族的人都看不起他,只有堂兄崔琰很赏识他。建安十年(205年),曹操攻陷邺城,初步平定冀……[详细]
注:排名不分先后,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