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二十四孝子人物介绍(2)

二十四孝子人物介绍(2)

  《二十四孝》的故事大都取材于西汉经学家刘向编辑的《孝子传》,也有一些故事取材《艺文类聚》、《太平御览》等书籍。干宝的《搜神记》卷十一收录三则鲤鱼自动破冰弹跳的故事,主角有王祥、王延、楚僚等三人。敦煌藏经洞发现的佛教变文《二十四孝押座文》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二十四孝”作品。南宋时期的画家赵子固有“二十四孝书画合璧”一图。元代学者谢应芳在《龟巢集·二十四孝赞》序中说的:“常州王达善所赞《二十四孝》,以《孝经》一章冠于编首。”清代吴正修作《二十四孝鼓词》:“论起这二十四孝,谁人不知,谁人不晓……”
16、崔山南 [] 二十四孝子
  乳姑不怠崔山南,名,唐代博陵(今属河北)人,官至山南西道节度使,人称“山南”。当年,崔山南的曾祖母长孙夫人,年事已高,牙齿脱落,祖母唐夫人十分孝顺,每天盥洗后,都上堂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婆婆,如此数年,长孙夫人不再吃其他饭食,身体依然健康。长孙夫人病重时,将全家大小召集在一起,说:“我无以报答新妇之恩,但愿新妇的子孙媳妇也像她孝敬我一样孝敬她。”后来崔山南做了高官,果然像长孙夫人所嘱,孝敬祖母唐夫人。……[详细]
17、蔡顺 [] 二十四孝子
  拾葚异器蔡顺,汉代汝南(今属河南)人,少年丧父,事母甚孝。当时正值王莽之乱,又遇饥荒,柴米昂贵,只得拾桑葚母子充饥。一天,巧遇赤眉军,义军士兵厉声问道:“为什么把红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分开装在两个篓子里?”蔡顺回答说:“黑色的桑葚供0食用,红色的桑葚留给自己吃。” 赤眉军怜悯他的孝心,送给他三斗白米,一头牛,带回去供奉他的母亲,以示敬意。……[详细]
18、朱寿昌 [] 二十四孝子(1010108)
  弃官寻母朱寿昌(1010—1080),宋代天长人,朱寿昌的父亲朱巽是宋仁宗年间的工部侍郎,朱寿昌七岁时,生母刘氏被嫡母(父亲的正妻)嫉妒,不得不改嫁他人,从此母子分离。朱寿昌长大之后,荫袭父亲的功名,出而为官,几十年的仕途颇为顺利,先后做过陕州荆、南通荆,岳州知州,阆州知州等,然而他一直未得与生母团聚,思念之心萦萦于怀,以至于“饮食罕御酒肉,言辄流涕”,母子分离后的五十年间,他四方打听生母下落,均……[详细]
19、江革 [] 二十四孝子
  行佣供母江革,东汉时齐国临淄人,少年丧父,侍奉母亲极为孝顺。战乱中,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几次遇到匪盗,贼人欲杀死他,江革哭告:0年迈,无人奉养,贼人见他孝顺,不忍杀他。后来,他迁居江苏下邳,做雇工供养母亲,自己贫穷赤脚,而母亲所需甚丰。明帝时被推举为孝廉,章帝时被推举为贤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将。……[详细]
20、仲由 [春秋战国] 孔门十哲,二十四孝子,子路,孔门七十二贤(前452前480)
  子路 (公元前542年~公元前480年) 姓仲,名由,字子路,因曾为季孙氏家臣,又称季路。春秋末年鲁国卞(今山东泗水县)人,孔子弟子。 子路未人孔门时,曾头戴鸡冠,身佩猪骨,勇猛无礼,侵犯孔子师徒。孔子见他行为虽然鲁莽,性爽直刚强,仍不失为一个可塑之才,于是用礼义的手段慢慢诱导他,终于使他决定改穿儒服,并拜孔子为师。子路从师以后,随孔子游学于列国。鲁哀公十一年(公元前484年),孔子结束……[详细]
21、王裒 [三国] 二十四孝人物之一
  闻雷泣墓王裒,魏晋时期营陵(今山东昌乐东南)人,博学多能。父亲王仪被司马昭杀害,他隐居以教书为业,终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晋臣。其母在世时怕雷,死后埋葬在山林中。每当风雨天气,听到雷声,他就跑到母亲坟前,跪拜安慰母亲说:“裒儿在这里,母亲不要害怕。”他教书时,每当读到《蓼莪》篇,就常常泪流满面,思念父母。……[详细]
22、庾黔娄 [] 二十四孝子
  尝粪忧心庾黔娄,南齐高士,任孱陵县令。赴任不满十天,忽觉心惊流汗,预感家中有事,当即辞官返乡。回到家中,知父亲已病重两日。医生嘱咐说:“要知道病情吉凶,只要尝一尝病人粪便的味道,味苦就好。” 黔娄于是就去尝父亲的粪便,发现味甜,内心十分忧虑,夜里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几天后父亲死去,黔娄安葬了父亲,并守制三年……[详细]
23、陆绩 [三国] 二十四孝子(187219)
  • 陆绩
  陆绩(187~219),字公纪。吴郡吴(今苏州市)人。三国学者,天文学家。庐江太守陆康少子。“敦《诗》、《书》,长玩《礼》、《易》”,一生博学多识,星历算数无不赅览。6岁时见袁术于九江,取橘3枚藏于怀,及拜辞,橘堕地,术问其故,绩说是带回给母吃。后人称怀以遗母之物为“陆郎橘”或“陆氏橘”,作为孝亲之典故。孙权时辟奏曹掾,因刚直见恶于权,出为郁林(今广西桂平西)太守,加偏将军。绩有足疾,又志在儒雅,……[详细]
24、吴猛 [] 二十四孝子
  恣蚊饱血吴猛,晋朝濮阳人,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家里贫穷,没有蚊帐,蚊虫叮咬使父亲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吴猛总是赤身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担心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详细]
注:排名不分先后,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