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历史事件_弘晳逆案 相关人物介绍

历史事件_弘晳逆案 相关人物介绍

  弘晳逆案指乾隆四年时发生在清朝皇室内部、为争夺皇位而发生的一起政治夺权事件.乾隆四年时发生在清朝皇室内部、为争夺皇位而发生的一起政治夺权事件。主谋人爱新觉罗·弘晳康熙朝太子胤礽之子。在胤礽历经两立两废变故、雍正,乾隆二帝相继继位后,作为康熙嫡长孙的弘晳心有不甘,且朝中多有持“立嫡立长”的宗室成员党附之。事变很快被乾隆帝发觉,他快刀斩乱麻,迅速结案。事后弘皙遭削爵、圈禁,党附者同遭打击。弘皙逆案是康熙末年储位斗争的余波。
  乾隆初年,正值秘密建储制度确立前夕,由康雍二帝开启的秘密建储制度取代嫡长子皇位继承制度的历史进程,尚未终结,两种皇位继承制度所代表的不同思想观念与价值取向,还在人们头脑中交互影响与作用。另一方面,清朝皇权集中与强化的程度,较康雍时期进一步提高,即将达于极致。因此,弘晳案既带有前朝储位斗争的深刻印迹,也呈现出这一时代背景所赋予的特色。
  现存史籍记载显示,弘晳事件的经过并不复杂,从发现到审结,只有数月(乾隆四年九月至十二月)。不过,随着案情逐步被揭露,乾隆帝对该案的认识,却有一个由表及里,不断深化的过程。
  四年(1739年)九月,乾隆帝以“诸处夤缘,肆行无耻”的含混罪名,将奉差在外的正黄旗满洲都统弘升革职锁拿,“押解来京,交宗人府”。乾隆帝指出,“伊所谄事之人,朕若宣示于众,干连都多,而其人亦何以克当。故朕仍尽亲亲之道,不肯暴扬。”这是“福宁首告弘晳一案”事发之起,乾隆帝采取慎重的态度,对于被牵连者予以保护,并告诫说:“此后王公宗室等,当以弘升为戒,力除朋党之弊,念切国家,保全宗室之颜面”。福宁的身份不详,很可能也是宗室成员,或是其属下。
  十月初,宗人府议奏,康熙帝十六子庄亲子允禄与其子辈弘晳、弘升、弘昌、弘晈等人“结党营弘,往来诡秘”,议请分别予以惩处。乾隆帝认为,允禄“惟务取悦于人,遇事模棱两可”,至其与弘晳等人私相交结事,“朕上年即已闻知,冀其悔悟,渐次散解,不意至今仍然固结。”不过,“朕看王乃一庸碌之辈,若谓其胸有他念,此时尚无可料其必无。”乾隆帝还指出,弘晳等人“见朕于王加恩优渥,群相趋奉,恐将来日甚一日,渐有尾大不掉之势,彼时则不得不大加惩创,在王固难保全,而在朕亦无以对皇祖在天之灵矣。”他首次披露,弘晳“自以为旧日东宫之嫡子,居心甚不可问。”本年遇朕诞辰,“乃制鹅黄肩舆一乘以进,朕若不受,伊即将留以自用矣。”乾隆帝决定,允禄免革亲王,但革去亲王双俸及议政大臣等职;弘晳革去亲王,仍准于郑家庄居住,不许出城;弘升“永远圈禁”;贝勒弘昌、贝子弘普、公宁和革爵,宁郡王弘晈仍留王号,“永远住俸”。其实,此时乾隆帝已发现弘晳“有不轨之心,因事未显著,是以从轻归结,以见小惩大戒之意”,也就是说,在他的眼中,“惟以谄媚庄亲王为事”的弘晳,还够不上该案的主犯。
  不久,从事邪术活动的巫师安泰在受审中供出,弘晳曾向他问询“准噶尔能否到京,天下太平与否,皇上寿算如何,将来我还升腾与否等语”,这使弘晳所犯事由的性质,有了改变。乾隆帝据此认为他“心怀异志”,“其所询问妖人之语俱非臣下所宜出诸口,所忍萌诸心者,拟以大逆重典,以彰国法,洵属允当。”同时,又发现弘晳曾“仿照国制”,在府中擅自设立内务府下属机构会议、掌仪等司,这种做法俨然含有以己为圣尊,与朝廷相抗之意,以致乾隆帝认为“弘晳罪恶”,较允祀允禟等人“尤为重大”。至于允禄,除去发现他“将官物私自换与弘晳”外,并无新的罪证,仍维持原处罚;弘升等人亦同。对弘晳的处处于是进一步加重:圈禁地由原郑家庄府邸改于毗邻皇宫的景山东果园内;除宗籍,改名为四十六。至此,该案以弘晳作为犯事主角,审理完结。
  乾隆七年(1742年)九月,弘晳去世,终年49岁。四十三年(1778年)正月,乾隆帝令将允祀允禟复其原名,本人及其子孙复入宗室的同时,已去世36年的弘晳也被恢复原名,收入宗籍。
关键人物
  爱新觉罗·弘晳(1694—1742年),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之孙,理密亲王爱新觉罗·胤礽长子。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之侄,子凭父贵,弘晳自幼深受祖父喜爱,养育宫中。康熙三十三年甲戌七月初五日辰时生,母为侧福晋李佳氏,轻车都尉舒尔德库之女。雍正元年,封多罗理郡王。雍正帝继位后在对其八弟、九弟等政治死敌进行毁灭性打击的同时,却对废太子一家采取怀柔政策。如: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四日,即康熙驾崩第二天,雍正……[详细]
相关人物
爱新觉罗·胤禄 (16951767) 康熙皇帝第十六子
  爱新觉罗·胤禄(1695-1767年)号爱月主人,清朝宗室大臣,康熙皇帝第十六子,顺懿密妃王氏所出。康熙末年,命掌内务府。雍正元年三月,奉命继嗣皇太极孙、和硕庄靖亲王博果铎。历官正蓝旗、镶白旗、正黄旗都统。乾隆元年,任总理事务大臣,兼管工部事务,食亲王双俸。 四年十月,坐与胤礽长子理亲王弘皙往来诡秘,停双俸,罢都统职。三十二年,薨,年七十有三,予谥曰恪,葬于磁家务。雍正帝胤禛即位后,为避名讳,除自……[详细]
  爱新觉罗·弘升(1696年—1754年),是恒亲王允祺第一个儿子,生于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四月,生母为侧福晋刘佳氏。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十二月封为世子,照贝子品级。雍正年间曾管理上驷院、镶白旗事务,雍正四年(1726年)五月因办理旗务时“并不实力效力”,被革去世子,交付其父允祺,“在家严加训诲”。乾隆帝继位后,重新启用弘升,授予正黄旗满洲都统,兼管火器营事务。乾隆四年(1739年)弘晳……[详细]
  怡亲王允祥第一子,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丙戌十一月十六日子时生,母为侧福晋瓜尔佳氏,郎中阿哈占之女。雍正元年(1723年)四月封为贝子。乾隆帝称弘昌“秉性愚蠢,向来不知率教,伊父怡亲王奏请圈禁在家”,允祥死后才被雍正帝释放,乾隆帝继位后晋封贝勒。乾隆四年(1739年)十月被革去贝勒,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辛卯四月二十一日戌时卒,年六十六岁。他是被卷入弘晳逆案的4位同辈参与者中,惟一一位身后……[详细]
  爱新觉罗·弘普(1713年—1743年),康熙皇帝孙,庄恪亲王爱新觉罗·允禄第二子。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癸巳六月十九日申时生,母是侧福晋李氏,杨达色之女。因其长兄出生之日即夭折,弘普实际上是允禄的长子。乾隆元年(1736年)二月封贝子,乾隆二年(1737年)二月掌管銮仪卫事,乾隆三年(1738年)八月任镶蓝旗满洲都统,乾隆四年(1739年)十月弘普虽因弘晳案牵连,革去贝子,解銮仪卫任,但当月……[详细]
注:排名不分先后,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