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前(1891—1945),原名培光,城厢乡新仲村人。宣统年间,入桂林优级师范学堂就读。民国2年(1913年) 旅居印尼邦加岛勿里洋,先在农村三号巴力(矿区)一所学校任教,数年后到勿里洋中华学校任教师,后升任校长。数年后辞教经商,集股开设振和昌公司,既经营商业,又经营橡胶园、胡椒园,经济实力雄厚,颇有名气,被推选为邦加岛勿里洋中华商会会长、中华会馆董事长、中华学校董事会主席。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进攻南洋群岛,1945年被日本占领军逮……[详细] |
庞敦武,英桥镇新圩稔子坡庞屋屯人。幼年双亲早亡,家境清贫。19岁时 (18世纪70年代) 为生活所迫,只身到北海找活路,后搭大帆船飘洋过海,旅居新加坡谋生。初时为人佣工。勤俭节约,白手起家,渐有积蓄,始开设源和客栈,作为南来同乡投宿之所,并为同乡介绍职业。1903年创办源和记砖瓦窑,事业更进一步发展。当时新加坡、马来西亚一带,亟需劳工,由英国殖民地华民厅商请庞敦武回国招募工人,协助新、马促进繁荣,作出贡献。庞敦武为人豪爽刚直,诚实忠厚……[详细] |
刘日福(1883—1933),原名刘华堂,原籍博白凤山镇峨嵋村老屋屯,父辈迁居宁明县哨平乡那潭村。刘日福青壮年时,曾在六岭、那其、板灵一带组织“0会”,发展势力,众拥为头目,活动于下石一带。1917年被陆荣廷招安,编入广西龙州边防军黄自新部,其势更盛。刘带兵攻打上石、凭祥、龙州等地的“股匪”和会党及武装烟帮,深受黄的器重,被保送入龙州将弁讲习所学习。后擢升营、团、旅长。1921年陆荣廷被粤军击溃后,刘日福部六、七千人退至靖西。翌年刘进驻……[详细] |
朱锡晃(1893—1930),号分萍。今沙河镇山桥村上垌屯人。天资聪颖,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13岁中秀才。次年以名列榜首的成绩考入鬱林五属中学。因家境清贫,校长和老师都同情他,资助其来校上课。1910年毕业,到合浦县小江中学任教。锡晃一面教学,一面攻读大学课程,自学成才,于1920年以第一名考取日本留学生,入东京工业大学电气科深造。1923年学成归国,任上海电话局局长。1929年春,蒋桂战争爆发。同年10月,俞作柏、李明瑞在中共……[详细] |
朱为潮(1870—1925),字济丞,今松旺镇茂山村人。祖父朱允惇是清道光进士,累官吏部稽勋司主事、四川嘉定府知府等职。父朱锡祁曾任江西南昌、上饶等县知县。他生长在累世显宦之家,幼年随父在南昌等地读书,20多岁时就作文赋诗,驰骋词坛。光绪中期,曾数次返回家乡参加乡试,屡试不第。登科入仕之门受阻后,转而投笔从戎。光绪十七年 (1891年) 投靠广西边防军某将领手下做幕僚并有实绩,取得上司信任,被举为县丞。不久,又以军功升迁广东省曲江县知县……[详细] |
刘明光(1849—1913),号荧楼。今三育乡旺垌村人。青年时白日田间劳作,夜里灯下攻书,23岁中秀才。其座右铭是“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1873年法国殖民者大举入侵越南,进犯河内,窥视云南。当黑旗军首领刘永福派人回家乡博白招募壮丁时,刘明光毅然应命,挺身而出,在三育等地招募青壮年数百名参加黑旗军,自任管带,率队赴越抗法。在纸桥战斗中刘明光机智勇敢,阵斩法军统帅李威利,大败法军,取得纸桥大捷。中法战争爆发后,刘明光率子弟兵同……[详细] |
祁永膺(1853—1905),字伯福,别字荫杰,号子服。今凤山镇凤山村山背屯人。少年时曾到广东广雅书院攻读经史。光绪二十年(1894年)会考中进士。钦点内阁中书,赏花翎运同衔。曾任甘肃陇西知县,拱州府代理知府等职。他饱读经史,文才过人,一生致力于学术钻研,传世的著作有《勉勉鉏室类稿》、《墨斋存稿》、《苟氏易文疏正》、《岭南祠诸先生事迹学术考》等。他为繁荣中国文化作出重要的贡献。48岁病逝。……[详细] |
宾光椿(1853—1904),字丹廷。今水鸣镇人。24岁考中秀才,因家庭贫寒,执教私塾数年。后到广东广雅书院攻读经史,成绩优异,深受两广总督张之洞、广雅书院山长朱一新器重。后应广西巡抚马丕瑶之聘,出任桂林秀峰书院山长,因其学问渊博,教导有方,而培养出一大批举人进士,可谓名师出高徒。他还相继出任过广东连州燕喜书院、进诚书院、凤鸣书院、环玉书院等书院山长。光绪三十年(1904年)他赴京考中进士,清廷委派到湖南以知县受用。 此后。 他专心致……[详细] |
秦永年(?—1898),字寿山。今博白镇城东村东门岭屯人。永年青年时嗜武术,娴拳棍,武艺精良。光绪元年(1875年)参加桂林省考中武举第二名。光绪三年参加京城恩科会试,中第22名武进士。殿试后钦点为正三品花翎御前侍卫,诰授为武义都尉。光绪二十四年 (1898年) 他告假还乡居于家中, 是年6月,0会首领李立亭在陆川发动起义。永年与刘龙骨木(原名刘运卿)率领会众组编起义军响应,并密议以秦永年为内应,刘龙骨木为外攻,于7月3日围攻博白县城。……[详细] |
黄文英(1838—1864),文地镇汉平村人。为人刚毅文静,幼丧父母。由堂兄文金抚养长大。13岁跟堂兄文金、文玉等亲属赴金田村参加起义誓师大会。后随文金所部太平军行军作战,挥戈桂北,进军湘鄂,扫荡长江,定都南京。在倥偬的戎马生涯中成长。其主要差事是筹措军饷,经管粮草并兼理文金家务。长期往复奔驰于安徽、江西、浙江、江苏数千里地之间,奔波劳累,历尽艰辛。1863年9月12日叙功论赏晋封黄文英为昭王。翌年7月19日天京被清军攻陷,幼天王洪福贵……[详细] |
朱玉仙(1799—1862年)女,广西著名女诗人,生于今松旺镇茂山村。祖父朱宗腾是清代乾隆时举人,累官安陆、武昌等府同知,父亲朱德玛曾任福建省平潭府同知,授儒林郎,她六个叔父都是书生。其中一人中举,一人中进士。皆任地方官吏。她生长在这样一个官宦世家,适妙龄少女时跟随祖父、父亲到湖北、福建等地,用心习文学艺,受到书诗的熏陶,擅于诗画。26岁时嫁给北流县拔贡黎玉章为继室。黎出任山西夏县知县。玉仙也陪伴丈夫于任上,泛洞庭,渡长江,过黄河,游黄……[详细] |
朱锡锟(1814一? ),博白人。清咸丰元年(1851年)参加洪秀全金田起义,授为右军长,英勇善战。 是年8月,在桂平茶地升戊一监军,率中一-战桂北,进军湖南。次年10月,在长沙晋升为土一总制,直捣湖北,所向披靡。12月,攻占汉阳,擢为土官副将军。1853年1月,占领武昌,授为殿左三指挥。3月,围攻南京大东门。克城后升殿左三检点,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南京) 后,5月,锡锟奉天王之命督师北伐,抵浦口,接应林凤祥、李开芳、吉文元等部,遂向-前……[详细] |
李承报(1741—1814),字德林,号香麓,博白人。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参加北京会试考取进士,授为户部主事,擢升员外郎、记名御史。后因审部案,与当道者矛盾,被降职为光禄寺署正,分派去福建以府同知任用,历任建宁、平潭、云霄同知。后为石码、蚶江、马巷、兴化通判。在任期间,为官清廉,爱护百姓,实行诸多利民措施:修建书院,发展文化教育,奖励文人学士,缉捕盗贼,制止械斗,深得当地百姓好评。他平生博览群书,精通经史,擅长古文。年老辞官归里……[详细] |
李日英(1556—1627),字天魁,号桂麓,博白人。他深有谋略,善于理政治军。明朝万历年间,以贡生任大理府通判,历任职于昆明、寻甸诸府,政绩卓然。时缅甸酋长作乱犯边,云南省巡抚奏请日英率师出击,日英领兵深入缅境,召见缅酋,晓以祸福利害之理,缅酋皆心悦诚服,解甲投降。日英因而受到明神宗下诏嘉奖,并擢升为宾川州知州。时宾川豪强极为顽劣,为非作歹,日英遂将其绳之于法,政声大振,升任贵州府同知。未几,苗民起事反抗明朝统治者,日英只身前往招抚,……[详细] |
陈应,字伯顺,号竹村,今亚山镇人。宋咸淳年间,靖江提刑邓得遇巡察鬱林,封陈应以校尉职。不久改任为南流令(今玉林境)。南宋德祜祐元年(1275年),元朝委派谭道福为鬱林州知州。陈应同邓德遇合谋,乘除夕夜攻入州城,谭道福连夜逃遁。事后陈应因功擢迁藤州知州,未上任。元朝派重兵前来镇压,邓德遇死难,陈应遂易名隐居鸦山。元世祖至元二十年(1283年)元朝统帅蔼仙不花访知陈应下落,向元朝力荐陈应为官,陈应以身体有病为由,坚辞不受,深居简出,务农自……[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