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6—5世纪) 陆通,字接舆,春秋时期楚国人。据清代乾隆五年《枝江县志》记载,位于枝江江口东北肖家山东的陆通港曾是陆通故居。 陆通,从小喜欢读书,潜心研究各家学说。他反对轻视劳动人民的思想,亲自耕种,自食其力。 楚昭王时,楚国政局不稳定。陆通不愿意去做官,就假装疯癫。当时人们都称他为楚狂。 一次,孔子来到楚国。陆通唱着歌从驿站门前经过。他唱道:“凤兮凤兮,何如德之衰也。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详细] |
(公元十六世纪) 董燧是明代枝江的知县。江西乐安县举人。 董燧于嘉靖三十年(1522年)到枝江上任,虽然他已是50多岁,但他积极修军政法,奖励耕织。他为官清廉,身体力行,处处关心人民疾苦。任职四年期间,枝江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据清代乾隆五年《枝江县志》记载:“旧志称其智,识蚁穴,胆折蛟腾,爱士民……去任已过周甲,感德犹同在时。”这说明董燧聪明能干,具有洞察事物的能力,他有胆略,敢于惩治-,伸张正义,是一位深受枝江人民爱戴的父母……[详细] |
南宋时枝江令。四川人。 南宋时期,姚肩任枝江令。当时,金兵大举南侵,一路烧杀抢掠,枝江境内不断有金人大肆掳掠,百姓遭受蹂躏,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姚肩作为枝江令,极为主张抗金,并为之奔走,组织力量,打击金兵,保卫家乡。 姚肩为官清正廉洁,注重为民办实事。在南宋兵荒马乱的岁月里,他处处关心人民的疾苦,深得人民信赖。 清朝时枝江学者杨际春曾作诗《姚肩赞》: 有宋贤臣,试于剧邑, 既优于学,尤富于德。 ……[详细] |
(公元582—709年) 隋末唐初僧人。俗姓卫,荆州枝江人。隋大业(605-618年)中,开通济渠,强征民丁,饥者甚众,慧安广施财物,救济贫穷受苦之人。隋炀帝听说此事便要召见他,他避而不见,潜入太和山。 其后,慧安游蕲州(今湖北蕲春),止于终南山。永淳二年(683年),唐高宗为其造招提寺。 后来,慧安返回湖北,入玉泉寺。当时神秀禅师逝世,众僧请慧安主持玉泉寺,慧安不从。后归嵩山嵩岳寺。弟子都非常尊敬他。武则天派人把他迎到长安讲经说法。武……[详细] |
(公元6世纪) 南北朝时枝江百里洲人。百里洲曾修有陆法和讲经台。 传说陆法和有法术,长期隐居百里洲。 在平定侯景之乱时,梁武帝第七子湘东王肖绎任陆法和为信州刺史。 一次,侯景派任约去江陵攻打湘东王肖绎。为击退候景叛军,保卫江陵,陆法和主动请战,陆法和知道任约来势凶猛,决定埋伏兵击杀任约。当任约之兵大摇大摆地进入了陆法和的包围圈之中,忽然伏兵骤起,把任约困在中间,虽任约勇力过人,无从逞威,被陆法和部下活捉。陆法和押送任约至江陵后……[详细] |
(公元5—6世纪) 南朝官吏。字嘉会,刘之遴之弟。南阳涅阳人,与兄刘之遴从小随父刘蚪居住在百里洲。 一次,武帝专程到荆州与刘蚪谈论刘之遴、刘之亨。刘蚪对武帝说:“之遴必以文章显,之亨当以功名著。” 后来,刘之亨举秀才。之后授太学博士,代兄刘之遴为中书通事舍人。累升至安西湘东王萧绎长史、南郡太守。 刘之亨在南郡政绩突出,卒后受到荆州人怀念。与其兄并称为“大小南郡”。……[详细] |
(公元478—549年) 南朝-、学才。字思贞。南阳涅阳(今河南镇平南)人,从小随父刘蚪居住在百里洲。 刘之遴从小聪明好学,博览群书,八岁便能做文章。他父亲非常高兴地说:“此儿必以文兴吾宗。” 刘之遴15岁举茂才。当时张稷新授尚书仆射,刘之遴当面为其代作文章,挥笔立成,在场的人无不称赞:“荆南秀气,果有异才,今后官位必超过尚书仆射。” 刘之遴曾任太学博士,后来两度出任南郡太守。出为郢州(治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行事,因不愿,被……[详细] |
三国时蜀汉将军。字绍先,霍峻之子。南郡枝江人。 公元223年,霍弋为刘备的太子舍人。后主刘禅登位后,丞相诸葛亮北驻汉中,霍弋为记室使。 诸葛亮去世后,霍弋为黄门侍郎。后来刘禅立刘璇为太子,以霍弋为中庶子。太子璇喜欢骑射,出入无度而不顾一切。霍弋引用古义,好言相劝,非常得体,使太子璇改正了不良的恶习。 后来霍弋为参军,又转护军统事。 当时,永昌郡有寇贼,依仗地势险恶作乱,没有人敢前去。乃以霍弋领永昌太守,率偏军讨之。经过霍弋治理,很快平……[详细] |
(?—246年) 三国时蜀汉大臣。字休昭,南郡枝江董市人。掌军中郎将董和之子。 董允初为刘备的太子洗马。公元223年刘禅即位,任黄门侍郎,受到诸葛亮的器重。同年,诸葛亮于出师北伐前,在《出师表》中推荐他,并任他为侍中,参与执政。 刘禅为太子时,董允任舍人、洗马;刘禅为“后主”后,迁升为“黄门侍郎”,颇得诸葛亮的信任。诸葛亮在《出师表》中称赞董允“志虑忠纯”,告诫后主“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董允敢于纳谏,……[详细] |
昌明大师1917年出生于湖北省枝江市瑶华乡柏杨冲一个佃农家庭,俗姓曹,名志秀。系三房独子,颇受父母钟爱。大师自小聪慧勤奋,农作之余,求学于私塾,幸得塾师厚爱,不吝赐教,使大师孩童时代得以修学四书五经。1934年,大师17岁时,觑破世缘,于10月18日在湖北省枝江县江口镇弥陀古寺礼觉岸长老披剃。出家时,弥陀寺方丈问其为何出家,志秀口占一偈“水中菩提镜中台,迈步容易到底难,了生了死憨头事,春风喜舍度玉关”,并说:“剃落披衣,渡人渡己!”从此……[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