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河南省 > 许昌市 > 禹州历史人物介绍3

禹州历史人物介绍3

  赵谨(1749—1811)清代禹州人。幼年时家赤贫,与兄赵瑜在无量寺读书。寺距家五里,每天中午不吃饭,出寺少停便进入。塾师李九苞知情后,对瑾的才志极为赞赏,以女许婚,使他专心读书上进。18岁时,正当乾隆三十二年(1767)禹地歉收,其兄在内乡设馆教书,为生活计,谨前往寻觅。道经马山口古寺,得设塾廪生庞章润赏识,请他在该地设馆。在内乡15年始归禹,补为禹州为生员。三年后中乾隆五十年(1785)举人。授滑县教谕兼掌书院。因母去世返里,守贫如……[详细]
  张云程,清代禹州人,中乾隆三十年(1765)武举。授任直隶赞皇县千总,升任泰安府守备。前任守备卒于官所,因无川资不能归葬,云程用自己所乘车马送柩归里。乾隆五十一年(1789)泰安灾荒,饥民在猪山聚会准备起事。经历官某整顿兵马,计划进剿。云程说:“乡民并不是要作乱,主要是饥饿造成的,安抚即可。”云程派人至猪山安抚,众皆散去。后云程升任文登县都司,卒于官。……[详细]
  安淮,清代禹州人,字大川。因家居靠近南柳河,自号南柳先生。胸襟开朗,生平好学,博览群书,更喜爱古文词。乾隆三十年(1765)中举。历任鲁山、宝丰教谕。乾隆四十六年(1781)任滑县教谕。不久,暂代上蔡教谕及睢州学正。所到之处皆有题咏。嘉庆三年(1798)归里,著有《洗心亭稿》一卷、《自怡草》诗集上、下卷。……[详细]
  孙寅柄,清代禹州人,字斗维。人至孝,其父孙广生自山东费县任知县病归故里,寅柄徒步随行,朝夕侍奉。乾隆二十七年(1762)中举。历任信阳府教授,孟县、新野训导。因父去世归里,服丧期满起用为新乡训导。年老告归,终年70岁。寅柄少年多病,因此决心学医,熟习方药,精通医理。有登门求医的不分贫富,都尽心诊断医治。任职期中,尽力济贫扶危,有时罄家资相助。家资不足,宁可转借官库也要周济别人。然后用医疗所得抵偿。……[详细]
  康庆云(1745—?)清代禹州人,字锦章。20岁中乾隆三十年(1765)举人。因家境清贫,体弱多病,郁郁不得志。善著诗文,所作《咏史》百题,传颂一时。清代禹州儒林著述首推时芳,但对时芳定评最早的当推庆云。当时,时芳之父在江西任职,他从江西父亲的住所归来。庆云读时芳所作《南游日记》、《归途日记》后说:’阅读此作,深恨平生错用功夫。”并专题写长歌赠予时芳。不久,庆云卒。时芳写祭文痛悼说:“禹州这样大,知已只有四人:一中表祖鹏举,一业师王孝山……[详细]
  刘玉威,清代禹州人,字苍佩,号越庵。刘湛之子。玉威沉静寡言,口不评论人物,善文章,工诗词,且擅长草书。因此,年方20便名噪中州。康熙五十五年(1716)选为贡生,北游赵、魏等地,后入京师,诸公卿一见如故,愿为至交。玉威以为非平生所好,辞谢归里。尝与窦静庵、冉永光、耿逸庵诸前辈讲苏门(指栖隐)之学。玉威才思敏捷,学识渊博,为文不暇构思,挥笔立就,求文者均如愿而去。著有《来嵩稿诗集》、《文集》若干卷藏于家。终年70岁。……[详细]
  杨居午,清初禹州人,字中天。中康熙五十六年(1717)举人。授绍兴府新昌县知县,任职期间,兴利除害。县东有溪水可灌田,长年失修,他便捐薪资助修复。新昌与嵊县交界处有湖,两县常因灌田争论不休。居午据实情定例,按三七分水,并立石为证,两县称便。嵊县地处山僻,无驿运站,便设均平夫,负责转运,乡民经常无偿应付差役。后居午命免除乡民差役,雇人按工发给粮食。他还让农民在河滩垦荒,自种自食,不交田赋。居午任职二年余,因劳瘁去世。居午还精医术,著有《伤……[详细]
  孙广生,清代禹州人,字仲麟。少年时与兄裕远在僧寺读书,雍正二年(1724)中举。不久,选任山东费县知县。时黄河泛滥成灾,泰安、兖州灾难更重。官府委派广生主办赈灾事宜,所有灾区都亲自查勘。特别是在督赈濮州时,已届隆冬,广生由河道乘船击冰抵达郑村,因无处归宿,灾民搭建草庵居住。后因病辞归乡里。乾隆十三年(1748)州守邵大业聘修《禹县志》,广生认真校订,编纂成册,后数年卒。……[详细]
  赵经,清代禹州人,字仲常。幼年聪慧,对民诚信,重义气。12岁时补禹州生员。雍正八年(1730)行保举法,经以“人才荐举”试用,暂代青州高苑县知县。他到任时,正当荒年,因修建青州城垣,官府向高苑县摊派木车千辆应差。他以官位力争,才得减免,只出40辆。县南有小清河,连年水患,高苑、长山两县经常遭灾,两县均上诉州守。由州守议令只加固高苑县旧堤,而赵经坚持两县黎民都是好百姓,要兼顾双方利益,并据理说服州守。郯城诸县蝗灾,正是盛夏伏天,赵经奉命前……[详细]
  王聿修(1720—1801)字念祖,号孝山,清代学者,禹州人。乾隆元年(1736)举人,官确山教谕,迁四川珙县知县。后以挂误解职,掌崇庆书院,补云南安州州判,分理嘉县。著作有《续纂禹州志》、《叶县志》、《确山县志》、《珙县志》、《嘉县志》、《四书五经简明讲义》、《易说》、《全史提要》、《景贤录》等。……[详细]
  赵冬晟(1658—1743)清初禹州人,字友真,号松园。幼时聪慧过人,有神童之称。十岁能诗,赋诗《登偃莲顶》,佳句为人传颂。12岁入学,志趣不凡,常讥笑说:“绛灌无文(指绛侯周勃、颍阳侯灌婴,均为西汉高祖时名将),随、陆无武(指随何、陆贾,西汉高祖时文臣)。”因此,他把书斋匾额题为“兼习”(意为习文兼学武)。但考场不利,康熙四十七年(1708)选为贡生,时已年届50岁。平时与陈兰崖、马子陶、刘苍佩诗文唱和,往来甚密,可称忘形交。年79授……[详细]
  罗夔友(1662—1734)清初禹州人,字伯龙。七岁时发愤读书,十岁贯通经籍,善写文章。时逢荒年,为糊口计,其父命他烧砖、种菜、商贩、垦荒等,十余年的体力劳动,迫使他废止吟诵诗文,但出应州试,却名列第一。学使赏识他的才华,有“醇而后肆”的评语。补禹州生员后,全州都敬服他的才学,好学的后生前来向他请教的每日不绝。经他指教的人多能考中科第,而夔友一生未能登高科,很多人为之惋惜,他自己却从容自若,不以为意。著有《四书发明》一书。雍正十三年(1……[详细]
  董元(1637—1716)明末清初禹州人,字善长,号仁山,别名仁斋。顺治十六年(1659)补州生员。从学儒学名士孙奇逢先生,与赵御众、钱佳选等友善,以道义相切磋。一生不仕,执教于三峰山下,认真教诲,其弟子多有成就。著书有《幼学集》一卷、《劝农集》一卷、《西溪诗草》一卷。终年80岁。刘延祜清初禹州人,字受之。明代御史刘调羹之子。幼年刻苦力学,性沉静,不慕名利,没有官宦弟子的习气,常徒步田野间,人不知他是贵族子弟。早年丧偶,终身不再娶。康熙……[详细]
  李经世(1626—1698)明未清初禹州白沙人,字孟常。父果琦,其叔果珍无子,以经世为子。经世性庄重,甚得名人王则古器重。州人任应辰抢劫白沙,果珍事先闻风远避,州守得知此情,疑果珍通贼,囚于狱中。经世怀冤难平,申诉辩白,终得平雪。清朝建立后,李经世为禹州生员,重修白沙书院,竭力助人向学,多赖成就。后经世患病,拒绝就医,遂作《逍遥歌》二章,并自整衣冠,就枕而逝。年72岁。著有《一得录》、《录乐录》各一卷。……[详细]
  赵士毅(1636—1693)清初禹州人,字修远,岁贡赵允升之子。性沉静寡言,少年苦读,日以寸为度。年18岁中顺治十一年(1654)举人。授任广西柳城县令。不久,因父去世归里。服丧期满,补湖北郧西知县。郧西地处万山丛中,士毅单骑赴任。到任后,为政以简略使民为主,民有事可直接到榻前处理,亲如家人。康熙三十二年(1693)盛夏,他行千余里,前往省城校阅试卷。得病,在归郧西途中去世,时年57岁。郧西民众闻讯,罢市三日。士毅死后,行囊空无他物,同……[详细]
注:排名不分先后,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