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安聚,1919年1月25日出生,山东昌邑(现为市)双东乡东永安村人。1938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小学毕业后考入昌邑县育秀中学。1938年参加八路军鲁东抗日游击队第七、八支队。抗日战争时期,先后任八路军山东纵队宣传员、八路军山东纵队第8支队连副政治指导员、政治指导员,第1旅政治部干事,第4旅10团营教导员、1945年4月入鲁中党校学习。后任鲁中军区第2师11团政治处副主任兼总支书记。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任山东军区副团长兼参谋长,华东……[详细] |
王滨(1912—1960)原名王绍杰。昌邑县夏店村人。少年时在家乡读小学和中学。1928年,去烟台在美国教会创办的英语专科学校读书。1930年,考入上海联华影业公司设在北平的演员养成所。1931年,在影片《故宫新怨》中担任主角。1934年,被天一影片公司聘为编剧,编导了《海葬》《重逢》《母亲》等揭露旧制度的进步影片。抗日战争爆发后,他怀着抗日救国的热情,从上海辗转到武汉。1938年初到达延安。 先后在陕北公学和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同年1……[详细] |
刘景田(1900—1953)昌邑刘家辛戈村人。1917年由北洋政府招为华工赴法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后在法国加入共产党。1930年作为共产国际代表赴越南协助胡志明创建越南共产党,成立义安、河静地区苏维埃,与法国殖民当局和封建地主进行斗争。1937年受中共中央派遣参加“国际纵队”,与西班牙人民一起投入反法西斯战争。回国后曾任某部团长。新中国建立后,任中共-直属托儿所所长。1953年在秦皇岛疗养院病故,安葬于北京八宝山。……[详细] |
卢志英(1905—1948)名宗江、子江,号育生,曾用名卢涛、王殿臣、周志坤等。 昌邑县望仙埠村人。8岁始读私塾,16岁就学于乙种桑蚕实业学校。毕业后,投身东北绥宁镇守使署军官讲习所,后随-战,目睹军阀战争之暴虐,民众生活之惨痛,遂毅然脱离奉系军队,回到原籍。1925年2月,入洛阳陆军训练处任队长。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遵照党的指示去冯玉祥军队政治部。1927年调任骑兵第三师八旅十六团二营营长,后又任该师参谋主任。“四一二”-……[详细] |
曹爱华(1886—1947)人称曹大娘。女。昌邑县北孟乡曲家七沟村人。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担任曲家七沟村妇救会长。1947年任区妇救会长。她经常深入贫苦农民家中,组织参军支前。1947年被还乡团杀害。……[详细] |
王尚志(1906—1947)字子成。昌邑县南逄乡大营村人。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三期)。“九一八”事变后,参加了“东北抗日义勇军”,并任参谋长。1935年,加入国民党特务组织——中华民族复兴社。1937年“卢沟桥事变”以后,他被任命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别动总队鲁冀边区游击队”副司令。同年冬又到临淄一带组建“鲁冀边区第二游击区”,并自任司令。1938年12月,日军再度进攻昌邑,他不战而逃, 将队伍拉到安丘、博山一带。1939年3月3……[详细] |
张智忠,1908年出生于山东省昌邑县集东村一个富裕农民家庭。8岁开始在本村读小学,1928年到烟台先志中学读书。1930年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平中国学院教育专修科。在北平期间,他攻读了大量的马列主义书籍,看清了旧中国的黑暗、腐败,坚定了投身于革命的决心。九一八事变后,国难当头,民心激愤,他积极投入了逼蒋抗日的爱国学生情愿运动。他亲眼看到了反动政府残酷镇压爱国学生,封闭学校,搜捕进步学生的暴行,义愤填膺。1932年,张智忠怀着满腔抗日的热……[详细] |
陆升勋(1907—1942)昌邑县(现为市)人。1926年考入青州山东省立第四师范。毕业后回本村任教。 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2月,他带领30余名青年,参加了昌邑县瓦城抗日武装起义,并任八路军鲁东抗日游击队第七支队特务中队队长,是年4月任鲁东游击队指挥部特务大队队长。 该部编入山东纵队后,他任特务团团长。1940年调任沂鲁军分区司令员、山东纵队第一支队副司令员等职。1941年10月进中共山东分局党校学习,毕业后任沂蒙专署专……[详细] |
王炳亮 (1913—1940)又名朱兴华, 字淑铭。昌邑县夏店村人。1937年创办“抗战剧团”,组建“抗战歌咏队”。1938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9月,他被任命为昌潍中心县委书记。 到敌占区宣传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1940年1月17日,突遭汉奸队袭击,壮烈牺牲。……[详细] |
陈龙飞(1913—1939)昌邑县(现为市)人。1936年-卖给地主家去昌邑城充当国民党的训练员。1938年1月,日军侵占昌邑后,他带领18名训练员携枪20多支,到昌北、 潍北寻找抗日组织。是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2月,他参加了昌邑县瓦城抗日武装起义。3月,任八路军鲁东抗日游击第七支队第三大队大队长。12月,任胶东西方战区指挥部副指挥, 后任胶东五支队二十一旅六十四团团长。1939年2月, 他率部在龙池战斗中毙敌30余人。6月,在……[详细] |
孙汉三 (1905—1938)原名朋杰,又名孙超。昌邑人。193 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8年2月,参加了昌邑瓦城抗日武装起义。不久,起义队伍合编到八路军鲁东游击指挥部。 同年4月,担任鲁东游击指挥部后方办事处主任兼中共昌北沿海中心区委书记。同年10月,被当地国民党顽固派杀害。……[详细] |
王兴选(1906—1931)字俊升。昌邑市新河头村人。1924年考入齐鲁大学。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夏,到昌邑山火车站任“车务司事”,以此身份为掩护, 在铁路工人和周围村庄中秘密开展党的工作。同年6月,他在完成联络站任务的同时,还与先后回乡的共产党员于培绪、黄复兴、黄世伍取得联系,在山站创建了昌邑县第一个党组织——中共山支部, 并任书记。1929年7月,由于叛徒王复元的出卖,他不幸被捕,押往济南国民党监狱。1931年4月,被枪……[详细] |
于培绪(1901—1928)字赞之,别名茂宁,化名伯涛。昌邑县东南村人。1924年考入济南齐鲁大学文理学院。 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2月任中共泰莱县委书记。 1928年6月回昌邑县领导农-动并准备举行-。同年12月被国民党杀害。……[详细] |
杨茂春(1858—1927)字曦和。昌邑南裴庄人。自幼家道贫寒,勉强就读。19岁下学农务。伯父嵩山、父亲岱山于1878年(光绪四年) 负绸远下南洋至巴达威(今雅加达) 一带贩卖,备历艰辛,先后于1881年、1882年病逝。茂春闻讯,卖掉田产至南洋将遗骨背回。后在当地华侨帮助下,继承父业,继续销售丝绸。鉴于销售与运货不能脱节,又归国结交伙伴,筹集资金,于1885年与堂弟茂德、侄玉成再下南洋。随着销售的发展,在巴达威正式开办了“源兴泰”绸庄……[详细] |
陈干(1880—1927)字明侯。昌邑县白塔村人。16岁随乡亲去东北谋生。1901年,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他义愤填膺,毅然前往北京投笔从戎。后因给《京话日报》撰文,揭露清军的种种弊病,-离营。1905年,他去东北锦州当演说员。同时,还创办了“讲报社”和“八旗学堂”。1906年,他东渡日本,往东京访章太炎。后经丁惟汾介绍,加入同盟会,并参加了《民报》一周年纪念活动。不久,受孙中山委派到东三省进行秘密活动。1907年,他由东北……[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