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永泰(1902—1934年),宇予舒,昌江县乌烈村人,祖籍广东肇庆鹤山县人。永泰的父亲,名文尉,字丽坦,清太学生,清登仕郎,后辞职经商,移居昌江县乌烈村,为昌江贤士。永泰兄弟三人,泰居长,6岁入私塾,喜欢吟诗诵对。他十岁时,舅父吃饭盖新房,叫他去膘梁打四句,吃饭时被安排坐在地下与小孩们围着簸箕吃饭,他就对舅父说:“做大人事,吃小孩饭。”至今仍传。1920年,永泰考入广东省立第二中学。小时他勤学苦练,每回考试作答均获满分。在广州读书时期……[详细] |
卢智泰(1891—1922年),别名汉民,又名志水,昌江县保平乡姜园村人。少时念过私塾,习过武。性情豪爽,个性好强,好舞枪弄剑,年青时练得一手好枪法。1907年,因-欠债,为逃避逼债,他流浪昌城、旧县、浪炳等地。不久又跑到儋县老市村住在韩君荣家,以帮工税收糊口度日。1910年春,在老市村民的推荐和韩君荣的帮助下,智泰被昌化县府征送到广州从军。1918年初夏,卢从广州回到离别多年的姜园村,积极向父老乡亲传播新思想、新风尚,动员男人剪掉长辫……[详细] |
郭有仁(1882—1926年)乌烈镇道隆村人,清末昌化县贤士。出身贫寒,人穷有志,富有抱负,习学经史,有所见地。青年时因科场落第,携带妻儿迁入峨港村,以教书育人为生。民国初年,曾在墩头、英显、昌城、沙地、打显、道隆等村设馆课徒,广收贫民子弟入学。他曾一度尊崇“孙文”主义,组织学生进行反袁斗争。民国15年,他因生活贫困,久病不医,与世长辞,时年44岁。遗著《太原堂郭氏宗谱》。……[详细] |
罗士方(1866—1926年),昌江县保平乡姜园村人,出生于书香门第。其曾祖父、祖父、父亲均是清朝岁员、禀生、贡生。自幼立志读书,勤习经传,生性聪慧,考取岁贡生,精通文史、医学、法律。一生不求富贵,潜心教学,曾在十所、罗带等村任教。1917年在姜园村创办圣贤庙,招收保平、岭村、罗蔓等村庄的子弟进堂读书。他为人善良,办事公正。因此,村里及附近村庄的百姓,一有纠纷,都登门请去评理息事,时人誉称:“姜园罗文士,众人一盏灯”。1926年于姜园病……[详细] |
吴卓峰,别号镇南,三都镇大山村人。广东高等师范学堂毕业,1922~1924年任儋县县长,奸滑阴险,欺压百姓,侵吞公款,激起渔工的抗议、声讨,不久下台。1939年4月,伙同周文海带领日军从白马井登陆,占领儋县,后任儋县伪维持总会会长。在任期间,指挥全县伪兵配合日军实行“三光政策”,对革命村庄进行围剿,镇压革命群众。尤其是1945年10月16日蒙骗当地部分群众,打死打伤琼纵第四支队第一、第二大队70多人,对革命群众犯下了滔天罪行。1950年……[详细] |
刘灼藜(1895~1950),马井镇人。1920年毕业于府城中学,同年以县半公费资格赴法留学,毕业于法国南锡大学。1926年学成归国,任海陆丰法院院长,后调任梅县地方法院院长。1931年后回马井镇积极开展禁吸鸦片活动,并倡议开建马井镇“伏波街”。1938年任儋县国民党“统率委员会”主任,日军侵琼后,投靠日军。1940年任日伪“琼崖临时民政处处长”。1942年调任日伪海口市市长。1944年任“琼崖高等法院”院长、广东法院高三分院院长等职。……[详细] |
梁可发(1913~1957),峨蔓镇梁屋村人,曾于广州读书,继而东渡日本,于日本士官学校学习。回国后入陆军大学研究班深造,因成绩优异而留校任教官,后任陆军工兵第十三、第十五等团少将团长。抗战时率部参加远征军,转战缅甸、云南等地。1950年撤退台湾。1957年病卒于台北,享年45岁。……[详细] |
陈德赏,峨蔓镇多美村人,地方土豪出身。1939年,日军侵占儋县后,出任国民党儋县游击队指挥,消极抗日,积极围剿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1945年日军投降后,挑起全县内战,暗中指挥“海贼”——“十八大队”打家劫舍,民愤极大。后任国民党县自卫总队上校副总队长、代县长。1949年初,琼纵发起春攻攻克县城新州时,他狼狈逃命而被击毙于新州街头。……[详细] |
张兴(1904~1946),又名民三,光村镇糯村人。共产党叛徒。1923年于广东省法政专门学校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6年1月以筹备委员身份组织筹备国民党儋县党部,同年3月以共产党员身份参加国民党第一届执监委员,任执行委员会主任。1927年10月指挥临儋农军攻人县城新州,成立临时革命政府,他被选为县长(但15天后撤回农村)。1936年任中共儋县县委委员。1938年“云龙改编”后,任广东民众抗日自卫团第十四区独立……[详细] |
吴钟绮(1918~1984),又名方恒,字中绮,国民党少将副参谋长,光村镇唐帝村人。14岁入广州培正高级中学,17岁入复旦大学。时值日军侵华,国难当头。18岁考入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后他立即投入抗战行列。先后担任国民政府中央军排长、连长、营长、团长、作战参谋、教官、海南防卫总部监察长。撤退台湾后任台湾“国防部”某司令部少将副参谋长等职。退役后,潜心写作(笔名墨余生、钟鸣等)。前期写有《敌后工作》等军事著述,后期有《琼海腾蛟》等武侠小说……[详细] |
许质菴(1906~1987),又名盛斌、天山、王五镇人。1925年考入广东大学(后改为中山大学)预科,1927年直升大学医学院,1929年转读中山大学法学院政治系,毕业后留校任助教,尔后派赴日本法政大学院研究都市行政,一年后改入日本九州帝国大学农学院研究农业经济。1928~1932年任国民党广东省党部北区党务专员、广州市特别市党部总干事。1933~1935年任中山大学校区党部委员兼书记长。后任广东省党部主管干事、黄埔中正学校教导主任、广……[详细] |
许开章(1904~1975),峨蔓镇浦湖村人,家世务农兼渔业贸易。其父曾创办学校,奖掖后进。1924年中学毕业后,东渡日本入庆应大学读书,1927年改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工兵科。越三年毕业回国。后任国民党工兵大队中校教导队队长、上校大队长、武汉城防工程处和湖沆河川工程处处长、工兵第三团团长等职。1943年晋升为少将兼西安绥署工兵指挥官。1949年到台湾,后于台湾汽车客运同业公会联合会任总干事。1975年12月病逝于台北,享年72岁。……[详细] |
万民一(1906~1944),原名蔚周,字秉文,仲文之胞兄,白马井镇人。1925年毕业于广东省立第六师范学校,后读中山大学文科肄业。1927年受嫌疑而在广州被捕入狱两年。出狱后赴沪就读,后任上海文化学院国文讲师。1931年于海康县立师范任教,次年于上海任一家评论周刊主笔,尔后任厦门市政府顾问兼社会科长。1934年到广西南宁任第四集团军总司令部参议,并发表过《民主-论争之我见》等论文。1936年后任广西民团干部学校政训处主任、广西建设研究……[详细] |
梁河治(1917—1991),华南理工大学副教授,峨蔓镇赤地村人。9岁到广州读小学,淞沪抗战后到南京念中学。1935年底东渡日本于东亚大学读预科班,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与同乡万仲文回国。1944年于重庆国立中央大学工学院土木系毕业后,转读空军机械学校高级机械班一年。尔后任南京飞机修理工厂技术员、空军第五工程大队工程师等职。1948年调任海南空军基地指挥部工程官。1950年海南解放后曾于海口航空站工作。1951年转入教育战线,先于琼山……[详细] |
许禄丰(1914.1~1991.5),海南师范学院副教授,民盟海南区委员会副主委。白马井镇人。1938年8月中山大学物理系毕业后,先后担任云南省立墨江中学、省立大理中学教师及国立大理师范中学部主任等职。1946年3月任广东省工业专科学校讲师。1947年8月返琼,任琼海中学教师,直至解放。1950年8月,他奉命接任琼西中学(后改称儋县第二初级中学,即那大中学之前身)校长。1953年9月调往加积中学、琼台师范任教师。1954年至1959年,……[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