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知谔(905-939)是唐末军事人物徐温(南唐建立者徐知诰的养父,庙号义祖)的第六子。官至封饶王,进王梁,镇润州,兼中书令。徐温的儿子徐知证、徐知谔在宋朝成为福建民间信仰的真人。徐知证、徐知谔兄弟并称“二徐”(又称徐仙、二徐真君、灵济真人、洪恩真君等),在历史上确有其人,他们是五代时南唐的两位藩王。据载,“初,其父(徐)温事吴杨行密。及温殁,养子徐知诰代杨氏有国(建南唐),封知证为江王,知谔为饶……[详细] |
徐知证徐温第五子。事吴历州刺史、节度使。入南唐,封江王,改封魏王。陆游《南唐书》载:徐知证,义祖第五子也,事吴,历州刺史,至节度使,烈祖初尊义祖为太祖,复姓,改义祖封,拜徐氏于李氏同,知证王江,改王魏,元宗嗣位,尤见尊礼,内宴用家人礼,起舞拜跪为寿,知证亦以叔父自处,无所让,卒年四十二。……[详细] |
徐知谏(?-931年),五代十国年间杨吴摄政徐温亲生第四子。他大哥徐知训和他二哥徐知询都对徐温的养子徐知诰没有礼貌,唯独徐知谏对徐知诰以兄礼相待。徐知训和徐知诰一起喝酒,埋伏了甲兵,准备杀死徐知诰,徐知谏暗踩徐知诰的脚以示意,徐知诰假装起来上厕所而逃走。朱瑾杀死徐知训,徐温于918年七月廿七日,任命徐知诰为淮南节度行军副使、内外马步都军副使、通判府事,兼江州团练使。徐知谏暂管润州团练。929年,徐……[详细] |
徐知询(?-934年),海州胊山(今江苏东海)人。东海康王,五代十国年间杨吴摄政徐温亲生次子。他在徐温生前试图取代养兄徐知诰(即南唐烈祖李昪)的少摄政地位,却无能为力。徐温死后,他因继承了徐温的军权,试图和徐知诰争夺杨吴控制权,却被徐知诰拘禁并且被剥夺军权。后来他仍然为杨吴将领,但是不再有足够的权力对徐知诰构成挑战。故事据《资治通鉴》记载,徐知诰掌权后,请弟弟徐知询来喝酒,用金杯斟酒给他,并说:“……[详细] |
徐知训(?-918年),五代十国人物,杨吴执政徐温长子。徐知训骄横恣肆,常侮弄杨隆演,宿卫将李球、马谦劫持杨隆演,发库兵讨伐徐知训。徐知训打算逃走,被严可求劝止曰:“军城有变公先弃众自去,众将何依!”平卢军节度使、同平章事、诸道副都统朱瑾果然率兵来救。徐知训向朱瑾学习兵法,朱瑾悉心教授。朱瑾派家伎去问候徐知训,徐知训打算强行占为己有,对此朱瑾很愤愤不平。天佑十五年(918年),徐知训忌朱瑾的地位太……[详细] |
徐知诲,五代时海州朐山人。徐温第三子。仕吴。兄徐知询守金陵,所为多不道,知诲时伺其阴事以告义兄知诰,知诰甚德之,后以为镇南军节度使。南唐受禅,知诰即位,时知诲已卒,待其后独优。……[详细] |
沈云霈(1854一1919年),字雨辰,江苏海州人。清同治十年(1871年)中举,曾任浙江某县知县。甲午战争前任浙江巡抚寥国嗣的总文案,解饷进京时,应会试,中甲午科进士,后历任翰林院庶吉士、农工商部右参议转左参议、邮传部右侍郎、署理邮传部尚书、津浦路会办大臣、吏部右侍郎。民国期间充任浦信铁路督办。晚清至民国初年,在海州创办海赣垦牧公司、洪门果园、锦屏矿务公司和牲茂商行,被誉为实业界的“江北名流”。……[详细] |
杨光銮(1901—1930),字真梧,号若吾,现连云港市新浦区南城镇人。毕业于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在校期间接受马列主义宣传教育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杨光銮受党组织派遣,回家乡进行革命活动,先后在海州报馆任主笔,后受聘入东海中学任教,他积极在学生中传播共产主义思想。1928年秋,中共江苏省委派李超时来海州,与惠美琬(惠浴宇)等组成中共东海特别支部,不久改为东海中心县委,李超时任书记,杨光銮任组……[详细] |
顾乾,晚明海州人,自号“苍梧野史”。他是万历十四年(1586年)岁贡,任繁昌县(属安徽省)训导,后为山东乐陵王府教授,不久便回家乡云台山读书。著有《云台山志》、《云台山三十六景诗》、《东海志》(当时云台地区为东海县)各一卷。晚年回海州刊印历代的云台山诗及自己的著作,在云台地区影响深远。……[详细] |
武同儒(1904―1930年)云台区花果山乡武庄人。毕业于江苏省立第八师范。在进步教师的启迪和“五四”运动的影响下,思想进步。曾以漫画讽刺云台山山霸仇东山搜刮民财及县长徐伯堂的-行为。此时,云台山的山林被树艺公司霸占,禁止山民进山砍柴。武同儒、范培林组织300多人,成立“穷人会”,会集l000多山民,上山砍去树艺公司为霸占山地所栽的树苗300余亩。范培林被捕,武同儒到国民党县政府公堂上与县长徐伯堂……[详细] |
张筠海州人也。世以资为商贾。筠事节度使时溥为宿州刺史。梁兵攻溥,取宿州,很筠,爱其辨慧,以为四镇客将长直军使,累拜宣徽使。末帝分相,澶、卫三州为昭德军,以筠为节度使。由是魏博军叛附于晋,晋王攻相州,筠弃城走。后以为永平军节度使。梁亡,事唐,仍为京兆尹,从郭崇韬伐蜀,为剑南,两川安抚使。蜀平,拜河南尹,徙镇兴元。筠尝有疾,不见将吏,副使符彦琳入问疾,筠又辞不见。彦琳疑筠已死,即请出牌印,筠怒,命左右……[详细] |
吴通玄海州人。与弟通微皆博学善文章。父道灌,以道士诏授太子诸王经,故通玄等皆得待太子游,太子待之甚善。始,通玄举神童,补秘书正字,有擢文辞清丽科,调同州司户参军。德宗立,弟兄踵召为翰林学士,顷之,通微迁职方郎中,通玄起居舍人,并知制诰。凡帝有撰述,非通玄笔未尝慊。与陆贽、吉中孚、韦执谊并位。贽文高有谋,特为帝器遇,自恃劲正,见遇玄等以东宫旧恩进昵,屡短之于帝前,欲斥远之,即建言,[承平时,工艺书画……[详细] |
李善 (1943.11—) 江苏海州人。擅长水彩水粉画、油画及舞美设计。1971年至今在四川省川剧院任二级舞美设计师。宣传画《我和小树 一起成长》获1983年全国宣传画一等奖,中国美术馆收。《我爱您,祖国》、《花儿朵朵 》等参加全国美展。油画《生涯——川剧表演艺术家周企何》获四川省油画展优秀奖,赴香港、日本等地展出。油画《窗口》获四川省油画展优秀奖,入选全国美展。舞台美术设计曾多次获省优秀奖,《白……[详细] |
孙傅(?-1128) 北宋大臣。海州(今连云港市西南)人。字伯野。进士出身,为秘书省正字、监靖御史、礼部员外郎,迁秘书少监,至中书舍人。1126年(钦宗赵桓靖康元年)召为给事中,进兵部尚书,拜尚书右丞,改同知枢密院。金兵困汴京(今河南省开封市),他见士兵郭京守城,京妄称施“六甲法”,用七千七百七十七人,择日出兵三百,可直抵阴山(今内蒙古大青山),他深信不疑,及金兵至开汴京宣化门出战,大败而逃。金兵……[详细] |
王规(生卒年不详),海州人。受乡里荐举,于明洪武年间任大理寺评事。后升任山东布政司参议,有清正廉明之誉。明代初年,东海地区常受海潮入侵,田地受潮,农民深受其害。王规上 书奏请官府主持筑海堤堰坝,以挡海潮。他的孙子王璟少承家学,博览群书,从小就有名气。当时,海州有一种不合理的差役,即民间要负担喂养官马。百姓负担沉重,苦不堪言。王璟上 书奏请减免了这项差役,百姓称颂。祖孙皆被尊崇为乡贤。……[详细] |
徐温(862年—927年11月20日),字敦美,海州胊山(今江苏东海)人,五代十国时期吴国大臣,南唐烈祖徐知诰(李昪)的养父。人物生平功升谋议徐温,字敦美,是海州胊山(今江苏东海)人,青年时以贩盐而为强盗。杨行密在合肥起兵时,徐温隶属其帐下,与杨行密共同起事的刘威、陶雅等人,号称三十六英雄,但唯独徐温未曾有战功。 天复二年(902年)六月,杨行密发兵讨伐朱温,以副使李承嗣暂时主持淮南节度使府中事务……[详细] |
邱砺(1090~1161),字师说,宋海州朐人。宋政和三年(1113年)中进士。先后任吴江县知县,国子监丞,御史台检法,大理寺丞,代理户部侍郎,筠(州)、泰(州)、建(州)知州,后拜福建提举兼提刑,不久改任转运判官,管漕运。官至朝清大夫,累赠光禄寺大夫。邱砺律举甚严,做官30年积蓄甚微。秦桧当政时,多次以同年出生为由示意邱砺拥戴他,并愿结为儿女亲家,邱砺予以拒绝,辞官回家,闭门不出。著有《易说》、……[详细] |
钱贵(生卒年不详),海州人。明英宗(朱祁镇)睿皇后的父亲。钱贵之祖父钱整因随明成祖起兵,擢为燕山护卫副千户。其父钱通承袭祖职,官至金吾有卫指挥使(主管京师治安的武官)。钱贵也承袭祖父的官职,多次随从成祖、宣宗皇帝北征,官至都指挥佥事。正统七年(1442年)睿皇后封为正宫,抉升钱贵为中军府都督同知。英宗数次要加封进爵,睿皇后皆谦逊谢绝。其子钱钦(锦衣卫指挥使)、钱钟,皆在明英宗征瓦剌兵败土木堡的事件……[详细] |
张劲枢(1901~1929),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生于海州城内(今连云港市内)。“五四”运动期间在板浦参加爱国-,担任江苏省立第八师范学校学生会委员。民国14年(1925年)参加国民党,在海州镇守使-搜捕革命党人时,缒城而下,投奔北伐第十七军,在该军政治部工作。民国15年离开部队,回海州筹备成立东海农民协会,开展打倒土豪劣绅、-污吏等活动。民国17年任东海县总工会主席,兼任《东海民报》社长……[详细] |
张朝瑞(生卒年不详),字子祯。明海州人。隆庆年间(1567~1572年),倭寇从海上侵扰,张朝瑞出资捐助修筑海州城墙,以御倭寇。中进士后,任鹿邑(河南开封)县令,清理当地豪强侵占土地7000余顷,得罪权贵,因而被贬。后提升为金华知府。朝廷考核官员,张朝瑞曾被列为天下第一清官,升至杭嘉湖参政,因政绩卓著入朝为大鸿胪寺卿。他上 书认为分黄导淮是失策。后黄河夺淮淹没大片农田,朝野钦佩其有先见之明。病死在……[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