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江苏省 > 淮安市 > 淮安区历史人物介绍3

淮安区历史人物介绍3

  王瑞云(生卒年不详),清江浦(今淮安市)人。清咸丰帝御医,乐善好施。咸丰六年(1856年),在淮阴城东风大街双桥巷创办保婴堂药厂,内设孤儿所,有房6间,雇佣奶妈20余人,收留乞讨儿童和弃婴百余人,7岁左右送织布厂学堂读书,18岁左右送药厂或织布厂做工。此类善举甚多。……[详细]
  范以煦(1817~1860),字咏春。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生,淮安市人。学者。幼时读书过目成诵,常向外舅祖丁晏请教,“博闻强识,邃于经术”。咸丰九年(1859年),中顺天乡试副榜。他很重友情,“嗜文字若性命”,和他订交,必定要索取其著作,帮助刊刻付印。尤其谙熟本乡文献,一生撰述甚多,刊印行世的有《淮流一勺》、《淮壖小记》、《楚州使院石柱题名考》等。范以煦咸丰十年去世。……[详细]
  李宗昉(1779~1846),字静远,号芝龄。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生,山阳(今淮安市)人。于嘉庆七年(1802年)中会试一甲第二名,与老师汪廷珍二人皆为榜眼,一时传为佳话。嘉庆二十一年,以翰林学士视学浙江。道光二年(1822年),以礼部左侍郎充江西正考官,寻任学政。为了筹饷,廷臣建议放松捐纳条件,文官纳捐可至三品,还可纳捐得进士,“宗昉力争而止”。官至礼部尚书。……[详细]
  陈松(生卒年不详),字茂廷,号秋涛。淮安府山阳县人。历任思恩、太平通判,宁夏同知,所至有政声。年轻时就明达有干才,捐资得官。曾调任龙州知州,龙州与交趾(今越南)接壤,辖三关九隘,汉族与少数民族杂居,由来难以治理。陈松“以宽静为理,夷氏怀之”。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安南内讧,黎氏母、妻叩关求救,陈松力排众议,开关迎入,安排居处饮食,因此受到乾隆帝的嘉勉。在宁夏任职,组织民众修复汉唐时的几条灌溉渠道,“数月不问家事”,“督役不辍”。……[详细]
  阮葵生(1728~1789),字宝诚,号山,晚号安甫。清雍正六年(1728年)生,淮安府山阳县(今淮安市)人。历任刑部郎中、河南道监察御史、通政司参议、刑部右侍郎。其父阮学浩,进士。他年轻时随父亲在京城,了解国家掌故。乾隆年间,以内阁中书入直军机处,他才识卓越,作文下笔立就,耿直不面谀人,“人有过,面斥之,退而相忘”。到刑部任职后,“熟精法科,屡决大狱。通敏无窒碍,遇大事众不解决者,片言立剖,洞悉情伪”。曾两次随皇帝巡游到滦河,多次召见……[详细]
  刘培元(生卒年不详),字万资。清山阳县(今淮安市)人。拔贡生。他品行端正,学问根底厚实,文名为一时之冠。因伯父刘信嘉的推荐,被授为虞乡县令。当时虞乡并入临晋县已四百年,清雍正年间复置。临晋县令奉命勘定二县县界。涑水左右过去属虞乡。当时,临晋县令想改调为虞乡县令,勘定时全部按照旧界,待刘培元到任,临晋令知改调无望,一怒之下篡改图籍,将涑河改隶临晋。这样一来,虞乡民众缴纳税就得渡河。民众每天都有数百人向刘培元呼吁,武弁皂隶以聚众胁官向上级官……[详细]
  周振采(1687-1756),字白民,号菘畦。清山阳县(今淮安市)人。拔贡生。年轻时读书即很勤奋扎实,每天读书仅几百行,“手抄《九经》、马、班、陈、范诸史,韩、柳、欧、苏诸集,积数十帙”。所抄的字,笔划工整古劲,校勘精审,“出入辄以自随”。乾隆元年(1736年),应博学鸿辞,因病未能参加考试。他向以制艺(写八股文)知名。时程垲辟曲江楼,延揽四方名士为文会,他常以高才卓识使人折服。当时,王汝骧、方苞等人都非常推崇佩服他,说他的文章是“天半……[详细]
  阮应商(生卒年不详),字次赓。淮安人。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进士。康熙末年,户部云南司管辖各省漕储,吏胥皆奸滑无比,纳贿舞文以为常事。司官明知积弊,多年听之任之。后阮应商晋升户部郎中主管其事,他秉公办事,上任第一天,就给猾吏们来了个下马威。当时有两个从事人员穿裘服值班,这在当时是逾越国家规定标准的。他当即严正指出,并喝令拖下去责打一顿。他在督治文案时,只准胥吏在一边抱牍待判,不准出一语,杜绝他们以介绍情况、背景和惯例为名,诱使上官……[详细]
  任三益(生卒年不详),字友谦。山阳县(今淮安市)人,祖籍任城。年轻时慷慨仗义,重然诺信用。他通晓河工利弊,河道总督靳辅特地前往拜访求教。当时黄河、淮河并溃,里运河东堤受到大水的冲击,淮安城受到严重威胁,靳辅采纳他的建议,建头铺二铺运河堤石工。康熙二十年(1681年),运河漫溢,淮安护城堤行将崩溃,众人都说应像过去那样,掘开百子堂西岸以保城,独任三益反对,后听从他的建议,城堤果然未溃。后官至知州,所至轻徭薄赋,与民休息,颇有政声。任宗延(……[详细]
  尚胤调(生卒年不详),字燮臣。淮安府山阳县(今淮安市)人。康熙十一年(1672年)举人。任华亭县教谕,培养士子有方。学宫圮塌,他回乡变卖家产,得300多两银子,全部捐献,作为修学宫的费用。当时,学宫地基被驻军占为放牧场所,荒芜不堪。他奉地方长官的命令清理地基,前往驻防某将军的官衙相告,将佐们纷纷起哄,听任兵士们对他进行肆意-。他发誓以死相争,绝不让步,于是写下遗书,陈述事情的原委,然后在华亭射圃堂自缢而死。此事所在地郡县引起很大震动,巡……[详细]
  邱俊孙(1609~1689),字吁之。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生,淮安府山阳县(今淮安市)人。刑部郎中,著名清官邱度侄儿。崇祯十六年(1643年)进士,后任户部主事兼兵部职方司主事,督四镇,清军入关后降清。清军挺进江淮,-县民众组织抗清,清廷令他率军队攻屠-城。邱俊孙在距城十里以外驻兵,他独自骑马前往劝谕,使得-“父老感泣出迎,不戮一人而-定”,因此被清廷命为刑部郎中。后出任汉阳知府,断十年未能判决的疑难案件,擢升冀宁道。后罢官归里……[详细]
  郭允观(生卒年不详),字海日,号峄山。淮安府山阳县(今淮安市)人。明末学者。16岁即潜心研究“性命之理”。他为人行为端正,不苟言笑。甲申之变后,与张屿若等13人同一天被清政府削去诸生籍,遂遁迹城东偏远的乡村,设馆授徒。时有人诬告他谋图抗清举事,被淮安知府逮捕审问,郭允观说:“我生于明朝,思明之心不敢说没有,但是现在老了,叛清之事怎么会有呢?”遂获释。晚年邃心《易传》,著有《剥复否泰论》、《尚论篇》、《经世策》、《辨志论》,共数十万字。他……[详细]
  张养重(1617—1684),字斗瞻,号虞山,又号虞山逸民,晚号椰冠道人,淮安府山阳县(今淮安)人。清初诗坛魁首,时称“张山阳”。他以其坚贞的人格与高洁的诗品赢得了当世名流如王士祯、阎尔梅、杜溶等人的极口称道。更赢得了其后学人由衷的敬仰。吴玉搢美云:“国朝初年,吾淮诗人林立,然必以虞山(张养重)先生为冠”(《山阳志遗》),推奖甚诚;潘德舆赞曰:“吾乡诗人入古人堂奥者,前推宛丘,后则虞山”(《养一斋诗话》),将其与北宋大诗人张耒并论;丁晏……[详细]
  杨正经(生卒年不详),字怀德。四川酉阳宣慰司人,后迁居淮安城。明晚期琴师。精通音律。崇祯年间(1628~1644年),“以郊庙乐章失次,访求能定雅乐者”,礼部尚书林欲楫推荐杨正经,以中书入观内府五音诸谱,皆是民间所未见到的书。崇祯皇帝召他弹琴,听后很满意,遂晋升他为太常丞,赐汉、唐古琴各一把。不久,京城被李自成义军攻破,杨正经抱所赐琴外逃江湖间,后至淮安。淮安府推官李子燮喜琴,杨正经身穿僧服相见,被引为上宾。李子燮为他买住宅,又为他的儿……[详细]
  邱度(生卒年不详),字志忠,一字汝洪。明淮安卫(今淮安市)人。吴承恩外孙。神宗万历五年(1577年)进士,历任南康推官、户部主事、榷九江关、户部郎中、知汝宁、知归德府事、陕西山西兵备驿传道,官至光禄寺卿。在南康时,有官奴杀人,霸占民田,官府不敢过问,邱度至则令官奴抵罪,归还民田。御史刘台被削籍家居,与刘氏有宿怨的人秉承首辅张居正意旨,诬告并将刘台逮捕入狱,巡按又禁锢他的家属,此案经邱度审理,邱度抗声说:“天道不可欺!”竭力为他们辨明曲直……[详细]
注:排名不分先后,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