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维(1926-1983),湖北新洲(今武汉市新洲区)人。自幼喜爱体育活动。中学毕业后,报考国立武昌体育专科学校,1949年秋毕业,即从事体育教学工作。1951年作为湖北省足球运动员,到广州参加比赛;1955年,作为体育教师代表到北京参观学习;1956年作为省田径队教练到青岛参加全国第一届中-会;1960年到上海参加全国夏季运动会。1963年调入武汉市第一中学任教,任体育教研组组长。1979年经国家体育委员会考试合格,授予国家级田径裁判……[详细] |
张弥川(1900-1964),字伯泉。湖北黄陂(今武汉市黄陂区)人。早年肄业于湖北省立第一中学。1924年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一期,参加东征等战役。1926年国民革命军北伐,任职于总司令部征募处;旋任蒋介石侍从参谋。1927年任金陵兵工厂政治部主任。1928年奉调武汉。1929年春蒋桂战争结束后任湖北省盐务缉私局局长。1931年调任湖北省保安团团长。1932年湖北全省保安处成立后任第一科科长,策划全省保安团队编练作战等事宜。1934—193……[详细] |
张远达(1914-1985),湖北汉阳县(今武汉市蔡甸区)人。中共党员。著名数学家。曾任湖北省数学学会副理事长,湖北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幼读私塾。1934年夏高中毕业。1935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交通受阻,转入武汉大学数学系借读,次年转为正式生。1939年毕业留校任教并担任研究助理。1941年秋到四川乐山乐嘉中学任教育主任兼数学教师,教授高中代数、几何、三角和解析几何等课程。1942年在武大数学……[详细] |
张寿祺(1823-1873),字芝坪,号小泉,别号懒云子,汉阳县丰乐里(今东西湖区柏泉农场)人。幼年随叔祖父、名儒张海舟读书,后从名师燕掌衡游,学业与日俱进。其先辈藏书十分丰富,全都存放在0之上。张寿祺寝食其中,百家众艺之学无所不窥。工于科举业,日成应试之文十数篇,信手拈来;挑僻见的典故诘难他,可有问即答,绝无差错,但在乡试中屡屡失败。尽管如此,仍手不离书,沉静自守,不奔走于烜赫门庭,不苟且蝇营。与他交往的多为树帜文坛的名士,如诗人杨墨……[详细] |
张陆崶(1801-1862),字佩巌,号韵泉,晚年号淡如居士,汉阳县丰乐里(今东西湖区柏泉农场)人。5岁丧父,母亲系河南观察汉川人罗正墀之女,因而随之居外公家。10岁时所作诗文即晓畅大意,舅父非常喜爱他,在京师做官时把他带在身边,并请名师授读。清道光元年(1821)南归,以优等成绩入县学,十二年乡试中举。十四年赴京考试,因考中数超过限额而被遗下,复试中又因应试文章触中时弊而作废。一生12次赴京考试,9次获房考官推荐终不及第,却豁达淡泊,……[详细] |
张辅(1723-1818),名承治,字英阁,号瑶村,汉阳县丰乐里(今东西湖区柏泉农场)人,太学生。清乾隆十年(1745)分发两淮,候补盐运判;十一年署安徽池州府通判;十四年委管淮北板浦关;十五年署理通州分司判;三十年(1765),乾隆皇帝南巡,御赐“福”字;三十三年署理淮南监掣同知兼泰坝印务;三十八年补授海州分司运判;四十一年(1776)升任淮北监掣同知;四十五年乾隆皇帝南巡,承办行宫,奉旨加一级;四十六年考绩“卓异”加一级,护理两淮盐……[详细] |
张佳瑞(1681-1728),字蓂阶,号韻九,湖北省汉阳县丰乐里(今东西湖区柏泉农场)人。少年英俊,14岁补博士弟子员,后被选任荆州府学训导。上级看重他的组织领导才能,两次委派他督修监利、石首两县大堤工程。他鞠躬尽瘁,政绩显著,升任万县知县。万县隶属四川蘷州府,地广人稀,成为-人员聚居地,治理比较困难。张佳瑞心怀仁爱,关心百姓疾苦,倡导传统美德;兴农业、办教育,使老百姓或耕或读,各得其所。不久,当地民风大变。雍正五年(1727)大水,疾……[详细] |
张佐瑞(1646-1706),字左人,号赤峰,湖北省汉阳县丰乐里(今东西湖区柏泉农场)人。性格浑厚朴实,崇尚侠义,学习努力,锲而不舍。以明经资格始任湖北罗田教谕,届满,升施州卫教授,因父亲亡故,服丧后补武昌府教授。在前后20多年任期内,他捐资修整文庙,勤月课,兴乐舞,始终不倦。每次考核,业绩均优。其评语如“学优行笃”、“课士有方”、“克端师范”、“正直不阿”等,大略反映了他的生平品性。尤其在武昌府任职时,革除学生员俸粮安排方面的一些陋规……[详细] |
张士彦(1580-1646),字恢浩,湖北省汉阳县丰乐里(今东西湖区柏泉农场)人。张三异父。明代,丰乐里曾担负走马之役,家族内大多数人难以支付。张士彦不忍眼看他们为此倾家荡产,总是独自统付,家业因此中落。为弥补家用,他让儿子张三异(另有传)外出设馆授徒。他购置义田,延请塾师,兴办义学,使家族中子弟受到良好的教育。明末,苦于兵灾,张士彦卖田产购置战马,修筑水陆二砦应对,村中男女老幼的安全得到保障。……[详细] |
张之光(1576-1645),字潜储,号直浩,湖北省汉阳县丰乐里(今东西湖区柏泉农场)人。他的曾祖父、祖父、父亲都才华横溢,蜚声学府。张之光幼年即考入县学,早负盛名,与同宗兄弟恢浩、申浩、培浩等诗文唱酬,十分密切。后来,同乡友人中,以“浩”字为名字、而又有文才者,不计较辈分、贫富,结成“十浩社”,名重一时。张之光性情刚毅,处事果敢,家境宽裕,轻财仗义。有一姓胡的人家把儿媳妇卖给他人,儿媳妇哭诉无依。张之光先是捐资代赎,不成后又诉诸公堂,……[详细] |
张任湛(1732-1808),字锡白,号柏麓。张如榜之曾孙,张行简之高祖。湖北省汉阳县柏泉(今属东西湖区柏泉农场)人,郡庠生。能世诗学,文名洋溢江汉。著有《二铭堂诗文钞》,其《月湖闲咏》尤脍炙人口。录诗25首。……[详细] |
张金廷(1917-2001),字世乾,又名振华,湖北省武汉东西湖区辛安渡老集人。出身贫寒,历经坎坷。3岁丧母,17岁丧父(死于血吸虫病)。为治父病,卖掉仅有的房屋,至于成家时,已是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所幸13岁时,到孝感城关汤家街油漆名店学艺,3年学徒,3年随店帮工,尽得师傅的真传技艺。无奈天灾兵祸频仍,经济凋敝,民生维艰,油漆行业萧条,身怀技艺却无用武之地。初靠贩鱼虾、打短工、当脚夫勉强糊口。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生活更加艰……[详细] |
张德慧(1923-1940),小名狗娃,湖北省汉阳县黄忠乡高家台(今东西湖区新沟农场新华大队)人。幼上过塾学,不久辍学。张德慧家境贫寒,一家老少五口人全靠父亲张启做木工活养家糊口。14岁时随父学做木工活。在外做活接触人较多,与抗日游击队员有交往。受抗日救国的思想影响,他瞒着家人与游击队取得了联系,加入了新四军汉孝陂游击队。他性情较急,每次战斗冲锋在前,是游击队有名的敢死队员。1940年春的一天清早,有情报称:日军运输物资的车辆已从汉口出……[详细] |
张石渠(1893-1951),湖北汉阳县柏泉(今东西湖区柏泉农场)老屋塆人。幼年家贫,发奋自学,其精神感动本族一显贵长辈,在其资助下,毕业于汉阳晴川中学,后靠公费毕业于武昌高等师范学堂,此后长期执教于武汉中小学。1938年武汉沦陷,张石渠辞别教育界,携9口之家回乡租种田地。日伪武汉治安维持会会长多次请他出任伪职,甚至派人预送一个月工资,他始终坚辞不就。1940年任教于家乡老屋松荫小学。他自编教材,如《民族正气文抄》等,以抵制日伪教材。他……[详细] |
张若柏(约1890-1941),湖北汉阳县北乡柏泉院子塆(今属东西湖区柏泉农场)人。清末自费留学德国。1910年回国,投身国民革命,在几次秘密活动中,被清政府逮捕。后用重金买通清吏获释。中华民国初建,张若柏以留德学生及革命党的声誉,出任汉口市政府秘书、科长及湖北省禁烟局总务科长等职。其间,结识烟土贩子袁范宇,且过从甚密。抗日战争前,日本在汉口的特务机关林立,对张若柏的情况了如指掌。武汉沦陷后,日军“特务部”带上翻译袁范宇突然造访张若柏,……[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