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植林(1900~1961年) 泗水乡泗水村人。他一生不涉仕途,继承祖业水田300亩,出租和雇工经营。其收入除供全家享受富裕生活外,余资均捐献架桥、建亭、修路等公益事业。泗水街尾小溪拱桥、荔枝沟凤凰桥(已坍)、勒黄小溪拱桥、灵川县九屋拱桥、义宁县黄沙木桥及牛尿梓翁亭(已坍)等,均系周独资兴建。平时,捐助修建其他桥亭道路等亦为数不少。此外,周常年雇人每天送茶水至泗水鸟坳凉亭和梓翁凉亭供路人解渴。时人雷荣卿路过梓翁凉亭,题联一副:到此且停鞭……[详细] |
谭显斌(1927~1947年)三门乡安康村人。1944年秋毕业于龙胜县国民中学。1945年秋考入省立桂林师范(校址两江)十九班就读。在校期间学习用功,思想要求进步,是-的积极分子。1947年2月被选为学校学生会主席,领导全校学生400多人积极开展政治活动。1947年4、5月间,学校附近农村贫苦农民缺粮闹饥荒,谭显斌和学校校长汤有雁商量,在中共桂师地下党的支持下,发动全校师生开展“节约一碗饭运动”,捐粮捐钱拯救无米之炊的农民。经学校和学……[详细] |
苏政宣(1883~1935年)号子鉴,马堤乡马堤村人,家境小康。清末,赴省应试授庠生,民国初年赴北京政法讲习班学习, 民国5年(1916年)回县,任东区团团长,后调任县民团总局局长。1922年4月, 知县黄兆荣不辞而走,县府无人主政。苏政宣办事公正,县府人员推举苏为知县, 苏5月就职,为龙胜籍第一任县长,极想显露其才干,提出振兴桑梓工商业、增加财政收入等建议,然未取得上级的青睐,亦未获得乡绅财政之支持,工作难于开展,遂于次年10月辞职……[详细] |
石崇超(1890~1942年)侗族。字冠岑。修道受戒,法名明镜。出生于庖田村。六岁丧父,由母教养。七岁入私塾,颖悟过人。从师八年,通学四书五经,博览史地医药等书。因其体弱,母亲溺爱不许赴考功名。年十五,弃旧学,究新书,攻读天文、物理、数学,逐渐相信科学,劝母不宜以道法除病,应请医生下药治疗。1740年清廷镇压侗族农民起义后,没收侗区民田充作官田,农民年年上交“官租谷”,敢怒不敢言。至光绪年间,浮收租谷,改用大斗量谷,司役量谷时又猛力倒谷……[详细] |
石成山(1874~1930年) 侗族。字玉屏,平等村人。少年时代,家境小康,在家从师攻读。青年时代,家境衰落,以务农及打首饰谋生。善诗文,好绘画,书法尤健。作诗甚多,其中有:“朝为樵夫暮闻经,涵养神身心甚灵。心内乐忘身外事,任他俗眼白或青。”石成山后半生方涉足仕途, 民国元年(1912年),被选为龙胜北区议长。民国2年,甘厅主出巡平等,见各处张贴维持地方办团条款,适中时弊,大加赞赏。询知为石成山撰拟,即委石协办团务。 民国3年,龙胜与……[详细] |
蔡少平(1898~1928年) 字振云,泗水乡茶洞村鱼塘湾人。1910年跟其兄蔡老瑞进县城读书,兄弟俩在后街租一间房居住。1912年春节舞龙灯,少平在房门口观灯放爆竹,将一枚爆竹抛上天空落在邻居茅屋上,茅草着火燃烧,烧毁十多座房屋。少平逃走,自此不敢归家,靠流浪乞讨度日。过了一年,受灾户因其年幼无知而不予追究,少平方敢回县城,日行乞食,夜宿古庙。黄大成知少平天资聪敏体壮,给予川资送往桂林投军。因少平年仅15岁,部队不收。在旅店少平结识……[详细] |
赵焕妹(1910~1933年)瑶族,女。出生于江底乡江底村。从小跟父母耕田种地,18岁结婚后,夫妻勤俭持家,生活尚能糊口。民国21年(1932年)秋,传灌阳出“瑶王”,赵焕妹欣喜若狂,一反常态,闭目摇头顿足“发杠”(即降童),口中念念有词:“瑶王要起事坐天下,瑶民要跳出苦海享大福……!”人们奔走相告,皆传她为“仙姑”借身显性,昭示瑶族不分男女老幼,皆可一道“起事”。又云:“瑶王坐殿,瑶族人民打出平地去种大田。拜天念念经,则刀枪不入……。……[详细] |
廖文俊(1895~1933年)壮族。和平乡平安村人。幼时就读私塾,青年时务农,喜交友谈古论今,议论时弊,常感概不已。为人诚实,处事公正,成为龙脊平安寨老(民族自然领袖)。寨上发生事端、夫妻纠葛,都请他去排解,常使纠纷0解决。廖文俊不畏官府淫威,坚持正义。民国15年(1926年)龙胜县长李天骏率官兵十多人至龙脊巡视工作,有人诬告廖昌元-民款,李不查明实情,即将其-,扣押于平段寨。廖文俊闻讯,即率群众数十人前往平段寨与县长论理。县长下令鸣枪……[详细] |
陈岱(1907~1933年)壮族。原名陈绍源,和平乡金江村人。因家境贫寒,父无钱送子女上学。祖父见其聪敏活泼,设法让其上学。陈岱入学后读书用功,成绩优异。祖父乃筹资送其考入广西省立师范附设高小班就读。毕业回家后,受聘任孟山、金坑大寨、龙脊侯家寨、茅城寨等校教师。他教学认真,教法得当,深受学生家长欢迎和好评。同时,他每到一地,广交青年为友,并在群众中宣传孙中山提出的“耕者有其田”和“扶助农工”的主张。不少青年成为他的挚友,广大群众也拥戴他……[详细] |
侯忠良(1889~1933年)瑶族(红瑶)。马堤乡三茶人。七岁读私塾,青年时赴桂林师范附属高小班就读,与壮族陈岱既是同学又是挚友。侯忠良青年时,在家务农,自耕自足。1931年侯正山担任马堤团局董时,聘忠良为团局秘书,忠良始涉足仕途。1932年冬,侯忠良为瑶族民众举行起义,积极筹备粮钱和武器,被推为起义军副总指挥,兼马堤团副团长。 1933年2月23日,忠良和侯正山率马堤团义军配合梨子根、-、潘内等团义军围攻寨纳(今泗水)。当天攻陷寨纳村……[详细] |
侯正山(1885~1933年)瑶族(红瑶)。马堤乡大段人。其父侯秉章学识古文,诚实公正。 侯正山从小受其父熏陶,好学诗文,7岁入马堤私塾,青年时考入县高小就读,十年窗下赋诗作文不少,惜遗文全失无存。侯正山与其父秉章,对马堤黄越、苏和、苏浩等劣绅经商以“大进小出”和放0剥削农民极为痛恨,便向广大农民进言:“不要受黄家和苏家的敲榨。生猪不卖给他们,桐籽自己榨油挑去龙胜卖。”因此,黄、苏二家将正山父子视为眼中钉。1927年黄、苏挑起汉、瑶-,……[详细] |
李顺发(1910~1933年) 瑶族(盘瑶)。又名兴祥,奶名八生,出生于江底乡梨子根。其父李财顺垦山砍树,不幸被大树压死,顺发时年10岁,母子二人相依为命。顺发读了几年私塾,十四五岁就替代母亲耕田种地,操劳家庭生计。21岁结婚。1932年冬,李顺发去灌阳县参拜“瑶王”。“仙婆”杠铜说龙胜县瑶民定李顺发为主,后来梨子根仙婆赵焕妹亦说是李顺发为主。年方32岁的顺发甚感诧异,对众推辞,众人却一致拥戴,但视其年青阅历浅,推邓广明为统帅,李顺发……[详细] |
廖章甫(1875~1933年) 壮族。字鸿飞,出生于和平乡龙脊。少时入私塾,成年赴桂应试,授予庠生。自此,在马海、廖家寨私塾执教。1912年7月, 武宣黄祖瑜就任龙胜知县,委廖章甫任县政府财粮科员。1925年10月,灵川李天骏就任县知事,廖章甫升任司爷(秘书),从事撰拟文稿工作。廖在此期间编撰《龙胜县志》(手抄本),全书36000字。1926年11月,县知事李天骏调离,廖章甫亦辞职回故里,研究中、西医药。在龙胜县毗连的兴安、灵川、临桂……[详细] |
赵文伟(1839一? )。世居县城北门街。其父赵庆祥于清咸丰年间任全州营千总,同治元年调任灵川营千总。是年,赵文伟与其弟文萃从永宁州学赴桂林参加乡试录取。翌年入京会试,兄弟俩分别考取第五名和第六名进士,文伟时年24岁。赵文伟受任直隶(今河北省)宛平县知事,文萃受任赵县知事。文伟理政有方,获得清廷青睐,升任贵州省遵义府知府,官至京畿禁烟大臣,加布政司衔。生四子,今其子孙繁衍冀晋等地。光绪十五年(1889年),赵文伟携其子等数人回故里——龙……[详细] |
侯志过(1816~1875年)侗族。平等乡八榜寨人,侗族歌师,终身未娶。他无兄弟姐妹,自小跟随母亲走家串户帮工度日。生性聪明、善良,喜听老人讲故事、聊天和勒汉(青年)唱歌。平时亦常独自哼唱,其母观其所好,多加引导。侯九岁时,上山拾柴,一次不慎碰石伤趾,即伤心哭唱,回到家母亲问故,志过复唱道:“我走我的路,你为何要把我的脚趾碰?路是天子路,与你何相干呢? ”又代石块答之:“我素来在这里,前人为修阴功把我铺平,一不是存心作弄,二是方便来往行……[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