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广东省 > 河源市 > 源城区历史人物介绍3

源城区历史人物介绍3

  刘允中(1889—1952),又名中伯,河源县城镇人。他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聪颖好学,深得师友器重,长大后,小有名气,志务实业,对于农业尤有兴趣。民国初年,他在本县倡导种桑养蚕,据他《六一述怀》所记:“我邑地僻循东,农事垦植,令人提倡育蚕种桑,尚无成法,始乃赴顺德考察,研究蚕桑,冀于地方所兴益”。归来之后,商请邝安澜(东莞人),及本县乡绅黎兰生、邱海珍等招股集资,创办农场,择定县城西郊(现在卫星区),首先设立蚕桑试验场,邀请同辈少年陈君……[详细]
  刘瑞九(1883—1969),河源县城镇人。他聪颖好学,待人厚道,诲人不倦,潜心医学,济世救人。30年代在鹤山开业行医,擅长内外儿科,抗日战争期间他不愿为日伪就诊,屡遭刁难。民国31年(1942),从鹤山逃难回到河源老家谋生,尽管生活困难重重,也不放弃医业,即使无米下锅之时,仍-背诵张仲景的《伤寒论》。他日间行医,夜间读书,孜孜不倦,锲而不舍。建国后,刘瑞九决心为振兴中医效力,1951年,与张俊文两人,参加省统考,第一批考取中医师职称。……[详细]
  钟渭卿(1882—1945),字朋锋,乳名添福,河源县城镇人,小手工业家庭出身。辛亥革命前,与黄德中、黄凤山、邱庵等秘密参加孙中山创建的同盟会,因在河源发起剪辫运动,带头剪去辫子,暴露了革命党人的身份,遭清政府通缉。逃往广州后,经同盟会员李子先的介绍,投奔陈炯明部的第六军(军长杨坤如)第四旅(旅长李克成)任营长,后升为团长,驻防广州市德政路,负责孙中山、廖仲恺等人的警卫工作。民国12年(1923)初,他反对杨坤如跟随陈炯明背叛孙中山,愤……[详细]
  徐礼舆(1860—1926),号国平,生于河源县城镇上角的一个书香家庭。从小就受到长辈良好的思想教育,幼年在城念私塾,后来在族人支持下到惠州丰湖书院就读。在学期间,勤奋刻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16岁中秀才,后在外地教学。因他生性刚强,爱打抱不平,憎恨权贵,即不屑巴结官僚,更不愿同流合污,与当时社会格格不入,于是弃馆罢教,回到老家,在乡亲鼎力合作下,办起徐氏私塾学堂,亲自执教。他对学生不论亲疏贵贱,一视同仁,要求严格,态度和蔼,深得市民敬……[详细]
  李朋杜(1850—1931),字少怀,河源城镇人。他家境清贫,待人诚恳,为人厚道,聪明好学,少年中秀才。因家贫设馆教学,诲人不倦,县中名士,多出其门。诗词书画,县中盛名。他立志深造,在不惑之年考入广州公办政法学校,取得优异成绩。攻读之余兼学画艺,以所作松鹤中堂为最有名。清宣统元年(1909)任广西候补知县。翌年,授广西龙胜厅分府知事,在任期间,鉴于当地少数民族文化落后,而致力于文化建设,创办学校,建立图书馆,改革民间习俗,发展农业、卫生……[详细]
  江绍仪(1801—1841),字德隅,号觉生,河源县城镇上城仁寿里人。他在幼年跟随祖父读书,勤奋好学,才思敏捷, 20岁考中秀才。清道光十三年(1833)中举人。道光十六年,恩科登夏子龄榜成进士,参加宫廷考试所作的《所宝惟贤》文章,受到道光皇帝御笔圈点,特加鉴赏,并亲自接见,钦点翰林院庶吉士。道光十八年任刑部四川司主事,道光二十一年去世,时年40岁。著有不少诗篇、杂文,至今在河源民间流传甚广。……[详细]
  廖鸣球(生卒年不详),号韵坛,河源县城镇上城人,他聪明好学,善诗能文,在学考试,名列前茅。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中举人。乾隆六十年任江苏扬州宝应县知县。在任期间,兴学校,重田畴,设诗社。建小学5间,开垦农田800多亩。县民深得其利,称颂其绩,立祠题词曰“廖明府开垦处”。后调任江苏省如皋县知县。到任后,深入群众,观风问俗,通过调查研究,觉得如皋县要发展,必须重视教育。因此,他重修书院,认真藏书,聘请金陵名士在书院讲学,并且自己亲自讲课……[详细]
  陈张翼(生卒年不详),浙江仁和人,字孝廉,清乾隆年间举人。清乾隆七年至十一年(1742—1746)任河源县知县。他是个博学多才、精通农业、重于调查研究、多办实事的官吏。他到河源执掌政事,开始则对河源县城廓加以深入的调查研究,视览河源县城山川形势,巡行两城(上城、下城)周视三廓(上角、中角、下角),并观察周围环境后,觉得河源县城坐桂山、吞两江(东江、新丰江),城内有鳄湖,西南又有三凤石、燕子石重锁江口,山围水绕,这是山川定位、天造地设、融……[详细]
  邝奕恒(生卒年不详),河源人。清顺治九年(1652)中进士。初任山西绛州闻喜县知县,善于培育人才。再任江南涂州绛山县知县。卒年86岁。祀府县两学乡贤。他的政绩,《广东通志》有记载。……[详细]
  李焘(1544—1625),字若临,号斗野,河源县城镇上城石狮李屋人。他天资聪颖,四岁习句读,不懂的就请人解答。长大后,学无不通。明隆庆二年(1568)中进士。先后做官15任计50年,直到云南巡抚,人称“槎城之魁”。李焘中进士后,授任福建泉州府推官。不久,调任浙江金华府同知。他办事严谨,注意调查研究,到浙江金华府任职时,发现监狱里关押有7个犯盗墓罪的犯人有冤情,便深入民间查访,了解事实-,终于弄清案情,捉得真犯,释放了这7个受冤屈的人。……[详细]
  周炳(生卒年不详),山西上虞县举人。明万历二十年(1592)任河源县知县,时值迁城不久,他积极搞好城池建设,与县乡绅商议,开渠道引水环城,并筑堤以遏其下流俾水不浅,城赖以固。至今城民称渠为“周公渠”,堤为“周公堤”。主持在学宫内建“名宦”、“乡贤”两祠及“敬一亭”。……[详细]
  林大黼(生卒年不详),福建莆田举人,明隆庆四年(1570)任河源县知县。他仁恕廉平,遇大事尤善处置。隆庆五年,河源水灾,灾后民大饥窘,他亲自向上请府得谷400石,发放给灾民。又动员有积谷者平粜,以济灾民,于是贫者赖以安生,富者亦不失其利。同时,与百姓父老乡绅商议恢复古城(上城),以避水患。先开筑四门城楼,以坐桂山向东为县治,筑县署前堂、后堂各4楹,意欲即迁,因士民灾后甚困,一时未能迁居,续筑北城墙百余丈。初时,为筑城墙,三廓(上、中、下……[详细]
  朱廷福(生卒年不详),河源县人。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与李亚元、邓廷风等领导农民起义,占据长吉都(现属新丰县)之小江、梅坑、黄陂、大田、小水、戈罗神岭等十八峒。历经七载,队伍不断壮大,声势很猛,农军以五峒险阻为寨,与长吉农民队伍互相配合,攻打翁(源)、英(德)、河(源)、龙(川)等县。广东巡按御史陈联芳奉命监督剿“贼”,调兵8万人,河源县令张子宏集乡兵1300人,由翟兆瑞任副使,总兵俞大猷统领,分5路进剿。朱廷福等带领农军奋战反击,……[详细]
  郑敬道(生卒年不详),字白修,福建莆田举人。明正德九至十四年(1514—1519)任河源县知县。他博学多才,爱民如子,热心地方事业。到任时,河源县署破烂,他积极自筹资金修建,不向上要钱,不下派经费;见县志多年未修,积极组织人力纂集成10多卷刻之。县人感其德,祀邑名宦。……[详细]
  林贵(生卒年不详),河源县人。明正德二年(1507)与谢祥一起领导河源农民起义,建立农民武装数千人,攻打县城,镇压官吏,开仓济贫,两广都御史派兵数万前来围剿,农军遭到惨重失败,当即被斩首者三千。明正德四年(1509),林贵、谢祥、钟仕高等再次组织农民-,震惊明王朝,命两广总督刘洪督兵数万前来镇压,起义终究失败,林贵等农民首领被围捕杀害。……[详细]
注:排名不分先后,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