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钟英(1868~1935年),字少琼,号拙庵,又号拙诚,生于阳江直隶州阳江城(今江城区南恩街道)北门街。出应童试,屡列前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获选贡生。其道德文章,向为邑人所推重。废科举后,倡办初等小学堂、两等小学堂,并晋言当局:设学务公所,以司教育;设传习所,以培师资。历任县第一高等小学堂校长,阳江县立中学堂、阳江县立师范学堂国文教员,前后达20多年。他爱生勤教,循循善诱,常勉学生“立德、立功、立言”;为人刚直不阿,廉洁奉公……[详细] |
何铨(1866~1936年),字史华,生于阳江县县城(今江城区南恩街道)近贤里。父何基祺是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拔贡,朝考一等第二名,为光州知州,题补东昌府知府。何铨幼承家学,稍长,从姜太史芝眉游,致力于学,道德文章,为世所重。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中举人,拔选知县、云南试用盐运使。后为阳江县戒烟会总理。光绪三十一年,赴日本考察教育,并在日本明治大学分校教育法制讲习所毕业。光绪三十三年,为阳江劝学所总董。宣统元年(1909年),……[详细] |
陈德鑫(1864~1925年),字文台,笔名愚谷,生于阳江县太平乡(今江城区埠场镇)珊美村。他自幼勤奋,孜孜不倦学习诗词、书法。青年时因家贫,曾以卖字、写春联弥补学费。清光绪十年(1884年),考取厅学。光绪十三年岁试,以一等成绩入选。光绪二十七年,考取举人,只因考卷书写有不合规定处而被除名。光绪二十九年,参加恩科试,入选举人。两试两中,人称“双科举子”。他是清代最后一科阳江举人。中举后,派任直隶省知县,因路远旅费难筹,乃请改派为广东县……[详细] |
陈河(1862~1936年),南海县九江镇人。二十多岁时来阳江城昌济药店做伙夫。昌济药店开设于清初,是阳江经营中药的大户。他在该店逐渐掌握中药制剂及丸散等技艺。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与郭、关两位同乡合资白银5000元在阳江城开设存仁堂药店,由他主持店务。他研究改进丸散用料,提高疗效,所制十多种丸散,病者用后大多见效,声誉鹊起。存仁堂兼营中药材批发业务,客户遍及南路各县;又在织篢开设恒济、恒义两分店,在香港开设来堂参茸庄,皆成为阳……[详细] |
姜自驺(1850~1908年),字芸史,号芝眉,生于阳江县县城(今江城区南恩街道)东门街。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拔贡,光绪元年(1875年)举人,与其兄姜自驹同榜。以知县用,改授嘉应州训导。光绪十二年殿试二甲第二名进士,朝考一等第59名,授翰林院编修。但他无心仕途,后以侍奉双亲为由,辞官返乡。他主讲阳江濂溪书院时间最长,教书育人多有建树。光绪年间,阳江县粮产不足,逢年稍遇歉收,即闹饥荒。光绪十一年,他与邑绅梁庭楷、黄慎基、谭锡年等创……[详细] |
梁庭楷(1847~1923年),字国长,号直生、孝则,生于阳江县县城(今江城区南恩街道)水埒街。清同治十年(1871年)捐户部郎中,后又捐得二品封典。他热心桑梓的慈善事业,光绪十一年(1885年),与姜自驺等在阳江创设赈济救荒的“书年社”;光绪十八年,捐银1000两,恢复阳江“育婴堂”,继续收养弃婴。他提倡实业救国,倡议在阳江县设蚕桑公司,自己承担大半经费。宣统元年(1909年),广东成立咨议局,他因多义举,众望所归,被举为阳江议员。他……[详细] |
姜自驹(1846~?年),字轶群,号志存,生于阳江县县城(今江城区南恩街道)东门街。父姜清源为岁贡生,清光绪元年(1875年)举人,光绪六年殿试二甲73名进士,朝考第60名,授翰林院庶吉士,是阳江第一个能入词馆的人。光绪九年,任刑部四川司主事员外郎。不久以侍奉双亲为由辞官回乡,主讲于阳江濂溪、南恩、七贤等书院。又为阳春刘氏存著堂讲席。曾捐资重修文庙、尊经阁。光绪三十二年,阳江创办官立两等小学堂,他主理校政。他上 书州官请开设志局修县志,……[详细] |
林佐三(1846~1899年),生于阳江县县城(今江城区南恩街道)北门街。少年学医,搜罗医书,夙夜攻读,久而有得。成年,在家悬壶,诊室名“意也山房”,以治鼠疫著名。清光绪时,阳江常发生鼠疫,医者用吴、喻两氏法,收效不大。独他得其法外意,再参以别家治法,功效卓著,十愈八九。与此同时,阳江亦间有霍乱发生,病者大都按习惯戒食米粮,常有患者吐泻停止,然因谷气不续而死。人多不解原因,认为此症怪异难治。他说:“是死于戒,非死于病也。”即写《霍乱良方……[详细] |
林葆莹(1838~1897年),字季石,又字樨雪、春和子,生于阳江县县城(今江城区漠阳街道)盐场衙。好读书,以词章著称。尤喜研究金石碑帖,善书法,有古意,以隶书著名。早岁应试,久而未遇。后以《观风卷》为学使汪鸣銮赏识,对他所作素馨花七言排律和钟鼎文绝句,特别赞赏,因而考得岁试第一。时张之洞来粤督察,建立广雅书院,考选两粤高材生入学,汪鸣銮特推荐林葆莹入书院。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以拔贡应朝考,在北京病逝。著有《字林考证》《韵要备……[详细] |
粱树基,字德圃,生于阳江县太平乡(今江城区平冈镇)麻梨村。少敏悟,好学求师,曾到广州跟随何朴园、何介峰诸先生研习。清光绪八年(1882年)乡试入副榜。光绪十三年援例捐训导,先后任从化、石城教谕,电白、澄迈、嘉应州训导。以后不再为官。他爱亲信友,廉洁谦让。他倡导平冈、埠场各乡捐资设石滩文社,几个月间集资白银1600多两,后社尝逐年增加。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创建石滩义学,当地劝学育材费用多由社出。同治六年(1867年),改州议起,传……[详细] |
邓琳(1829~1893年),字文石,别号鼍阳居士,生于阳江县县城(今江城区南恩街道)北门街,清代举人,书法家,诗人,教育家,公益家。幼孤贫。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中举(第六十三名举人)。后屡试不第,转而从事教育和社会活动。咸丰四年(1854年)夏,红巾会起义,他参与设局筹防,募勇千名,协力防守。咸丰十一年,陈金红巾会起义军占信宜,他进塘口,参设局办团练。同治元年(1862年),土客械斗,客家人两次逼近县城,他在官府乡绅间联络奔走,……[详细] |
莫鸿猷,字宣三,生于阳江县城郊(今江城区岗列镇)龙涛村,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恩科第二名举人。后来七次应试未入选。曾到北京十多年,当景山官学教习。期满被召见,拟派任知县,但他想到父母年老,遂辞官回乡,在濂溪书院主讲。他存心仁厚,无疾言厉色。他着力阳江改制为厅和筹建考棚事,致力于家乡水利建设,曾筑水陂在凤凰村灌溉农田。咸丰四年(1854年),红巾会起义,攻占阳春,震惊阳江,他联结各处民团,同心坚守。同治二年(1863年),客家人攻打各……[详细] |
李天培,字承之,生于阳江县县城(今江城区南恩街道)南门街,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进士。任承天府推官,有平叛功绩。他博学多才,文章写得好。任沔阳县和处州长官时,深得当地百姓和文人志士崇敬。后升任南京工部主事。两年后,退官回乡,曾捐资建阳江顿砵塔和文笔塔。因父母相继去世,悲极,仅50岁逝世。……[详细] |
刘竑,字伯度,生于阳江县县城(今江城区南恩街道)南门街,刘芳之子。明弘治十七年(1504年)举人,翌年进士。任江苏如皋县知县,后升兵部主事,再转为光禄寺丞。当时严嵩主政,以竑极有威望,企图拉拢为党羽,竑托病告退回家,侍奉父母。在县城旁建亭,与友宴集,谈经赋诗。后屡被举荐,均不就官职。竑与乡里相处,温恭谦让,绝无傲态。正德十三年(1518年),编修《阳江县志》(世称《刘志》)。71岁逝世。……[详细] |
刘芳,字永锡,生于阳江县县城(今江城区南恩街道)南门街。祖先是侯官人。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举人,成化十四年进士。旋任江西靖安县知县。后升户部郎中、南宁府知府。刘芳为人耿直,为政清廉,断案公正,政绩显著,诰封大中大夫。辞官后,优游名胜古迹30多年,84岁逝世。……[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