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江苏省 > 镇江市历史人物介绍19

镇江市历史人物介绍19

   王渊鉴(1913~1943),扬中县长旺乡头墩子村人。王幼读私塾,后至上海某商店学徒。抗日战争爆发,失业回扬后,积极参加抗日活动。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至1942年先后任抗日民主政府第三区、第二区军事助理。 1942年11月上旬,王至三涫镇头圩埭参加会议,途中被日伪军逮捕,-于三茅镇。虽受尽酷刑,仍坚贞不屈。 1943年1月1日晨,日军集合上操,王乘日军疏于防范,忍着伤痛,爬到关押室门口,取下日军枪架上的一枝……[详细]
   张献之(1877~1942),原籍丹徒县。岳父徐功甫,扬中油坊中滩乡绅。张靠岳父资助,于中滩围垦长生、长兴、珠滩三个圩。圩里土壤沙质,栽桑70多亩。世亲殷金文在丹徒黄墟设蚕种制造场,兄张佩之在姚家桥开设茧行,基于这些条件,张于鸣凤乡中滩开设“江东蚕种制造场”。 1930年,制造场有房屋3进40多间,其中蚕室10间,还有附属室、地下室、冰库等。有显微镜3架,雇佣工人40多名,当时培育蚕种采用“瀛文”交“洽桂”春制春;“诸桂”交“华……[详细]
  徐锡同(1908~1942),扬中县长旺乡徐家埭人,幼年家贫,无以为生,曾随母乞讨。12岁至江南替人家放牛。 1940年徐为救一名被日本士兵侮辱的妇女,奋力打死日本士兵1人。在日军四处搜捕下,徐得中共地下党组织的指引,投身革命。徐任段家桥至江阴西部地下交通员时,以弹棉花为掩护。一次在荫沙遭日伪特务逮捕,受尽酷刑,徐坚不招认,后乘隙逃出敌据点。 1942年春,任扬中县抗日民主政府施光前县长的警卫员。同年秋天某日清晨,在太平港……[详细]
  吴伯让(1918~1942),原名振金,扬中县玉皇庙施家埭(今永胜乡合兴村)人。 吴青年时期阅读进步书籍,接受革命思想。抗日战争爆发后,积极宣传抗日救国,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在扬中师资训练班学习。1940年2月,主持成立了雷观乡党支部,任支部书记。曾先后任扬中县抗日民主政府第四区、第五区区长。同年12月,任扬中县农民抗敌委员会(农抗会)主任。 1942年2月某日,在丹徒县朱家圩被敌包围,吴冲出包围圈,泅渡夹江,登上……[详细]
  王鑫(1893~1941),字振铎,扬中县八桥乡石桥村人。父王全寿,母李氏,生四子,鑫排行第四。鑫少年失怙。受业于清末秀才吴献庭。后考入江苏第一师范学校。毕业后,任同善桥初级小学校长。1927年调任八桥镇高级小学校长,办学认真,治校有方,深得群众敬仰。1930年其母八十寿辰,乡人为表彰其母贤德,赠送于右任手书之“陶母遗徽”匾额。 王为人正直,不畏-,数次为乡民伸张正义,与争夺滩田的土豪发生诉讼,曾因此而遭土豪陷害。 抗日战……[详细]
  王明高(1915~1941),扬中县永胜乡永胜村人。原任小学教师,1937年又考入扬中县师资训练班,1938年参加苏南抗日同盟会,同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学生中从事建党工作。1939年春任万福乡乡长。1940年初任扬中县抗日民主政府一区区长,后任四区区长,1941年2月9日清晨,被伪警察中队长季广根逮捕,杀害于老桥(今永胜乡永兴村)。……[详细]
   戴实夫(1864~1940),又名存真,字乃诚,号世清,扬中县油坊镇六墩村人。少有学养,为人耿直,喜种植花木,栽桑养蚕;一生酷爱书法,功力较深,书法苍劲老练,闻名乡里。 1933年火烧七大家事件发生后,当时被烧房屋的土豪劣绅伙同官府借此对土地业主和广大自耕农00,加害于民。戴与黄植三等仗义执言,与官僚劣绅进行诉讼,使事态未致进一步扩大。戴一生中多次伸张正义,为民请命,被地方人士尊为“公正士绅”。戴七十寿辰时,地方绅商学界赠其“……[详细]
  张日化(1910~1940),原名精伟,又名精慧,浙江诸暨县人。小学毕业后至上海做工。“八一三”事变以后回家乡,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任诸暨县江东区委组织委员。后受党的派遣,考入“政工队”,分配在“江东区队”负责三都、白门一带工作,积极组织民众抗日及建党工作。1939年参加中国共产党东南分局第二期党员干部训练班学习。学习未结束,即被派往苏北做新区开辟工作。途经扬中时被江南抗日义勇军挺进纵队党委留下,先后担任中共扬中地区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共……[详细]
  朱永山(1906~1940),字静卿,参加革命后化名筱鲁。扬中县东新港(今三涫乡新港村)人。1933年黄墟师范学校毕业后回扬中工作,先后任镇海庵、油坊桥小学校长。1938年3月在泰兴与李培根、赵良斌等组织苏南抗日同盟会,曾几次返回扬中宣传抗日。 1938年10月参加江南抗日义勇军挺进纵队战地服务团,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任扬中县农民抗敌委员会主任,中共扬中地区工作委员会委员。1940年,任扬中县抗敌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民政……[详细]
   王子清(1911~1939),原名宝鉴,扬中县八桥镇石桥村人。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曾入私塾读书,喜诵“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句,并爱好武术。 1938年初,日本侵略军侵扰扬中,国民党县政府解散,王联络地方有志之士,搜集0,组织八桥镇商会联防队保家抗日。不久又与陈广德、王详、王炎、陈履仁、陈寒等至泰兴县参加苏鲁皖边区游击总指挥部抗日宣传训练。同年参加江南抗日义勇军挺进纵队,任挺进纵队战地服务团团长。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姚家桥建……[详细]
  姚湘(1862~1937),字月波,扬中县雷观乡安乐桥(今永胜乡得胜村)人。 清光绪七年(1881),中泰兴籍秀才,后授朝诰二等。姚掀早年从事私塾教学,颇有声名。朱宝鎏、戴实夫等皆出其门下。 民国元年(1912),姚湘任太平县民政长。在任期间,能体察民情,关心民间疾苦,有公正清廉之名。邑人刘氏在宜兴做裁缝,归途夜宿时遇盗贼抢劫民财,刘仓惶逃跑,失落所带针线包一只。宜兴县某乡民据针线包而指控刘氏为盗,扭送县衙,刘屈打成招,被……[详细]
   何士俊(1842~1908),字吉人,扬中县五十八圩(今三茅乡同心村)人。幼年失怙,家境贫寒,读书刻苦。清同治十二年(1873)中秀才。光绪六年(1880)中举人,诰授奉政大夫,诰奉朝议大夫。光绪十一年(1885)任浙江嘉兴府宣平知县。该县重男轻女,有溺女婴陋俗,何设育婴堂以收养弃婴。何离任时,民众燃放爆竹,亦有跪地送行者。光绪二十四年(1898)任浙江建德知县,为政清廉,民众赞其“两袖清风”。光绪二十五年(1899)奉办江苏海盐船局……[详细]
   黄亚兰(1903~1987年)女,镇江人。18岁嫁给著名世界语活动家符恼武为妻。29岁时其夫去世,黄亚兰独立抚养7个子女。沦陷期间,黄亚兰带着子女躲避敌人破孩,赖以为生的商铺因而倒闭。民族灾难使黄亚兰觉醒,支持、掩护两个儿子在镇江城区从事秘密抗日活动。解放战争时,她积极支持6个子女参加革命。1951年抗美援朝战争中,她又将最小的女儿送至军事干校。黄亚兰的爱国行动,激发了城区许多母亲送子参军。中国人民志愿军归国代表团将黄亚兰的事迹向前线……[详细]
   何默(1911~1987年),原名何帮冕,镇江人,为本邑教育工作者。1927年秋,何默考入江苏省镇江中学读初中,后因与一杨姓女生同演田汉所著话剧《南归》,而被学校勒令转学。1930年秋,考入江苏省立南京中学(后迁镇江,即今镇江中学)高中师范科就读,并加入“南钟刚社”。1933年,演出洪深所著话剧《五奎桥》。毕业后,在镇江大悲路小学任教。1934年,至私立敦本小学任教。1937年冬,镇江沦陷后到上海避难。1938年冬,回到镇江担任敦本小……[详细]
   谢逸智(1908~1986年),台湾省彰化县人。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眼科名医。1926年,在台中第一中学高中毕业后到上海求学。1930年,毕业于上海东南大学医学系,又东渡日本。1932年,于东京帝国大学医学部眼科专业毕业。学成归国,先后在厦门、南京、镇江等地开业行医,1951年8月,任镇江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主任医师。刻苦钻研医术,曾先后发表论文多篇,在眼科医术方面深得群众赞誉。 谢逸智为台湾同胞,生前时刻关心祖国统一大业,在弥留……[详细]
注:排名不分先后,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