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有礼同志生平(1940-2003)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我军优秀的军事指挥员、沈阳军区副司令员罗有礼同志,因突发心脏病于2003年11月21日7时10分在沈阳逝世,享年63岁。罗有礼同志1940年11月14日出生于湖北省鄂城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57年4月参加工作,1959年12月入伍,1961年5月入党。历任战士、排长、连长、副营长、副团长、团长、副师长、副军长、……[详细] |
1941年春,在我市(原鄂城县)樊湖地区,活跃着一支英勇善战的抗日武装部队——新四军第五师鄂南独立第五团,团长就是令日伪闻之丧胆的王甦。王甦,自幼生长在梁子湖畔,熟悉这个地方的港港汊汊,对哺育他生长的土地和人民有着深厚的感情。1930年,他参加革命,并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军连长。在一次战斗中,王甦因负伤被俘,敌人多次审问,他始终缄默相抗,1936年底才释放回家。由于当地党组织已遭严重破坏,他只好……[详细] |
陈中孚(1766年-1826年),清代官员。字心畲。武昌(今湖北鄂城)人。嘉庆六年(1801年)进士。任翰林院散馆编修;嘉庆十三年升任山西道监察御史转掌山东道、主张稽查库藏、严核保荐及科场防弊三事。后任给事中,擢河东道兼山西河南盐运使。姚暹渠淤塞,河水倒灌盐地,他筹措疏凿,商民得利。任宁绍台道时,大修治境内水利。甬东(今浙江舟山岛)原通海船,后商人来者渐少。他着意招铼,商贾复聚,贸易大兴。道光元年……[详细] |
周华琴(1919-1990),字竹庐,晚号竹翁,又号寒溪老人。鄂城城关人。 少年时就读于寒溪,曾随邑名流石之衢、闵孝荃诸人学习书画,又师法钟繇《宣示表》,王羲之《乐毅论》、《曹娥碑》,颜真卿《麻姑仙记》,以及褚遂良、黄山谷诸家行楷。青年时所书“悠游泉石知何日,常伴梅花不计年”的楹联,被镶刻于西山寺彭玉麟梅花石刻两旁,风格隽逸,深得黄山谷神韵。新中国成立后,执教于武汉中学。曾任中国诗词学会会员、中……[详细] |
黄大华(1855-1910),亦名大受,字伯子,号鞠友,金牛西畈(原属鄂城)人。早年丧父,赖母培育,成年后教私塾。1888年中举,次年取进士,分发浙江,历充浙江4交次乡试同考官、1次武乡试受卷官。后历署该省西安、德清、钱塘、鄞县、仁和、黄岩、诸暨等县知县。期间,曾兼任杭、严二州漕运守备,因勤于政事,成绩斐然,保升知府,钦加盐运使衔 。1909年任浙江省咨议局议案审查委员会委员。从政之余,钻研经史,……[详细] |
闵孝荃(1868-1945),字子骧,鄂城城关人。清末秀才,毕业于湖北警察学堂,曾随伊犁太守王槐僧参赞幕府,辛亥革命后任上海体育专科学校校长,湖北警务处秘书主任。 闵擅长书画及金石篆刻。其“八分书”融篆、隶、魏碑于一炉,浑然一体。“铁线篆”力透纸背,铁骨铮铮,法度森严,突破樊篱,自成一家。所画墨兰竹石清茂润秀,幽娴隽逸,深得劂板桥章法之妙。 晚年精研佛学,曾人行鄂城佛教会长。著有《阅历笔谈》、……[详细] |
曹林懋(1873-1932),原名林,号保和,杨叶毛镰咀人,省立湖北师范学堂毕业,1903年中举。1904年至1906年筹办湖北商业中学、商业小学、武汉民立中学、武昌五路高等小学、武昌支郡师范、荆门师范等10余所学校,期间,被湖北按察使梁鼎芬聘为全省预备中学堂会办,后迁任广西省视学,湖北、广西两省提学使,18省学务视察专员。民国年间,历任中华大学教授,实修大学教务长,湖北文史地学社、科学观摩社社长……[详细] |
涂晓墅(1874-1944),名家琛,复号小书,晚号樊湖老人。出身于书香门第,仕宦家庭,世居城关十字西街。 涂晓墅自幼好学,品格端方,工诗文,精史学,熟悉掌故,兼擅各类联事。1895年中秀才,曾出任江西都昌县知县,旋受朝议大夫(从四品虚街)。因对功名淡漠,无意仕途,遂弃职归里,从事教育。 宣统年间曾主讲寒溪学堂,民国2年(1913年)利用自家住宅创办“精益学校”,占地350平方米,教授生徒。学……[详细] |
程清泉(1876-1924),名玉堂,泽林镇大山村人。自幼颖悟异常,遇事寻根究底。读私塾后即钻研机械,曾在铁山矿局见习机器翻砂。期间,大冶工业学堂及黄石机布厂欲聘其为技师,被婉言辞谢。 清光绪年间,日本创制“中桐牌”轧花机倾销我国。愤于利权外溢,程清泉殚精竭虑,夙夜构思,终于研制出“赛中桐”轧花机,并投入批量生产。昌商恨其奈销路,以有碍专利为由,胁迫政府阻止生产。 张之洞督鄂时,在湖北大办纺纱……[详细] |
朱峙三(1886-1967),原名鼎元,又名继昌,鄂城城关人。1906年考入两湖总师范学堂,与牟鸿勋等在校传播反清思想,兼任《中西报》主笔。辛亥武昌起义后,入湖北军政府内务部任书记官,为《中华民国公报》撰文。 1928年任蒲圻县长,曾废止陈规陋习。1933年任黄冈县长,因擅免农民钱粮,被省财政厅记“大过”三次,几次撤换。后任教于寒溪、大冶中学、武汉晴川中学、湖北省立第一师范、湖北教育学院、国立……[详细] |
范鸿劼(1897-1927)1897年生。湖北鄂城人。中学毕业后,1918年考入北京大学理预科学习。在李大钊的直接影响和教育下,思想追求进步,积极学习新文化、新思想。1919年积极参加五四反帝-。1920年3月参与发起成立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同年入北京大学化学系,不久转入英文系就读。1920年10月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时,是小组最早成员之一。1921年冬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公开活动,与……[详细] |
杨光第(1902-1989),鄂州汀祖人。1928年毕业于国立武昌中山大学医科,1929年任汉口特别市第二诊治所主任。1931年赴德国考入佛莱堡大学病理学院继续深造。1935年毕业。并发表《关于恶性贫血及深血性黄疸病多种血清色素的探讨》,被授予医学博士。 1936-1937年,杨光第任国立河南大学医学院内科教授兼教务长。抗战开始,随汉阳兵工厂迁至湘西沅陵修配厂任主任医师。1941年辗转恩施,任湖……[详细] |
邵少兰,女,1963年7月出生。湖北省曲协会员、鄂州市曲艺家协会主席、鄂州市电力文协秘书长、鄂州市楚剧联谊会副会长。学校毕业后进入新庙文工团从事戏剧、曲艺、舞蹈等多种形式的表演;1981年考入鄂城县楚剧团从事专业戏剧表演工作;1984年调入鄂州供电公司,2004年当选为鄂州市电力文协秘书长。2005年被鄂州市人民政府授予“文艺明星”; 2006年入选湖北省文联优秀中青年文艺人才库。 获奖情况: ……[详细] |
肖运来 快乐奔走的农业专家 多少年来,大学生们在选择专业的时候,直奔热门专业,真正潜心从事农业研究的人并不多,而肖运来却把自己的毕生精力奉献给了中国最苦最难的农业事业。他长期奔走在农业的第一线,用他的知识、才华、研究成果,为一个个地区的农业,奉献着他的热情和人生岁月。 1962年1月11日,肖运来出生于西山办事处塘角头村,1980年毕业于市二中,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华中农业大学农学系学习,获得农学学士学位。毕业后分配到农牧……[详细] |
马荣(1888-1911),亦名融、世忠,字希松,鄂城人。年方19投工程八营,1911年参加共进会。 辛亥武昌起义一声枪响,马即向天-数枪,以示响应。接着,手刃旗兵18人,迅速占领军械库。是夜,率第二路军参与攻克总督衙署,并协同胡廷佐部夺下藩署。次日,搜出黎元洪,并胁迫他与革命党人合作。主要著作有:《逻辑与数学逻辑》、《现代逻辑》、《中国逻辑思想史》、《哲学概论》、《哲学与科学》、《科学方法》、……[详细] |
左宗纶,(1887—1974),1887年生,湖北鄂城人。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曾任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1932年9月,国立北平大学俄文法政学院改为商学院,开始招收商科新生,1932年12月商学院聘左宗纶为院长。抗战前,左宗纶在北平辅仁大学任经济系教授。抗战后到朝阳学院任经济学教授。北平和平解放后,人民政府接管朝阳学院,成立了中国政法大学,校长是谢觉哉,两个副校长,一个是李达,还有一个副校长是左宗纶……[详细] |
朱朗如,男,1927年2月出生。中华诗词文化研究所研究员、中华对联文化研究院研究员、湖北省楹联学会名誉理事、鄂州市诗词、楹联学会理事。1980年自太和高中语文教师退休后,一直在家利用休闲时间,从事诗词,楹联创作,间或写写散文,绘绘画,也参与一些社会文化活动,遂成一名业余文化工作者。 1997年7月受鄂州市诗词学会所聘,曾一度兼任鄂州市《灵泉》诗刊。 获奖情况 2004年10月至2007年12……[详细] |
汪馥萍(1892年———1974年),名祖焜,字拂尘,号焕藻,鄂州人,祖居燕矶镇百洪村,后迁居城关镇。 汪馥萍家中排行第五,少年时毕业于鄂城寒溪学堂,随之考入湖北省方言学堂。 当时,清廷腐败-,他加入孙中山先生创办的同盟会,并转入湖北省陆军小学学习军事,继升陆军中学,又以优异成绩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为该校第四期毕业学员。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武昌首义成功,汪馥萍任黎元洪的少校参……[详细] |
宋哲金 篆刻书法家 宋哲金,字长之,菜石,锲石斋主,男,1961年2月生鄂州市樊口长堤村,大学文化,高级美术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鄂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湖北东湖印社理事、政协鄂州市二、三、四、五届委员、文联一届委员、鄂州市书法家协会二、三届副主席、鄂州市松风印社一、二届社长。 宋哲金从小受长兄的良好熏陶和影响,喜欢写写画画。高中毕业后,对书法篆刻情有独钟,凡刊有书法篆刻作品的旧报旧刊,他都认真搜集,分类整理,……[详细] |
丁水林,男,1957年4月出生。1979年进原鄂城县委青年楚剧团(后为鄂州市楚剧团)从事戏曲表演开花和,在剧团参加了50多部(个)传统和现代戏曲的排- 是剧团主要演员之一和艺委会主任并被评聘为“国家三级演员”职,后于1999年到湖北顾地工作,离开剧团的二十多年自己凭着对文化艺术的挚爱仍坚持艺术实践和加强文艺理论学习。先后将近100个小品和其它曲艺节目搬上舞台、丰富各级类文化生活的同时也得到专家的肯……[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