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福建省 > 厦门市历史人物介绍5

厦门市历史人物介绍5

  田雪萍(1911~1986年),厦门人。民国26年(1937年)在上海圣约翰大学医学院毕业,获理学士,同时获得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博士。同年为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住院医师、住院总医师及助教。民国31年为北京中央医院妇产科主任,民国34年为北京大学医学院妇产科临床教授,民国38年为上海圣约翰大学医学院妇产科教授、上海宏仁医院妇产科主任。1953年起为上海第二医学院儿科系、妇产科教研组主任教授。1984年为上海围产期保健协作组顾问。他擅长……[详细]
  江文也(1910~1983年),原籍厦门,幼年随父到台湾。民国12年(1923年)赴日本留学,先在东京武藏高等工业学校电气工学科就读,毕业后考入东京音乐学校声乐科、作曲科。他创作的《台湾舞曲》参加1936年在德国柏林举行的第十一届奥林匹克音乐比赛,获银牌奖。民国27年,他从日本回国,任国立北京师范学校音乐组教授。民国36年,改任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教授。期间,创作大量乐曲,还整理编配100多首台湾民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音乐学院教……[详细]
  杨章熹(1909~1981年),又名杨纪庆、季庆,笔名宗裴。厦门人。民国15年(1926年)毕业于厦门同文书院,后到上海劳动大学就学,开始接受马列主义。民国21年在厦门、海澄参加中国反帝大同盟。民国23年在漳州开办世界语讲习班,同时参加芗潮剧社。民国25年,因国民党在厦门四处搜捕“共党嫌疑分子”,-南渡缅甸仰光,在仰光参与创办流通书报社及《南国生活》、《南国导报》等进步刊物。民国26年,为贯彻中共的抗日救国方针,曾先后发动组织并领导缅华……[详细]
  童晴岚(1909~1979年),厦门人。民国27年(1938年)5月厦门沦陷后,参加厦门青年战时服务团,被选为干事会干事兼总务。厦门青年战时服务团团歌《我们是钢铁的一群》作者之一。民国30年到广西、贵州任中学教师,发表大量诗作。抗战后辗转回厦门,改名童雨林,在省立中学执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厦门市文联副主任、厦门市文协主任。1954年调福建师范学院中文系任教。1953年参加中国民主同盟,任民盟福建省委委员,1960年参加中国共产党……[详细]
  廖素琴(1909~1971年),女,厦门人。幼年就学于鼓浪屿怀仁女子学校,后转学南京汇文女中,毕业后进入北京燕京大学,主修家政学,副修化学。民国19年(1930年),获理学士学位,后进入北京协和医学院营养师班学习。民国20年结业后留该院附属医院任助理营养师、营养师等职。民国24年抗日战争期间任上海儿童医院营养师,后历任贵阳医学院高级医事职业科营业学教师、卫生署公共卫生人员训练所办的公共卫生医师、护士、助产士等训练班专任营养学教师,负责举……[详细]
  陈式锐(1907~1990年),字心吾,号云悟,同安县人。民国15年(1926年)毕业于集美中学并升入福州协和大学,同年参加国民党。翌年北伐军入闽,被派回同安任国民党主任委员,同年秋转入厦门大学经济系。民国19年毕业于厦门大学,任厦门市党部指导员。翌年回集美中学执教并任厦门《华侨日报》总。民国21~23年任集美高级商业职业学校校长。民国22年创办《厦门日报》。抗日战争期间被派往缅甸,配合盟军作战。他依靠南洋广大华侨的支持,孤军苦斗4年,……[详细]
  谢仲怀(1907~1930年),又名李临光,厦门人。民国8年(1919年)就读于上海惠灵中学,毕业后考入上海光华大学。民国14年参加五卅惨案斗争,从中得到教育和锻炼。不久,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他在担任共青团上海沪南区委组织委员期间,深入各校指导团的活动,发展基层支部。民国16年3月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时,他积极配合,发动团员、青年参加运输和救护工作。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江苏省委秘书。同年11月在上海被捕,经组织多方营救获释。……[详细]
  吴深根(1906~1977年),厦门人。7岁时曾拜著名南音艺人许启章为师,专心致志学习南音唱腔及各种演奏乐器,包括琵琶、三弦、洞箫、二弦、品箫等,尤其洞箫演奏。20岁时已驰名于闽、台、港地区,深得弦友及广大听众的赞誉,与著名南音艺人纪经亩等高手齐名,为厦门南乐界的“四大金刚”之一。30年代初,曾与纪经亩、洪金水、林添丁等组织鹭江南乐研究社,并与他人为兴登堡、百代、胜利等唱片公司灌制了30多盘南音唱片,为国内最早的南音有声资料。50年代初……[详细]
  周寿恺(1906~1970年),厦门人。民国22年(1933年)获北平协和医学院医学博士学位。毕业后留该院担任医疗、教学工作。民国2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抗日救亡运动,曾先后担任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部内科指导员、战时卫生人员训练所内科主任。民国34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出任上海国防医学院内科主任、教授、教育长。民国35~36年,先后赴美国哥伦比亚医学中心、哈佛大学医学院考察。民国38年担任岭南大学医学院副院长、院长兼博济医院院长、内科教授……[详细]
  林绍洲(1905~1987年),厦门人。出生于台湾,上中学时因无法忍受日本侵略者的欺辱,从台湾转学到厦门集美学校。在学时就酷爱体育,参加篮球、田径、柔道等项运动。他投掷标枪曾突破50米大关,后因肩伤改练跨栏。民国18年(1929年),代表集美学校参加福建省第三届学校联合运动会,获田径高栏、低栏、铅球、铁饼4项冠军。30年代,参加全国第四至第六届运动会,蝉联3届110米高栏冠军。民国25年,作为中国选手参加在柏林举行的第十一届奥运会,尽管……[详细]
  何碧辉(1904~1994年),女,厦门人。民国21年(1932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并获医学博士学位,同年任南京中央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住院总医师。民国33年赴美国约翰·霍布金斯大学医学院及密执安大学医学院深造。翌年底回国,任南京中央医院妇产科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南京中央医院改为华东军区医院,她仍任妇产科主任。1956年改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妇产医院——82医院(后改称儿童医院)院长,1965年调任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副院长,一级……[详细]
  蔡春枝(1904~1972年),同安县澳头人。12岁入高甲戏班学艺,从打杂、跑龙套起步,20岁时已熟练掌握净角的表演技巧。民国16年加入天福顺高甲班。民国20年,天福顺改为金莲升高甲班,为该班主要净角,在戏剧界已稍有名气。1951年随金莲升高甲剧团到厦门。1954年剧团进行民主改革,他被选为团长。为了改变高甲戏净角重念不重唱,表现手法较单一的缺陷,他刻苦钻研,细心琢磨,努力使高甲戏净角表演唱念并重,丰富了表现手段,并于1954年获福建省……[详细]
  余怀安(1903年~?),厦门人。从小喜爱足球运动。民国10年(1921年)在鼓浪屿浔源中学读书时,参加第二届全省学校运动会,以5.7米成绩获跳远冠军,并获跳高第二名。民国12年5月,参加在大坂举行的第六届远东运动会,以5英尺9英寸(相当于1.8米)成绩获跳高冠军,为中国田径队夺得惟一的一块金牌。民国17年应聘为集美学校体育教师。民国18年在福建省学校联合运动会和民国20年的全国运动会福建省预选赛上,集美代表队创一批省纪录,获团体总分第……[详细]
  丘汉平(1903~1990年),海澄县新垵(今属厦门市杏林区)人,出生于缅甸。少时回国求学。获中国公学商学士及东吴大学法学士学位,后赴美国深造,获华盛顿大学法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暨南大学外交领事系系主任、海外文化部主任兼中学部主任,还兼任东吴大学、交通大学、中国公学教授,并在沪任律师。民国28年(1939年)回闽,先后任福建省政府委员兼福建省银行总经理、福建省政府财政厅长、驿运处长等职。民国36年返沪重操律师业,并当选国民政府-会委员……[详细]
  陈梦韶(1903~1984年),原名陈敦仁,同安县人。9岁随父往南洋,入私塾读书。15岁就读于寻源书院中学部。民国10年(1921年)入厦门大学教育系,获教育学士学位。毕业后,先后在厦门、龙溪、永安等地中学和师范学校任教务长及语文教师。民国34年秋,回厦门大学担任《中国语文》、《文字学》、《现代汉语》及《古代汉语》等门功课讲师、副教授。曾将《红楼梦》改编为《绛洞花主》剧本,鲁迅为这一剧本写了《小引》,称“佩服作者的熟于情节,妙于剪裁”。……[详细]
注:排名不分先后,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