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广东省 > 梅州市历史人物介绍12

梅州市历史人物介绍12

  梁宽,这个黄飞鸿的徒弟是真实存在的,他的家乡在梅州市梅县区。常常看到《黄飞鸿》里面,黄师傅的徒弟梁宽,自报家门总说:“梅州梁宽。”在所有的弟子中,黄飞鸿颇为看重梁宽,认为他能继承自己的衣钵;可惜梁宽命短,英年早逝时年仅二十五岁。清朝末年当中国农村经济在工业文明的冲击下迅速解体时,大批农民开始涌入城市,梁宽就是其中之一。这样的人物设置显然是电影的编导刻意为之,因为真实的梁宽是从小跟黄飞鸿一起长大的城市贫民。人物经历虽然剧本上对于梁宽这个人……[详细]
  金帆 (1916~2006.8.29)原名罗国仁、罗金帆,笔名克锋等。广东兴宁人。中共党员。1940年毕业于广州军医学校。历任广东游击队东江纵队医生,华南军区卫生部教育科科长,中央音乐学院音工团、中央乐团创作组专业作家。《词刊》编委、中国音协理论创作委员会会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36年开始发表作品。195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诗集《赴战壮歌》、《战士的歌》等,散文集《在红军长征的道路上》,故事集《红军不怕远征难》,叙事长诗《神奇……[详细]
  李明(1915-1949·7)原名张卓良,又名张汉超,到广西后化名李明,广东省兴宁县龙北区上官乡人,贫苦农民家庭出身。1934年,就读兴宁县立一中,阅读进步书籍,探索革命真理。 1937年, 辍学回家烧炭。后到以采小学任教,他组织妇女夜校,自编识字课本授课。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中共以采支部书记。1941年,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共梅县中心县委党员进行大搜捕,他转移到蕉岭、三圳交界的杏村小学任教。不久被捕,酷刑的折磨使他下肢骨折,但……[详细]
  李辉凡 (1933~)笔名古凡。广东兴宁人。中共党员。1956年毕业于哈尔滨外语学院俄语系,同年就读于哈尔滨外语学研究生班,1959年进修于苏联科学院世界文学研究所。1961年后历任中国科学院文学所、中国社科院外文所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及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外文所学术委员,中国俄罗斯文学研究会常委,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文学卷《外国文学评论》编委等。1959年开始发表作品。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文学·人学》(论文集)、《二十……[详细]
  高丽生(1917~1974)高丽生,乳名金水,广东丰顺人。父亲早逝,兄弟姊妹靠寡母抚育,少年时代时曾在村中牧牛。10岁时由高家公尝资助,入本村私塾读书。民国21年(1932)入读汤坑钟秀小学。民国23年考进潮州金山中学。因积极参加金中-,被开除学籍。抗日战争爆发时,高丽生在汤坑钟秀小学任教。在共产党人冯剑南影响下,参加青年抗日同盟会,与会员运用各种形式广泛开展抗日救亡活动。民国27年(1938)秋,高丽生跋山涉水,历尽艰辛,辗转到达延安……[详细]
  邓文钊(1908~1971)邓文钊,广东五华人。其先祖邓焦六,于清道光年间,在香港文武庙附近设元昌石行,承开石塘嘴至西营盘石山,承建筲箕湾、湾仔道、上环街市、石塘嘴等处楼房、马路达30多年,成为香港早期建筑业巨富。邓文田、邓文钊兄弟继承祖业,和睦相处。抗日战争开始,中共中央派廖承志赴港,设八路军办事处,邓氏兄弟甘冒风险,将自己经营的崇德堂进出口庄,作为办事处的通讯、联络站,接收、转运侨胞和国际友人捐赠的款项、物资,支援八路军、新四军。民……[详细]
  萧隽英(1901~1988)萧隽英,又名萧鹏魂,广东大埔人。因生父家贫而被卖给高陂镇萧锡传为养子。早年在高陂镇小学毕业后,跟人学医。民国6年(1917)春后,到潮安县城小学任教。民国9年8月到驻汕头市的粤军义勇军中任事。民国11年,陈炯明部背叛孙中山,邹鲁任孙大总统特派员,委萧任特派员公署机要处长。民国13年4月参加中国国民党。翌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其后,历任国民革命军东征军总指挥部惠州留守处主任、惠阳县农民协会主席、中共惠州地委书记、中……[详细]
  胡一声(1905~1990)胡一声,原名水庭,别号蔡若愚、何家烈,广东梅县人。出生于归国华侨家庭。早年在梅县梅州中学毕业。民国15年(1926)考入广州中山大学。同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曾返回家乡参与建立中共梅南区支部。翌年“四·一二”事变后,他与郑天保回梅县筹划农民武装起义,并任广东工农革命军(东路)第十团政治委员。起义失败后,他于民国17年秋转移至新加坡,旋被中共新加坡特委指派至印度尼西亚的泗水开展工作,并创办《侨声日报》。民国1……[详细]
  蒲风(1911~1942)蒲风,原名黄日华,学名飘霞、黄风,蒲风是他最常用的笔名,广东梅县人。蒲风幼时家贫,4岁丧父。14岁时入梅县学艺中学。此时国民革命军东征到达梅县。他常与东征军中的共产党员往来,不久参加共青团,并开始新诗创作,与同乡任钧结为亲密诗友。民国16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于民国17年秋到印尼,与党失去联系。但仍宣传革命思想,曾与人合作出版不定期刊物《狂风》。民国20年回国,同年秋初,考入中国公学大学部文史系读……[详细]
  罗欣然(1903~1931),又名增喜,古野镇培美村宫前人。在高陂仰文学校读中学时,欣然与旅穗进步学生多有书信联系,还阅读革命书刊,开始接受革命思想。民国14年(1925),他弃学从军,北征入闽。后回大埔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16年,国共0,国民党右派势力肆意捕杀共产党人、革命分子。欣然被派往韩江中游、埔西农村,秘密开展农民运动,组织农军、农会。“八一”南昌起义军南下闽西、粤东,他遵照党的“组织暴-动,迎接起义军”的指示,参加领导高陂暴-……[详细]
  吴康(1895~1976)吴康,字敬轩,号任书,别署锡园主人,广东平远人。年幼时随父耕读,勤奋好学。小学毕业后,赴上海复旦大学肄业。后返乡就读。民国6年(1917)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民国9年毕业后,任职于北大图书馆。“五四”运动后,曾与同学罗家伦、傅斯年、俞平伯等人创办《新闻》杂志,倡改革之风。他立志献身教育事业,执教于江苏无锡国文专科学校、厦门集美学校。民国11年(1922)回粤,应聘为广东高等师范学校文史部教授。民国13年,该校改……[详细]
  谢枢泗(1886~1972)谢枢泗,广东梅县人。父谢舜龄,是小商人。谢枢泗自幼从身为教师的祖父接受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清光绪三十年(1904)出国到暹罗(今泰国)谋生,初当店员。时值国王拉玛五世朱拉隆功锐意改革朝政,并在其后诏令续建自碧差武里府伸延到南部各府的铁路,以开发泰南地区。谢氏乃辞去店员工作,投身于承包铁路工程的公司。初任监工和事务经理,不久提升为碧差武里府至童颂地段铁路工程的总经理和巡检官,完工后于次年承建博他仑至大仑路段的隧道……[详细]
  黄粦传(1924~1966)黄粦传,艺名黄仪,广东大埔人。童年时受过当地民间音乐、戏剧的熏陶。12岁小学毕业后即进湖寮同艺国乐社学演汉剧,先后师从李祝三、詹欣、郭维政,年余即学会了《上天台》、《辕门斩子》、《韩文公走雪》、《百里奚认妻》等老生重头戏的唱腔。民国27年(1938)14岁参加梅县游艺大会演出,在《上天台》中饰刘秀,得行家的赞赏。民国32年(1943)黄辗转加入福建龙岩的汀龙剧社,拜前辈郭维政为师,终学得《群英会》、《击鼓骂曹……[详细]
  姚碧澄(1904~1966)姚碧澄,广东平远人。民国23年(1934)毕业于法国里昂大学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任中山大学医学院内科教授和附属医院院长。民国30年在昆明创办了私立碧澄医院,民国36年将医院迁到广州。1950年应广州市长朱光的邀请,到广州市立医院任院长。为了办好市立医院,他毅然将颇具规模的碧澄医院关闭,把全部设备、资金及自己的小汽车捐赠给市立医院。1953年广州市立医院和方便医院合并,成立广州市人民医院,姚碧澄任院长……[详细]
  李雾仙(1905~1962)李雾仙,女,又名凌莎,祖籍广东嘉应州(今梅县),出生于荷属东印度(今印度尼西亚)巴达维亚(今雅加达)。父亲李达寿,在巴达维亚经营凉茶、香烟等生意。因家贫,雾仙小时被送给邻居铁匠刘丁荣抚养,刘家对她甚为疼爱,送她进中华学堂读书。民国9年(1920)李雾仙回国。翌年考入梅县县立女子初级师范学校。民国12年毕业后,执教于恒业女子小学,在新文化运动思想影响下,走上革命道路。民国14年3月,革命军第一次东征进驻梅县后,……[详细]
注:排名不分先后,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