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广东省 > 梅州市历史人物介绍23

梅州市历史人物介绍23

  李桐生,松口人,马来西亚雪兰莪嘉应会馆创办人之一。生性聪敏,好读书,秉性慈和,侍亲至孝,当为乡里贤达所称许,卒以贫故,不克竟其所学,而引为终生抱憾之事!他虽幼年失学,然少怀大志,眼光远大,认为僻处乡里无大作为,乃背井离乡只身南来,初为商店学徒,暂作栖身。由于为人勤谨笃实,忠诚俭朴,不数年,得东主之提拨,经营锡矿,以他之干练,卓越之才诚,竟获厚利,后为发展私人业务,独资经营锡矿,所谋顺利,事业遂日见兴隆,富有以后,他十分重视后代培养,每自……[详细]
  胡曦 (1844—1907年),字晓岑,号壶园,兴宁兴城镇大巷里人,诗人、考据家、书法家。 胡曦出身寒微,天资颖异,6岁能诗,清同治十二年拔贡。几次乡试落第后,在家专心著述。一生诗作很多,有《湛此心斋诗集》12卷,《湛此心斋诗话》2卷。采用方言、谚语入诗,是其一大特色。他吸收民歌精髓,成为新派诗中的一员,《莺海花》一书,格调与山歌相仿,黄遵宪十分赞赏。后人称其诗“乃公度新派诗之先河”,与黄遵宪、丘逢甲并誉为晚清嘉应三大诗人。胡曦的《梅水……[详细]
  张学龄 (1889—1911年),兴宁永和大成乡人,黄花岗起义七十二烈士之一。张少年聪敏,志趣不凡。年稍长,从师习经史,博览群书,文笔纵横。时清末政治腐败,风气萎靡。他目击伤心,暗下决心,以改革为己任。一日,他感慨叹道:“大丈夫当立功异域,安能久事笔砚乎!”其时,族人张则通在梅县松口创办体育会,设分会于永和大成小学,以学习兵操、鼓吹革命为目的。学龄也在该校读书,不久加入同盟会。清宣统三年(1911年)三月二十九日,革命党人进攻两广总督署……[详细]
  杨仲兴(1694—1775年),字直延,梅城下市人。清雍正八年(1730年)中进士,授福建清流县知县。乾隆三年(1738年)改任广西桂林府兴安县知县。在任期间,深察下情,关心民间疾苦,广建社仓,备荒赈灾,疏通河道,修筑提防,因“功甚巨”擢升广西思恩府同知,再迁任江西瑞州知府。为官廉洁贤能,政绩卓著,受乾隆皇帝召见,并赐“貂皮药锭”以嘉奖。不久,转任福建延邵兵备道。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升迁湖北按察使。杨仲兴为官30余年,足迹遍及福建……[详细]
  姚雨平(1882—1974),原名士云,法名妙云。广东省梅州市平远县人,曾参与策划1911年广州黄花岗起义,后任广东北伐军总司令,出师北伐并取得胜利,为辛亥革命作出过重大贡献。姚雨平,1882年生于广东平远县大柘镇丰光村,1905年考入广州黄埔陆军中学,1907年加入同盟会,与朱执信、胡汉民等在香港策划黄冈起义。失败后由港返乡,与谢逸桥、温靖侯等集资创办梅州市梅县区“松口体育会”,培养军事人才。“松口体育学堂虽然只办了一期,但却为后来的……[详细]
  • 陈国凯
  陈国凯 (1933~2014.5.16)广东五华人。中共党员。毕业于广东五华安流中学。1958年参加工作,历任广州氮肥厂工人,广东省作协副主席、文学院主任,深圳《特区文学》主编。广东省作协主席,中国作协第五、六届主席团委员及第七届名誉委员,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58年开始发表作品。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文学创作一级。著有长篇小说《好人阿通》、《荒唐世事》、《都市的黄昏》、《大风起兮》,中短篇小说集《我应该怎么办……[详细]
  罗肃容(1913~1982.5),字潜奋,广东省兴宁县人。出生于华侨工商业家庭,其父早年到南洋经商,其母古氏亦于他3岁时离家去南洋,他随祖母相依为命。幼年读私塾,后入新学堂学习。临近高中毕业,其父欲扶持他接管家业走经商之途,但他立志求学,在师生的劝说下,置父母以断绝经济支持于不顾,毅然退去船票,回校攻读。从此他失去经济来源,仅靠祖母省吃俭用度日。后考上国立中山大学医学部,成为家乡山村读大学的第一人。1939年,毕业时因学业优秀,获中山大……[详细]
  • 戴恩赛
  戴恩赛(1892—1955) 长乐(今广东五华)人,清光绪十八年(1892)出生于香港。曾入读香港育才书社。民国2年(1913)上海圣约翰大学堂毕业,后就读北京清华留美预科学校。民国3年(1914)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国际法,民国7年(1918)获法学博士学位,毕业论文《不平等条约产生的影响》,被该校出版。同年回国,任广东军政府外交部秘书、政治组组长。民国10年(1921)任梧州市政厅厅长。民国10年(1921)3月与孙中山次女孙婉在……[详细]
朱师晦 寄生虫病和传染病专家 (19071995)
  朱师晦(1907.7.24~1995.3.31),男,丰顺县东留镇新美村新村人。1926年秋于潮州金山中学毕业后考入了广州中山大学医学院,毕业后留校任助教和医生工作。1936年任广州陆军总医院主治医师和检验室主任。1938年考取德国洪堡基金会奖学金,赴德国科伦医学院深造,1939年获德国医学博士学位。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朱师晦怀念祖国,毅然拒聘,历尽艰辛回到祖国,投入艰苦的抗战工作中。任中央军医学校(贵州安顺)副教授,广东光华医学院、中大……[详细]
  涂思宗(1897—1981),家名南垣,字负我,三圳镇黄沙坝人。1918年蕉岭中学毕业后考入孙中山麾下许崇智12统领部随营训练班,毕业后任见习官、排长,参加过讨伐桂系军阀及东征陈炯明。在东征期间,涂思宗任张民达师独立营中校营长,陈炯明许以少将官阶诱降,被断然拒绝。在兴宁合水圩,他部被陈炯明叛军包围,涂指挥全营激战突围,终于击败叛军,升为上校团长。据2007年5月24日《梅州日报》11版《五华农-动的领导人古大存》一文所载:1926年春荒……[详细]
  吴如孝(约1825-1864),广东嘉应州(今梅县)人。太平天国著名将领、顾王。自幼家贫,好学自励,通文墨,为人有智计。壮年,即外出谋生,在广州替十三行商人作会计,其时一些富家子弟颇轻视他,遂入广西经商。1851年1月洪秀全在广西领导金田起义,吴如孝即投身义军。起义后授职左一师帅,随军出征,转战广西境内。1852年7月他因功封赏丞相,随太平军进入湖南作战。12月攻克武昌,因功又擢升总制,率领左一军,成为太平军中自领一支部队的将领。185……[详细]
  杨士达(1903~1963年)广东大埔人。民国15年(1926年)震旦大学医学院毕业,赴法国进修获医学博士学位。民国17年回国,历任杭州仁爱医院医务长、杭州市立医院院长兼杭州市政府卫生科科长、浙江省医药专科学校教授,抗战初任浙江省第十六伤兵院院长。民国27年,任震旦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系教授。久寓吕班路(今重庆南路)206弄4号。上海解放后,与教授聂传贤、许帮宪等人带头参加震旦为军服务队,任大队长,赴嘉兴、海盐等地服务。1951年初,积极……[详细]
  (1851—1907)郑安寿,字音楼,清咸丰一年(1851年)出生。城东黄竹洋人。少时在乡读书,接受中国文化教育。及长,只身到马来亚,后与友人合资经营锡矿。因他精明干练,勤毅笃实,不久即大有成就。他虽积资巨万,但不追求个人享受。且生性任侠好义,专救人之急,济人之危。当时,怡保万里望一带之同乡数以千计,在他的帮助下,安然操业如常,不致被人欺凌而受生活颠连之苦。至今同乡相与谈论,犹慨然想见他的为人。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他与姚德胜共同……[详细]
  邱俊,号世杰,白宫四平村人。自幼聪颖好学,知书达理,受人喜爱。明朝永乐十五年(1417年)赴省乡试,中式第16名举人。甲辰(1424年)赴京殿试获三甲第9名进士,授河南道监察御史。在任时间对饱食终日无可事事的庸官、懒官敢于弹劾;对于鱼肉乡民欺压百姓的-给予有力打击。并着手清理积案,特别是对那些冤假错案,敢于平反,得到上司好评和民众拥戴,旋升福建按察司副使。时值福建连遇天灾,民不聊生,盗贼四起。他到任后,对盗贼区别对待,该剿的剿,该安抚的……[详细]
  颜鸣臬(生卒年月不详)字丹崖,梅城中华街颜屋人。清乾隆十三(1784年)戊辰科武进士,官至福建台、澎、漳、汀总兵,诰封武显将军。其弟颜鸣汉(生卒年月不详)字济川,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癸未科武进士,官至福建水陆提督,诰封威振将军。兄弟俩文韬武略,在城中传为佳话。兄弟俩由于胆识、智慧过人,历任军职,累建奇功,曾受朝廷各种嘉奖。颜鸣臬退役后居住在家,以读书写字为乐。卒后葬梅江三角地。颜鸣汉登进士后,由宫廷侍卫授西安州都司,再升甘肃镇海堂……[详细]
注:排名不分先后,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