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广东省 > 梅州市历史人物介绍4

梅州市历史人物介绍4

  • 李士淳
  (1585—1665)李士淳,号二何,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生于梅县松口洋坑祥安围。自幼聪颖过人,十二、三岁能下笔千言,为时人所称羡。十九岁考中秀才,明万历三十七年己酉(1608年)中解元。时朝政衰败,民不聊生。梅县境内,遭天灾,发生大饥荒。李二何目睹灾情,内心极为难过,与邑中0共商平粜赈民办法、首先捐出自己赴京会试的津贴花银,兑换官谷,散赈饥民。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他有感于梅溪(松口)出口处“山川文峰欠佳”,集资兴建元魁塔……[详细]
  • 吴六奇
  吴六奇(1607~1681)吴六奇,又名吴钩,字鉴伯,号葛如,梅州市丰顺县丰良镇南厢大衙人。幼曾读书,青少年时嗜-,致倾家荡产,行乞他郡,从此交结了不少江湖朋友,并熟悉山川夷险。明末,广东农村义民四起,吴六奇趁机在丰顺起义。他训练兵勇,歼山寇张义斌等人,声势大振,被南明永历帝任为总兵,以舟师踞南澳。清顺治五年(1648),清兵由福建打到广东,六奇投降清兵,为清兵作响导,招徕旁邑。顺治十年,清潮州总兵郝尚久反清复明,声势浩大,清靖南将军喀……[详细]
  • 魏中天
  魏中天(1908-2010),横陂镇联长村人。1926年入黄埔军校第六期学习,返乡参加农民运动,之后赴上海艺术大学半工半读。1930年创办“青年文友社”出版《文友》。1933年赴福州参加反蒋活动,“闽变”失败后往上海,不久赴日本早稻田大学攻读新闻专业。抗战爆发后返国,任中国文化馆总,中国航空协会秘书兼《航空月刊》主编,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文化活动。1939年赴韶关任《广东民众》及《广东兵役》主编。1942年赴重庆受训后,任中央出版事业社管理……[详细]
  • 温鸣剑
  温鸣剑(1907—1991),名洪生,字明敬,号佐慈,梅县丙村镇红光村人。自幼聪明好学,酷爱武术。1925年在梅州中学就读高中二年级时,正值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革命思潮高涨,温鸣剑毅然投笔从戎,考入黄埔军校潮州分校学习。毕业后,任国民革命军某部指导员,参加第二次东征。1928年考入广州中山大学,1930年转考入北平陆军大学。毕业后任国民党第一集团军总参谋部中校参谋。后应国府陆军大学校长黄慕松的邀请,到南京任该校教官。在“陆大”,由学校保……[详细]
  • 温生才
  (1870—1911)温生才,梅县丙村红光村人。辛亥革命红花岗四烈士之一。生于清同治九年(1870年)。早年在镇平(今蕉岭县)读书。后赴广州投军。因目睹清政之腐败,乃洁身引退,转赴香港改习修理机械。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温生才往南洋谋生,在新加坡当锡矿工人,后又在吉隆坡钟表店当工人。因孙中山到南洋宣传革命,对其思想影响很大,常怀忧国忧民的伟大抱负,立志投身革命。光绪三十二年(1907年)在霹雳埠加入同盟会。宣统三年(1911年)春归……[详细]
  • 余俊贤
  余俊贤(1901—1994),家名其英,别号一帆,平远县坝头上竹园村人。由于父亲早逝,家境所迫,余俊贤高小毕业尚差1年便辍学,在其叔父经营的盐米商号帮工,靠些微收入,以减轻家庭负担。1年后再返校学习,始得完成高小学业。后来,考入平远中学就读。1923年考取国立广东高等师范学校(后改为广东大学继改为中山大学)文史学科。在学期间,经常聆听孙中山关于-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等方面的演讲,深受孙中山思想影响,于1925年3月12日,……[详细]
  • 谢英伯
  谢英伯(1882~1939),广东梅县人,生于清光绪八年(1882)五月二十九日。7岁入本村私塾读书,16岁开始学英语,翌年考进香港皇仁书院,接受西洋教育。谢英伯从小受其父亲的影响,爱自然,喜欢旅行,好历史,特别对新闻事业有浓厚的兴趣。他在皇仁书院就读三年之后,就回广州从事他喜欢的新闻事业,开始了他的办报生涯。义和团反帝-被帝国主义和腐败的清政府镇压下去之后,清政府与十一国代表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激起爱国的仁人志士在国内和日……[详细]
  • 钟明光
  钟明光(1881~1915)钟明光,字达权,广东兴宁人。家境贫苦,父亲钟其祥,早年去世。兄弟4人,他居最小。妻陈氏,有子女各一。自幼由母廖氏抚养,家境虽贫困,仍竭力让钟明光求学。自是钟明光勤苦读书,课余之暇,喜读古代英雄传记,每读到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常常掩卷叹息。时值饥荒,家境益窘,于是弃学改习商贩,只身跋涉江西、福建、湖南等省行商。20世纪初,钟明光离乡出国,到东南亚谋生,在马来亚霹雳州的暗邦当矿工。其时,钟因痛心于祖国内忧外患,毅然……[详细]
  • 魏崇良
  魏崇良(1909-1982),字建鹤,号雄球,横陂镇近江村人。幼年喜读经书。19岁考取省立梅州中学。中山大学理科肄业后考取黄埔军校第六期步兵科毕业,旋考入中央航空学校第一期。毕业后留校服务多年,又被选派留学英国皇家空军。返国后,先后任飞行员、教官、队长等职。1943年,日机空袭重庆时,他任第一路军副司令,亲自指挥战机,击毁敌轰炸机1架,之后任第二勤务大队长。1946年空军总部成立,任少将人事处长。对空军人事制度、近代空军管理程序,以及教……[详细]
  • 张辅邦
  张辅邦(1901-1972),字卫苍,棉洋镇竹坑村人。1924年冬考取黄埔军校第三期步兵科,主编《黄埔潮》校刊,留任军校特别党部执行委员,组织孙文主义学会。1926年参加北伐,任中尉排长。攻克南昌之役,奉命先期潜入策反建功。1927年,任营指导员兼雩都县县长。8月,调任三十二军六十九师团指导员,后调任五华县县长。1928年,在江苏省政府和省党部任职。同年冬,调任第二集团军先遣员、少校营长、湖北通山县县长。1930年,调任南京中央军校调查……[详细]
罗香林 著名历史学家 (19061978)
  • 罗香林
  罗香林 (1906—1978年),字元一,号乙堂,兴宁宁新水楼村人,华侨史专家、著名历史学家、客家研究开拓者,为梅州八贤之一。1931年开始从事粤北客家民族考察,著有《客家研究导论》。1932年,任中山大学校长室秘书兼广东通志馆纂修、暨南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山图书馆馆长兼中山大学教授,1945年任广东省政府委员兼省立文理学院(现华南师大)院长。1949年6月移居香港,任教于香港文化专科学校、广大书院、新亚书院和香港大学,后任香港珠海书院文……[详细]
  • 张资平
  张资平(1893-1959),原名张秉声,曾用名张伟民,化名张声,广东梅县东郊乡东街村人。著名作家。清光绪十九年(1893)5月24日生。出身书香之家,其父为前清秀才。光绪二十三年(1897),5岁始读《论语》,9岁进本村蒙馆,10岁离开私塾,由父教读《左传》。光绪三十年(1904),其父在家乡廖屋岗开设私塾,遂随父攻读。光绪三十二年(1906)春,进广益中西学堂就读。毕业后,考入梅县东山初级师范学堂。宣统二年(1910)9月,入广州高……[详细]
  • 张振勋
  张振勋,字弼士,号肇燮,广东省大埔县人。咸丰六年(1856),由于家乡发生严重灾荒,15岁时便只身到荷属东印度(今印尼)首府巴达维亚(今雅加达)谋生。1860年开始,他在东南亚白手起家从无到有大办实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后成为东南亚华侨中首屈一指的巨商。从1890年起,他又将大量资金移入中国,先后在国内创办广州亚通(织布)公司、广东靖海门农工商矿局、广西华兴三分银矿公司、平海福裕(盐业)公司、惠州福惠玻璃厂、开平重矿公司、雷州垦牧公司、……[详细]
张炎元 民国陆军中将 (19042005)
  • 张炎元
  张炎元(1904—2005),字炳华,广东梅县人,黄埔军校第二期毕业,后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留学,后又入庐山中央军官训练团将官班、陆军大学将官班甲级第二期毕业,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中国国民党情报局局长,1952年赴台湾。人物生平张炎元,1925年秋任国民革命军海军安北舰党代表。1927年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六师七十七团副团长。曾加入共产党,后与组织失去联系。1927年春被保送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同年冬离开苏联,避居港澳。1928年夏赴……[详细]
  • 黄百韬
  黄百韬(1900—1948),又名黄伯韬,字焕然,号寒玉,祖籍广东梅县,汉族客家人。国民革命军将领。国军陆军上将,兵团司令官。初在江苏省防部队任排长、连长。被奉系军阀张宗昌俘虏后,投靠奉系,升任旅长。张宗昌被蒋介石消灭后,投靠蒋介石,任国民革命军第41师师长、冀察战区参谋长、国民革命军司令部高参、第三战区参谋长、陆军中将、中华民国陆军第二十五军军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华民国国军第七兵团司令。1948年11月22日在淮海战役中阵亡。194……[详细]
注:排名不分先后,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