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广东省 > 梅州市历史人物介绍10

梅州市历史人物介绍10

  陈文阶(1874~1945),原名士献,字式琛,湖寮镇莒村人。其少时因家贫,未正式进学堂,只在其父执教之私塾旁听。惟其生性聪慧,很快粗通文字。为谋生计,他18岁离家南渡星马,初在星洲大兴当学徒,月薪仅两元半。他克勤克俭,工余常为店伙做些洗衣等杂活,颇得店主及工友垂爱,不几年,升为首席柜面。数年后稍有积蓄,便独自经营生意,从小到大,直至与星洲侨贤张运卿合创大利当于马来亚芙蓉,自任经理,因其信誉卓著,生意日隆。民国12年(1923),他在雪……[详细]
  房延凌(1903~1972),又名苑林,延龄,化名达人,祖籍银江镇坑口村玉尺坑。民国6年(1917),他前往印尼。民国13年,他获张裕葡萄酒创始人张弼士赞助,回国赴上海就读复旦大学附中;毕业后考入上海政法大学,后转入上海大学。民国14年,他秘密参加共产主义青年团;翌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五四”运动期间,他是上海市虹口区指挥成员之一,常与周恩来、瞿秋白、陆定一、潘汉年等接触。民国16年,延凌被捕,后经组织营救获释。“八一”南昌起义受挫后……[详细]
  范凌云(1898—1985),大东乡泮溪村人。出身贫苦,10多岁开始学雕刻,先后在福建省平和、漳州、龙海等地从艺。他心灵手巧,刻苦学习,终于成为有名的雕刻师。民国7年(1918)和民国18年他先后两次去台湾剑潭寺等地从事雕刻(“剑潭寺”传说是郑成功收复台湾后游览此地,宝剑跌落水潭,后人为纪念此事而建的),为不少大型建筑、名胜古迹、庵堂庙宇、房屋椽角门楼等装饰雕刻了花卉、人像、神像、鱼禽、鸟兽等。他的技巧独创一格,凝聚了南方雕刻的细腻和北……[详细]
  吴思立(生卒年不详),字叔礼,福建省南平县(市)人。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以选贡任大埔县知县。在任4年,尚德体民。有关民生利害,尽力兴革;凡县城、县署、学舍、仓库、社坛,有所颓圮,尽行修复。又念大埔自开县以来尚无地方志书,为使后人能追往而开来,遂倡撰《大埔县志》,与教谕(学官)陈尧道、训导(副学官)邹一麟等,于嘉靖三十六年(1557)共成其事,于是大埔遂有开县后首部志书。吴于大埔任期届满后,擢升广西省全州知州。……[详细]
  刘育民(1897—1986),原名刘树乔,别号刘建勋,刘亮,-镇中兰村人。少年时,就读于潮州金山中学、汕头石中学。民国7年(1918)秋,东渡日本,初就读东京预备学校,民国10年,进日本东京高等师范。民国15年至民国17年,进日本教育专修科攻读教育。民国17年返国,在中山大学从事日文翻译,后又到燕塘军校担任日文教官。民国18年至民国21年,任广东省教育厅督学。民国21年以后,历任中山大学附属小学主任、助理秘书、庶务部主任等职。广州沦陷后……[详细]
  杨文振,号东川。百侯侯南人。乘时季弟。少聪颖,过目成诵,经史百家无不通。为文奥衍闳博,自辟门户。年未冠,学使惠士奇见而奇之,许为岭南名士。乾隆元年(丙辰,1736)举于乡。十年(乙丑,1745)成进士。授刑部安徽司主事。甫莅事囊锥颖出,上官皆器重之。越一年以疾假归里。家居数载,勤定省,敦友于,乡无间言,排难解纷以严见惮。屡息族中讼狱。子弟不率者,严责之,又从而训诲之,冀其复于善而后已。卒年四十有一。子为龙乾隆三十年举人,官四川彭县知县。……[详细]
  杨国璋,字璧臣。百侯人。光绪元年(1875)举乡试第四,明年丙子成进士,丁丑(光绪三年)殿试户部主事。陕西清吏司行走。薄宦京师,生事日绌,会省亲南返,潮人延主金山书院。尝曰:“作文之道,必以礼义为主,而后词采有所附,考据有所归。”闻者以为知言。官京城时与南海戴鸿慈、番禺吴道镕以正学相砥砺。二人皆同年,昕夕过从,相得甚欢。国璋供职户部先后十余年,中间有南洋之役,回国后亦再返再上,不常住京师。庚寅复入都门,辛卯(光绪十七年,1891)充顺天……[详细]
  刘旭辉(1906~1995),字日华,别字复之,湖寮镇新寨村人。旭辉初进湖山官学,继入县立大埔中学,毕业后,得其兄资助,负笈上海,攻读政治、经济。民国18年(1929)夏,考入上海大同大学。9月底,罗卓英电召命其担任陆军十一师中校秘书。民国21年春,旭辉承介至陆军十八军军长陈诚幕府,因勤奋尽职,旋即升为上校科长、代书记长和十八军司令部机要室主任,随军入赣,获多次嘉奖,由军司令部派往日本留学,初进中央大学经济科,结业后复进东京帝国大学法政……[详细]
古宜权 革命烈士 (19061932)
  古宜权(1906~1932)字克灵、健愚,广东省五华县梅林镇优河村人。1924年入黄埔军校第二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参加北伐。1927年初回五华组织农民武装。大革命失败后,参加创建八乡山革命根据地。1929年后任东江红军第四十六团团长,红十一军教导团团长,东江红军独立师第二团团长。后在普宁战斗中牺牲。古宜权生于贫农家庭。幼读私塾,后在三江学校毕业。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发动同学-,组织同学上街-、演讲,声援北京学生。“……[详细]
  范剑江(1899~1952),幼名应兆,号金刚,三河镇梓里村人。剑江先后就读梓里公学、汕头市商业专门学校、广州市无线电专门学校、广州市民大学。在广州市民大学商科读书时,其四兄范汉杰在粤军任团长,调剑江任上尉军需。民国14年(1925),范汉杰任第四军第十师第二十九团团长,调剑江任该团少校军需主任。剑江曾参加东征讨伐叛将陈炯明及南路讨伐邓本殷之役,民国15年8月随师北伐参加攻打汀泗桥、贺胜桥及武昌等战役,后又随部入赣参与德安马回岭之战。蒋……[详细]
  李俊成(1914~1960),曾用名万戈、李凌、鲁克,高陂镇陶溪村龙山人。民国10年(1921)起,他先后在家乡育才学校、高陂小学等学校读书。民国22年7月,在高陂公立学校教书。当时陶行知在百侯中学施行生活教育,设立艺友师范班,他弃教报考艺友师范班被录取,学习了1年。民国23年11月赴广西南宁,在国民基础教育研究院研究班攻读。民国24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负责共青团南宁市委的工作。民国25年春,成为中共党员。在广西,他组织学生……[详细]
  吴沧桑(1906~1936),名经界,字行,-镇小麻村竹洋人。沧桑年十五,走潮州依其叔,司广和昌库务。其后广和昌以逋负过多倒闭,其叔稼荪远走南洋,沧桑陷缧绁数月。自后回里养晦,肆力于学,日则闭户攻读,夜则谈经论史,督教诸弟。民国14年(1925),沧桑只身赴穗,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卒业后,他参加北伐,受委为排长,隶东征第一军何应钦麾下,攻略闽浙,进据沪江。攻成罢战,他被选送入湖南讲武堂深研兵学;旋以优异成绩,以中校衔考入北平陆军大学第九……[详细]
  何寿田(1888~1948),号季威,湖寮镇双坑村人。他4岁丧父,幼读史经,进修于汕头金山中学。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寿田东渡日本就读成城中学,后经邹鲁介绍入同盟会,转学到东京高等工业学校。在学期间,承邹鲁电邀回国投身辛亥革命,寿田遂弃学与萧冠英、廖志人等联袂返回南京,追随黄兴,在津浦路迎击清军张勋部,固宿一役告捷,荣获勋章。寿田念民国伊始,尤赖工业之振兴、兵器之发展,故复渡日本继续深造,至民国5年(1916)毕业于东京工业大学。……[详细]
  何渠若(1920—1973),原姓蓝,名克纯,又名蓝峋,湖寮镇圣塘村人。父务农,亦曾当过小学教师。生母早故,童年生活相当艰苦,从小就帮做家务劳动和下地干活。上高小时也帮人做短工。民国24年(1935)考进了大埔中学,看了诸如《少年漂泊者》、《鸭绿江上》和苏联的《铁流》、《士敏土》,邹韬奋主编的《生活》、鲁迅主编的《海燕》等书,开拓了视野,革命思想得到了启蒙。抗日战争爆发后,京、沪、津、穗的大埔籍师生,纷纷返回家乡,参加家乡的抗日救亡运动……[详细]
  杨缵烈,号前村。百侯侯南人。乘时弟也。由拔贡生举乾隆元年(丙辰,1736)顺天乡试。十年(乙丑,1745)会试以额溢列明通榜。授和平县教谕。自为诸生,与兄乘时、弟文振每试辄列前茅,才名籍甚。学使惠士奇聘至各郡阅卷。索其全稿,亲为之序。县令蔺壔延修邑志。考献徵文时称该洽。主讲琼州苏泉书院,勤于讲解,严立课程。教人读书以四书为主,其余经史必约之以四书然后为有用。士多从之。缵烈于诗文外兼研究金石,尝登明昌塔。卒年六十有六。……[详细]
注:排名不分先后,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