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约前305~前230)赵国苦陉(今定州邢邑)人。赵惠文王十六年(前283),廉颇领兵攻齐,大败齐军,官拜上卿。后屡次战胜齐、魏等国,以勇敢善战闻名于诸侯。渑池(今河南渑池县西)之会,秦王欲羞辱赵王,被蔺相如以大智大勇挫败,相如亦因此官拜上卿,地位高于廉颇。廉颇不服,多次欲欺辱相如,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再-让,最终感动廉颇,亲自上门负荆请罪,将相和好,两人结为刎颈之交。公元前260……[详细] |
祖冲之(公元429年─公元500年)是我国杰出的数学家,科学家。南北朝时期人,汉族人,字文远。祖冲之从小接受家传的科学知识。青年时进入华林学省,从事学术活动。一生先后任过南徐州(今镇江市)从事史、公府参军、娄县(今昆山市东北)令、谒者仆射、长水校尉等官职。其主要贡献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三方面,首次将“圆周率”精算到小数第七位,他提出的“祖率”对数学的研究有重大贡献。人物生平家世背景祖……[详细] |
宋太祖赵匡胤(927.3.21—976.11.14),祖籍涿郡(今河北涿州),宋朝开国皇帝,史称宋太祖,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统帅。 公元755年(唐玄宗天宝十四年),中国这块宁静的土地上发生了安史之乱。 唐王朝的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杨贵妃养子安禄山和平卢兵马使史思明,以诛宰相杨国忠为名,率所部及同罗、奚、契丹、室韦、突厥兵15万,号称20万之众,发动兵变。一时间狼烟四……[详细] |
蜀汉昭烈帝刘备(161—223)字玄德,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人,据说是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公元221—223年在位。政治家,庙号烈祖。蜀汉昭烈帝刘备(161-223)东汉汉灵帝末年,刘备因起兵讨伐黄巾军有功而登上汉末政治舞台,三顾茅庐后始得诸葛亮辅佐。 汉建安十三年(208年)与孙权将周瑜等大胜曹操于赤壁,其后得到荆州五郡,后又夺取益州。夺取汉中击退曹操后,刘……[详细] |
宋太宗(939~997年)赵炅,汉族,本名赵匡义,后因避其兄宋太祖讳改名赵光义,即位后改名炅。父亲赵弘殷,追赠宣祖,母亲杜太后。在其兄弟中,除去早夭者,太宗排行居中,比太祖小12岁,比秦王赵廷美大8岁。太祖驾崩后,38岁的赵光义登基为帝,在位共21年(976~997年),至道三年,59岁去世,庙号太宗,谥号至仁应道神功圣德文武睿烈大明广孝皇帝,葬永熙陵。是宋朝的第二个皇帝。22岁时,参……[详细] |
蔺相如(生卒不详)传为今曲阳县相如村人。曾为战国时期赵国宦者令缪贤舍人。赵惠文王时,得楚人卞和所献玉璧。秦昭王闻后,遣使给赵王一书称:愿以15座城换取和氏璧。赵王拿不定主意,送和氏璧,怕秦国不给赵15座城,不给和氏璧,又怕秦国以此为借口出兵攻赵。就在赵王左右为难时,宦者令缪贤向赵王推荐自己的门客蔺相如。由蔺相如奉玉璧去秦国,蔺相如到了秦国把玉璧献给了秦王。秦王十分高兴,却不提15座城之……[详细] |
卢照邻(约636~695后)唐代诗人。字升之,自号幽忧子。幽州范阳(治今河北涿县)人。与王勃、杨炯、骆宾王并称四杰(见初唐四杰)。卢照邻年少时,从曹宪、王义方受小学及经史,博学能文。初为邓王府典签。极受邓王爱重,比之为司马相如。高宗乾封(666~668)初,出为益州新都尉。秩满,漫游蜀中。离蜀后,寓居洛阳。曾被横祸下狱,为友人救护得免。后染风疾,居长安附近太白山,因服丹药中毒,手足残废……[详细] |
李延年,?至约公元前90年,汉武帝时造诣很高的音乐家,中山人(今河北省定州市),出身倡家,父母兄弟妹均通音乐,都是以乐舞为职业的艺人。李延年不但善歌习舞,且长于音乐创作,他的作曲水平很高,技法新颖高超,且思维活跃,他利用张骞从西域带回《摩诃兜勒》编为28首“鼓吹新声”,用来作为乐府仪仗之乐,是我国历史文献上最早明确标有作者姓名及乐曲曲名,并用外来音乐进行加工创作的音乐家。后称他是奸佞之……[详细] |
颜元(1635年—1704年),清初儒家、思想家、教育家,颜李学派创始人。原字易直,更字浑然,号习斋,直隶博野县北杨村(今属河北省)人。颜元一生以行医、教学为业,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教育思想,主张“习动”、“实学”、“习行”、“致用”几方面并重,亦即德育、智育、体育三者并重,主张培养文武兼备、经世致用的人才,猛烈抨击宋明理学家“穷理居敬”、“-冥想”的主张。其主要著述为《四存编》、《习斋……[详细] |
孙承宗(1564~1638)字稚绳,号恺阳。高阳西庄村人,晚年居县城南街。13岁应童子试,成绩优异。28岁辑《高阳志略》。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应乡试中举。乘赴大同任教机会,登恒山、渡桑干河、走飞孤(在今涞源县北),行程千里,遍历大宁三卫,沿途访察戍边将士,周行边垒,绘制防御地图,借以通晓边防军事。万历三十二年(1604)考取进士第二名,授翰林院编修。历任左春坊中允、左谕德、司经局……[详细] |
阳城(约735~805)字亢宗。定州北平(今顺平)人,徙陕州夏县,家世为官。好学,但贫不能得书读,求为隶,在集贤院当差,常窃集贤院的书来读,昼夜不出户,6年间无所不通。后来考中进士,但他不愿为官,与弟阶域隐居中条山,年长不肯娶妻,弟亦不娶。里中有争讼事,不找官府衙门,而找阳城解决。有个人偷了阳城家的树,阳城不愿见盗树人,怕他感到难堪,无地自容,所以他从不在盗树人门前经过。阳城家里正等米……[详细] |
李夫人,生卒年不详,中山(今定州)人。汉武帝妃。李夫人生的云鬓花颜,婀娜多姿,尤其精通音律,擅长歌舞。她的哥哥李延年能作曲填词也能编舞,是一个杰出的艺术人才。她的弟弟李广利则是一个平庸之辈。后来都因她的裙带关系,李延年被封为协律都尉,李广利则贵为贰师将军,封海西侯。当时李延年是汉宫内廷音律侍奉。一日,李延年为汉武帝唱新歌: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详细] |
慧能(638~713)亦作惠能。俗姓卢。范阳(今涿州人)。其父是一位官员,被贬到岭南,落籍新州(治今广东新兴)。慧能幼年丧父,与寡母又迁至南海,因家境贫寒,稍长以卖柴为业养母度日。他虽不识字,却悟性极强,一次听人诵《金刚般若经》便心有所感,发愿学佛。24岁时,他辞家往蕲州黄梅(今属湖北省),投禅宗五祖弘忍门下作“行者”。慧能初到蕲州,弘忍令慧能在寺内做劈柴舂米等劳役,在僧众中地位很低,……[详细] |
女英:中国上古人物,华夏族,帝喾的孙女、帝尧的次女、帝舜的妻子。因出生于伊祁山(今河北保定顺平),而姓伊祁氏,是五帝之一帝喾的孙女、唐尧伊祁放勋的女儿,与姐姐娥皇同时嫁给了虞舜姚重华。舜父顽,母嚣,弟劣,曾多次欲置舜于死地,因娥皇、女英的帮助而脱险。后舜帝南巡苍梧而死。二妃千里寻夫,知舜已死,抱竹痛哭,竹上生斑,泪尽而死,因称“潇湘竹”或“湘妃竹”。她又称女莹、女匽,姓伊祁氏,和姐姐娥……[详细] |
张世杰(?—公元1279年),涿州范阳(今属河北范阳)人。宋末抗元名将,民族英雄。太傅,枢密副使,封越国公。与陆秀夫、文天祥并称“宋末三杰”。先后拥立南宋二帝,誓不降元,最终兵败崖山海战,因飓风毁船,溺死于平章山下。张世杰墓,位于斗门县井岸镇黄杨村。墓座西朝东,占地616平方米,三重回岭,两道曲折的左右摆手,三级拜台,金井,一对墓表,前有兜士。墓为灰沙所造,墓碑用青石,碑文:“宋太傅枢……[详细] |
赵德昭(951年—979年),字日新,宋太祖赵匡胤次子 ,母孝惠皇后贺氏。 乾德二年(964年),任贵州防御史。开宝六年(973年),任兴元尹、山南西道节度使、检校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太平兴国元年(976年),改任京兆尹,兼任侍中,封武功郡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加任检校太尉。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因受宋太宗训斥,自杀而死。死后追赠中书令,追封魏王,赐谥号懿。后改封吴……[详细] |
佟麟阁(1892~1937)原名凌阁,字捷三。高阳边家务村人。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经人介绍在县公署当缮写员。1912年投笔从军,在冯玉祥部下当兵。历任连、营、团、旅长等职。1925年任冯玉祥国民军第十一师师长。1927年驻军天水,任陇南镇守使。1928年10月,任国民政府陆军第三十师师长。1930年中原大战爆发后,任新编第一军军长兼第二十七师师长,参加反蒋阵线。失败后,退隐于山……[详细] |
李鸿藻(1820~1897年),字兰荪,号石孙、砚斋,河北保定人。同光年间的“清流领袖”,晚清主战派重臣之一。咸丰二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督河南学政。同治元年,擢侍讲,深受西太后信任,累迁内阁学士,署户部左侍郎。四年,擢都察院左都御史,加太子少保。光绪二年,命兼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反对崇厚擅订《里瓦几亚条约》。历任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调吏部尚书。光绪二十三年以病乞假,旋卒,年七十八……[详细] |
王二小(1929~1941)涞源上庄村人。其父王贵给地主家当长工。1939年入秋时,多天连阴雨,粮食歉收。第二年春天,其父、母、兄相继饿死,王二小背一小卷破被子,沿街乞讨。1941年王二小在狼牙口村的李庄给刘家放牛,经人介绍加入儿童团,他常常一边放牛,一边帮助八路军放哨。1941年秋季的—天,日军来“扫荡”,走到狼牙口的山口迷了路。敌人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便强迫他带路。当时,狼牙口村……[详细] |
陈亚夫(1914~1990)满城西苟村人。1929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8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32年任中共保定特委中心支部组织委员、护济会会长,在求学期间因宣传抗日救亡,发动群众抗捐抗税,三次被学校开除。1933年满城县党组织被破坏后,国民党当局三次武装抄家缉拿陈亚夫。陈辗转于平津冀晋地区坚持地下斗争。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陈亚夫组织起一支500多人的抗……[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