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偃(?——629年),姬姓狐氏,字子犯,因是晋文公之舅,又字舅犯、咎犯。春秋时晋国大夫,生年不详。论其生世,《国语·晋语四》载:“狐氏出自唐叔。狐姬,伯行(狐突字)之子也,实生重耳。”史家考:“狐氏出自旧族,与周同姓,姬太伯居于戎,故以狐为氏。”(见载《中国史研究·论春秋中山与晋国的关系》)可见,春秋时白狄部中山国之狐氏,是周王朝姬姓宗族融于白狄部族的一支,是唐侯叔虞之后裔。到晋献公执政时,迎娶……[详细] |
王翰(《旧唐书》作王瀚),唐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市)人,著名诗人。闻一多先生《唐诗大系》定工翰生卒年为公元687至726年,并未提出确切的材料依据。据两唐书本传,王翰少年时豪健恃才,性格豪放,倜傥不羁,登进士第后,仍然每日以饮酒为事。其登第的时间,《唐才子传》云为景云元年( 710年),徐松《登科记考》云为景云二年。徐松所考,不为无理,今人傅璇琮先生《唐代诗人丛考·王翰考》以之为景云元年登第。《旧……[详细] |
李存信(862-902年)本姓张污落,其父张君政,回鹘怀化郡王李思忠之部人。聪敏多计,少善骑射,能四夷语,通六蕃书。 从李克用平定黄巢,屡有功勋,晋王李克用收为养子 。大顺元年,迁马步军都指挥使,与李存孝击破张浚军于平阳。李存孝谋反既诛,以为蕃汉都校,讨伐李匡俦,招降赫连铎、白义诚,从伐王行瑜,积功官至检校司空、郴州刺史。李克用遣将救朱宣,李存信屯于莘县,为罗弘信所击,大败,遗亡晋王亲子落落……[详细] |
乔琳(?-784年),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唐朝宰相。乔琳进士及第,历任成武县尉、监察御史、巴州司户、南郭县令、果绵遂三州刺史、大理少卿、怀州刺史等职,曾先后进入郭子仪、张献诚、鲜于叔明的幕府。唐德宗继位后,乔琳拜相,授御史大夫、同平章事,但无宰相之才,被罢为工部尚书。朱泚之乱时,乔琳随唐德宗出幸奉天,改任吏部尚书。兴元元年(784年),乔琳以老迈为由,与德宗分手,并削发为僧。但却被朱泚追回长安,……[详细] |
杨洪(1381——1451),明朝中期将领。 在河北省赤城县城东南七公里的寨顶山下,青乐岗畔,有一座肃穆庄严的古墓。坐北面南,形制极好——滚滚沽水南绕墓地而蜿蜒东去;厚厚土原北依高山而沐日南来。开阔的神道两旁散落遗存着诸多石像生和石牌楼、望柱,历经五百余年的风雨剥蚀,虽斑驳陆离,但仍然气势雄伟,栩栩如生。墓地碑刻林立,字迹可辨,记载着墓主一生戍卫北国边疆、屯垦良田、建立社学、修筑城堡、振起荒颓、宁……[详细] |
同恕(1254~1331年),字宽甫,祖籍太原(今山西省太原市),其五世祖时迁居关中,遂为奉元路(治今西安市西北)人。他出身书香世家,聪明颖悟。青少年时,唯一爱好读书,日读数千言,孜孜不倦。13岁时,以熟通《书经》的优异成绩为本乡学校的第一名。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年间朝廷分设中书六部,选各地名士为官。陕西行省推举同恕到礼部任职,他却不愿为官。1312年,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即皇帝位,拜他为国子司业,三……[详细] |
王涯(764~835)字广津,山西太原人。唐代大臣,诗人。约生于唐代宗广德二年,卒于文宗太和九年,年约七十余岁。王涯世出“太原王氏”,其家为官宦之家,其祖父王祚为武周时谏官,直言善谏,以抗言直谏罢万象宫而传名天下。其父王晃,曾为唐温州刺史。优裕的家庭,使王涯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少而博学、才华横溢,被誉“文艺冠时”的梁肃所赏识。史载,梁肃见到王涯,曾考识其文才,颇为惊叹,留下“肃奇其才”的美言。唐德……[详细] |
常惠,西汉并州太原人。生卒年不详,是活跃在汉武帝、汉昭帝、汉宣帝三朝的外交活动家。史载,常惠家境贫寒,他的幼年时代是在贫穷困顿的饥寒中度过的。这种贫困的家庭和穷苦的生活,磨炼和造就了他沉着机敏,谦恭好学,寡言语而有决断的性格。成年之后,常惠步入仕途,从事涉外活动,进人官场。西汉前期,国家北境不宁,常遭北方游牧民族匈奴的侵扰,边民屡遭涂炭,成为西汉王朝的心疾之患。直至武帝时,国力渐盛,以其武略雄韬,……[详细] |
已革晋王朱济熿(1381一?), 明太祖孙,晋恭王朱㭎庶三子,晋定王朱济熺之弟。幼狠戾,不受父亲朱㭎喜爱,父亲因而宠爱长子朱济熺。及长,明太祖召秦、晋、燕、周四世子及庶子之长者,教于京师。朱济熿与燕王子朱高煦、周王子朱有爋品行不端,不为太祖所爱。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四月,朱济熺袭封晋王,朱济熿受封平阳王,朱济熿不喜欢父亲宠爱其兄,又得知兄长对于明成祖篡位心怀不满,……[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