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山西省 > 阳泉市历史人物介绍4

阳泉市历史人物介绍4

  郭汉三(1920~1991),阳泉郊区东村人。民国35年(1946)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平定(路北)县七区中心青救会主任、平定县铁业联社主任、阳泉市推进社副主任等职。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市供销合作社生产科科长、副主任,市手工业联社副主任、主任,市第一工业局局长,市经委副主任兼物资局局长,市手工业管理局局长等职。1979~1983年,任市革命委员会副主任兼市二轻局党委书记职务。在任期间,对阳泉二轻工业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享有美誉。(《太行明……[详细]
  张恒寿(1902~1991),阳泉郊区官沟村人。民国21年(1932)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民国26年又毕业于清华大学中文研究院。日本侵华期间,他宁愿在家赋闲,决不与日伪共事,表现了高尚的民族气节。抗战胜利后,执教于中央美院、文法学院、辅仁大学,任副教授。1952年起在河北师范学院任副教授、教授、研究生导师、历史系主任、历史系名誉主任等职,兼任中国哲学史学会顾问、中国孔子研究会顾问、河北省历史学会会长等职。他学识渊博,治学严谨,悉心……[详细]
  韩文媛(1921~1990),女,阳泉郊区后沟村人。民国30年(1941)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区妇联主任、区长、冀晋行署机要科长等职。民国36年阳泉解放后,任市政府科长、秘书、市委研究员、市委组织部副部长等职。1950年,调中央部门工作,历任国务院华北事务部工商组织员、建工部华北工程局计划处科长、建材部劳资司工资处处长等职务。她长期在计划劳资人事部门任要职,但一直坚持按政策办事,从不以权谋私,恪守着一位老党员的党性和风范。(《阳泉市志》……[详细]
  胡通德(1916~1990),又名喜林,盂县胡家沟村人。民国20年(1931)进北京一家洗染店当学徒,期满后留店就业。民国35年,回家乡参加土改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53年,被选拔进中南海中央警卫局服务处工作,专门负责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服装洗熨工作。直到1976年退休回归故里。其间,他努力学习,认真工作,受到中央-的关怀和教育,自身素质得到很大提高。(《阳泉市志》有传)。……[详细]
  王体(1914~1990),曾用名贵祥,平定县南庄村人。14岁拜师学艺,从事木工,并长期以此维持生计。民国37年(1948)1月,到阳泉四矿机电科当了木工,并担任生产组长,是当时屈指可数的八级技工之一。1958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由于技术过硬,工作积极,多次被评为局、市、省劳动模范。1969年,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共九届候补中央委员。1970年4月至1977年11月任山西省革委会副主任,曾任省革委会党的核心小组……[详细]
  李兴尧(1916-1989),盂县下鹤山村人。民国29年(1940)加入中国共产党。建国前夕,他响应党的号召,随军南下,到达湖南岳阳,担任岳阳县二区区长,领导群众进行了土地改革和清匪反霸斗争,深得当地人民的拥护与爱戴。任县长后,发动和带领全县人民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兴修蓄水池,增加水利设施,有效地控制住了多年侵扰岳阳人民的洪涝灾害,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1955年调任湘潭,4年后任湘潭专署副专员,继而又调任岳阳地区专署副专员。在此期间,他深……[详细]
  张进德(1934~1988),阳泉郊区三泉村人。196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8年出任三泉村党支部书记。任职期间,他带领村民走共同致富之路,变地下副业为地面企业,变采掘业为加工业,并大胆引进竞争机制,实行规模经营,使集体经济有了长足发展。到1987年,三泉村生产总值达到1330万元,人均收入达到1200元,比十年前增长了10多倍,被誉为“乡镇企业一枝花”。因此,1986年,他被评为山西省特等劳动模范和阳泉市优秀企业家。他还是中共阳泉市……[详细]
  张瑾瑶(1925~1988),平定县北庄村人。民国35年(1946),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转战南北,多次立功。1952年转业后,自愿到平定县黄统岭乡的红育口(原名神峪口)担任了小学教师。任教期间,为解决山庄窝铺孩子们的上学问题,在神峪、神水泉、白石头三个村交界处,利用两眼破窑洞创办了红育口小学,开办了早班、午班、半日班和农民夜校,还为残疾儿童和无力上学的牧童办起了炕头班、山头班,带领学生勤工俭学,解决了办学费用和学生“三费”,从而为山区……[详细]
  冯文德(1916~1988),女,原名子斌,祖籍盂县,后迁居寿阳县大峪村。民国26年(1937)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抗日救亡工作。先后在寿阳县抗日救国会、平定(路北)县妇救会、太行二专区妇联担任领导职务,为党的事业培养了一批妇女干部。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在中国煤建公司、国家贸易部、华北油脂公司、北京市纺织品公司等单位任职。她忠于职守、公正无私,从不以资深功高自居,每次晋级调资总是主动让人,很受群众拥戴。(《阳泉市志》有传)。……[详细]
  赵西(1905~1988),阳泉郊区苏家泉村人。民国27年(1938)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渴求进步,一生为新闻工作执着奋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在绥西《奋斗日报》、《西安工商日报》和《黄河晚报》供职,以笔为武器,讴歌革命,鞭挞-,做出不懈努力。新中国成立后,在《光明日报》社任、工会主席等职。“文革”中,身心受到严重摧残,但他仍然关心国内外大事,表现了一个老新闻工作者的高尚品质。(《阳泉市志》有传)。……[详细]
  高寿田(1907-1986),盂县人。自幼勤奋好学,兴趣广泛,尤爱文物绘画。民国31年(1942)到太原,开始了他文物和美术研究工作的生涯。1949年至1951年5月,太原市人民政府创建文物馆,高寿田被选为馆长,全身心投入到文物及艺术事业上。由于他的努力,到1953年,太原市文物馆已有文物7705件,21个展室内琳琅满目。1953年8月,太原市文物馆与省博物馆合并。高寿田出任副馆长,从那时到“文革”前的数十年中,他为山西文博工作做出了巨……[详细]
  葛德林(1929~1985),阳泉郊区南庄村人。1952年在阳泉二矿当工人,并于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8年,调任二矿工会副主席,后当选为工会主席。他处处替职工说话,时时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深得领导和工人的信任和爱戴,多次被评为省、市、局、矿的优秀共产党员和劳动模范。1984年,省总工会授予他“省模范工会干部”称号;同年10月,出席全国工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被选为主席团成员,受到叶剑英委员长的亲切接见,大会授予他“全国优秀工会工作者……[详细]
  梁晋平(1915~1985),原名明文,字焕文,阳泉郊区烟里村人。民国26年(1937)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平定(路北)县县长、县议会议长、县委书记、晋察冀二地委宣传部部长。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晋中地委宣传部长、山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山西省委党校副校长、山西财经学院副院长、山西省宣传部顾问等职。在担任平定(路北)县长和县委书记期间,建立和巩固党在农村的基层政权,发动减租减息斗争,开展大生产运动,为粉碎日本帝国主义对根据地的经济和军事-做出……[详细]
  尤坤南(1920~1984),祖籍广东省陆丰县人。民国9年(1920)生于印度尼西亚,民国21年回国求学。后重返印度尼西亚,任小学教师、校长。1953年回归祖国怀抱,翌年分配到阳泉市工作。历任市级机关文补校、市工业局文补校教员,市政协委员、常委、副主席,省政协委员等职。1983年,当选为市归国华侨联合会主任。他热情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政策、侨务政策和知识分子政策,积极反映和设法解决华侨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弥留之际仍关心国家四化建设和统一大业……[详细]
  唐石清(1901~1983),又名唐忠,字石清,平定城里人。解放前,曾任小学教师、山西省政府秘书,解放后,在河南省粮食学院总务长。他博学多才,尤精书法,遇有闲暇即欣赏研磨颜、柳、欧、赵等书法名家法帖,兼收并蓄,博采众长,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他从事书法70余年,誉满晋豫两省,书法界的名流称赞他的字体为“血肉丰满,筋骨屹立,功底厚实,方正有度”。可与榆次的常赞春、太谷的赵铁山比肩齐名。迄今山西太原、榆次及河南郑州等地的建筑物上,尚遗存着他……[详细]
注:排名不分先后,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