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河北省 > 邯郸市 > 复兴区人物

复兴区名人录

赵襄子赵毋恤 [春秋战国] 赵国创始之君 (前505前425)
  赵襄子(约公元前505年―公元前425年),嬴姓,赵氏,名毋恤(亦作“无恤”),春秋末叶晋国大夫,赵氏家族首领,战国时期的赵国的实际创始人。谥号为“襄子”,故史称“赵襄子”。赵襄子中的“子”与其父赵简子以及当时其他韩康子、魏桓子中的“子”一样,不是名字而是对大夫的敬称。出身背景赵襄子为赵鞅之子,因母是从妾,又是翟人之女,所以,他在诸子中名分最低,属于地位不高的庶子。在他小时候,甚至连赵鞅也看不上他……[详细]
  赵威后(约前305年左右─前265年)赵惠文王的王后,赵孝成王的母后。又称赵惠文后、孝威太后,威通君,并不是谥号,孝威后意思是说赵威后为赵孝成王之君太后。 惠文王去世后,她一度临朝听政,而年纪才三十出头。史书对她执政时期的作为有两段非常生动的记载,一是“触龙说赵太后”、二是“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赵孝成王二年去世。触龙说赵太后公元前266年,赵惠文王去世,太子丹接位为赵孝成王。由于赵孝成王还年轻,……[详细]
赵烈侯赵籍 [春秋战国] 赵国君主 (?~前400)
  赵烈侯(?—公元前400年),嬴姓,赵氏,名籍,赵献子(后追封为赵献侯)之子,战国时期晋国赵氏封君、赵国开国君主,公元前408年―公元前400年在位。公元前453年,晋阳之战,韩、赵、魏三家灭智氏,权分晋国,但在法律上从晋国脱离出来,则始于赵烈侯。公元前400年,赵烈侯去世,其子赵敬侯赵章年幼,由其弟赵武公(亦称赵武侯)继位。列为诸侯赵烈侯,嬴姓,赵氏,名籍,赵献子之子。赵献子十五年(公元前409……[详细]
赵武侯 [春秋战国] 赵国君主 (?~前387)
  赵武侯:亦称赵武公。史书未载其名,今亦无从考证。中国战国时期赵国君主。赵烈侯之弟。赵烈侯薨,国人立其弟武侯。司马光《资治通鉴》载:周安王二年(前400年)赵烈侯薨,国人立其弟武侯。周安王十五年(前387年)赵武侯薨,国人复立烈侯太子章,是为敬侯。 《史记·卷四十三·赵世家第十三》:烈侯卒,弟武公立。武公十三年卒,赵复立烈侯太子章,是为敬侯。是岁,魏文侯卒。敬侯元年,武公子朝作乱,不克,出奔魏。赵始……[详细]
  赵武灵王(约前310—前295年),名雍,战国时期赵国国君,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军事改革家。他所推行的“胡服骑射”政策,对于当时和以后中国社会的发展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公元前326年,年方12岁的赵武灵王继位时,正处在战国中后期,列国间战争频仍,兼并之势愈演愈烈,赵国四面强敌环视,周围被齐、中山、燕、林胡、楼烦、东胡、秦、韩、魏等国包围着,时人称赵为“四战之国”。而国土中间又横插着一……[详细]
赵敬侯赵章 [春秋战国] 赵国君主 (?~前375)
  赵敬侯(?-公元前375年),嬴姓,赵氏,名章,赵烈侯之子,赵武侯之侄,战国时期赵国国君,公元前386年—公元前375年在位。公元前386年,将都城从中牟(今河南汤阴)迁到邯郸(今河北邯郸),规划成两大区域,宫城区(行政中心)与大北城(商业中心),邯郸迅速繁荣。此后数年相继对齐、魏、卫、中山等国用兵。公元前376年,与魏、韩二国正式灭掉晋国,瓜分晋国残余领地。公元前375年,赵敬侯去世,其子赵成侯……[详细]
赵成侯赵种 [春秋战国] 赵国君主 (?~前350)
  赵成侯(?─前350年),嬴姓,赵氏,名种,赵敬侯之子,战国时期赵国君主。前372年,赵成侯在邢地浆水镇附近(今邢台县)高筑檀台,以朝诸侯。因在邢地建檀台,故名邢台。前353年,魏国派大将庞涓带兵攻打赵国,围赵都城邯郸。齐使田忌、孙膑救赵,败魏桂陵。赵成侯二十四年(前351年),魏惠王与赵成侯在邯郸城南的漳水会盟,赵成侯-接受屈辱条约。继承君位赵成侯,嬴姓,赵氏,名种,是赵敬侯之子。赵敬侯十二年(……[详细]
赵肃侯赵语 [春秋战国] 赵国君主 (?~前326)
  赵肃侯(?-公元前326年),嬴姓,赵氏,名语,赵成侯之子,战国时期赵国国君,公元前349-公元前326年在位。继承君位赵肃侯,嬴姓,赵氏,名语 ,是赵成侯之子。赵成侯在位时,将儿子赵语立为太子。赵成侯二十五年(公元前350年),赵成侯去世,公子赵緤和太子赵语争夺君位,赵緤失败,逃奔韩国。 于是太子赵语即位,是为赵肃侯。 夺地平叛赵肃侯元年(公元前349年),赵肃侯夺取晋君的封地端氏县(今山西……[详细]
  赵惠文王(前308年─前266年),亦称文王,嬴姓,赵氏,名何,东周战国时期赵国君主,赵武灵王次子。其母便是深得赵武灵王宠爱的王后吴娃。赵何乃是赵武灵王次子,并非长子。赵武灵王的长子是公子赵章。周赧王十六年(前299年)五月,赵武灵王传位于赵何,自称主父,但后来在赵惠文王朝会群臣时,他看到高大的长子向幼弟屈尊叩拜,心有不忍,在前295年封赵章于代地,为安阳君。赵惠文王在位时有蔺相如、廉颇、平原君、……[详细]
  触龙,旧作触詟。战国时赵国大臣。官左师。赵孝成王新立,太后掌权,秦急攻赵。赵求救于齐。齐欲以太后所爱少子长安君为质,太后不肯,他进谏说“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太后为其所动。即谴长安君到齐为质。今本《战国策》误将“龙”“言”合为一字,称为“触詟”。史料记载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国说:“必须用长安君作为人质,才出兵。”赵太后不同意,大臣极力劝谏。太后明确告诉左右:“有再说……[详细]
  长安君,名不详,中国战国时期赵国的公子,赵孝成王的母弟,母为赵威后。赵孝成王初立,秦国大举攻赵。赵国求救于齐,齐国提出以太后爱子长安君做为人质,赵威后舍不得,左师触龙劝说赵威后。就是《战国策》所谓的“触龙说赵太后”。长安君,嬴姓,赵氏,名不详。(注:由于古代男子称氏,女子称姓。所以长安君叫赵X。但不能说他姓赵或姓赵氏)其名不详,约生于前280年左右。赵惠文王子,赵孝成王之弟。公元前266年,赵惠文……[详细]
  赵孝成王(?-前245),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人,东周战国时期赵国第10任君主。汉族,嬴姓,赵氏,名丹。赵惠文王之子。前266年即位,在位21年。在位初期,孝成王年幼执政,第一年便联合齐国退走秦军的进犯。公元前260年,赵孝成王用赵括代替老将廉颇,改守为攻,在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主动全线出击,向秦进攻。秦将白起实行反包围,使赵军粮道断绝,困于长平。最后,赵军四十六日不得食,分四路突围五次不成,……[详细]
  赵悼襄王(?-公元前236年),嬴姓,赵氏,名偃,赵孝成王之子,战国时期赵国国君,公元前244年―公元前236年。公元前245年,赵孝成王去世,赵偃继位,是为赵悼襄王。公元前244年,派李牧攻打燕国,夺取武遂和方城。公元前242年,燕国派剧辛攻打赵国。赵悼襄王派庞煖率军抵抗燕军,庞煖击败燕军,杀死剧辛,俘获燕军二万人。公元前239年,魏国将邺地割让给赵国。公元前236年,赵悼襄王派兵伐燕,夺取燕国……[详细]
  刘劭,字孔才,广平邯郸(今河北邯郸)人,生于汉灵帝建宁年间(168年-172年),卒于魏齐王正始年间(240年-249年)。汉献帝时入仕,初为广平吏,历官太子舍人、秘书郎等,入魏朝之后,曾担任尚书郎、散骑侍郎、陈留太守等。后曾受爵“关内侯”,死后追赠光禄勋。 刘邵学问详博,通览群书,曾经执经讲学。编有类书《皇览》,参与制定《新律》。著有《赵都赋》《许都赋》《洛都赋》等,著作多已亡佚。目前仅见《人物……[详细]
  赵献子(?-前409年),是中国战国时期赵国的领袖,原名赵浣,赵襄子赵毋恤长兄赵伯鲁之孙、赵周之子。赵襄子认为自己得到了嫡兄赵伯鲁的嗣位违反宗法,希望把继承权还归赵伯鲁一系,乃立赵浣为储。浣即位后,都城在中牟(今河南鹤壁),代郡(今河北蔚县)的赵桓子驱逐赵献侯,在代自立为君。一年后,赵桓子卒,国人杀桓子之子,赵浣重新即位。死后谥为赵献子,尔后其子赵烈侯称侯,追谥其父为赵献侯。……[详细]
  赵桓子(?-前424年)是中国战国时期赵国的领袖,原名赵嘉,为赵襄子之子(《史记》作赵襄子同母弟,为误,今从《世本》。)。赵襄子死后赵献子即位,赵桓子逐赵献子自立,在位一年而卒,死后国人认为桓子之立非襄子赵毋恤本意,乃共杀其子而复迎立赵浣。……[详细]
  韩陵甫,祖籍河北省邯郸县,民国元年(1912年)9月生于山西省襄陵县。少时家贫,经多方资助念完小学即辍学,后在县内几个村庄当小学教员。时值国难当头,陵甫怀着救国壮志于民国25年参加中国共产党。“七七事变”发生后,他投笔从戎,在襄东组织抗日武装,后因工作出色被送往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结业后回襄陵任自卫队指导员。由于作战勇敢,曾受到两次嘉奖。民国28年部队改编为二一三旅,陵甫任五十八团一营教导员。民……[详细]
  冯征,原名安永生。1920年10月出生于河北省邯郸县百家村。1936年初加入“民先”,积极参加抗日救亡和反对国民党-的活动。1938年7月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38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政治助教、晋察冀军区团宣教干事、代理教导员、军分区火线剧社社长,冀晋《子弟兵报》副主编、主编,科长、团政治处主任,前卫报主编,纵队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纵队宣传部部长、军宣传部部长……[详细]



全部复兴区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