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全亮,1941年10月生,北京大兴人,回族,中共党员,高级政工师。退休前系北京市大兴建筑总公司党委书记,大兴区人大委员会委员,大兴区武协主席。自幼习武,先后练过弹腿、查滑拳、八极拳、通背拳、八卦掌、太极拳等,是八卦掌吴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张老师从53年就开始练习各种武术,先后学习了摔跤、少林、通背、弹腿、查滑拳、形意、八卦、太极等拳术,以及佛、道气功等- ,打下了良好的武术功底,以前逃荒时落下的腿痛、头痛的毛病也逐渐炼好了,在部队期间……[详细] |
吴图南先生(1884年02月24日—1989年),蒙古族人,原姓乌拉汗,名乌拉布,生于北京。九岁时,拜吴氏太极拳宗师吴鉴泉先生为师,学拳、剑、刀、大杆子、推手等8年,后经吴鉴泉先生推荐转至太极拳一代宗师杨少侯先生门下学太极功、打手、小架等4年;又拜张策先生为师学习通背拳、刀术;广涉各门武功。其一生涉猎领域甚广,著作甚丰,尤以倡导科学化的国术太极拳、从事太极拳的普及和研究为著,曾担任全国武术协会委员,全国武术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武协副主……[详细] |
吴大揆(1923年-1972年),为吴氏太极拳宗师吴公仪长子,为吴氏太极拳第四代嫡系传人。他儿时直接由祖父吴鉴泉授拳。作为一位备受尊敬的武学宗师,他为其父努力将吴家太极推广至全远东,拳社遍及香港、九龙、澳门、菲律宾、新加坡及马来西亚。亦曾应香港及新加坡电视台邀请,在电视节目中与门人即席示范,为推广吴氏太极拳作出重大贡献。吴大揆更立志将吴氏太极拳进一步推广至北美,可惜宗师英年早逝,未竟心愿。其心愿由其弟吴大齐及其长子吴光宇继承。吴大揆擅于……[详细] |
吴公仪,名润泽,字子镇,吴家太极拳宗师吴鉴泉长子,乃吴氏太极拳代表人物之一,曾任民国山东省长屈映光的武术总教练、香港鉴泉太极拳分社社长。1919年,吴公仪年方20,就已出任山东省长屈映光的「武术总教练」;1924年,则任职於张宗昌阵营的「搏击队总教官」;其後也在全国知名的上海「精武体育会」教习,亦曾受黄埔军校校长蒋中正聘请,出任军校学生部及高级班太极拳教官,又当中山大学体育系讲师,许多名流都跟其习太极拳。1937年,吴公仪在香港成立鉴泉……[详细] |
吴公藻(1900年~1985年),吴氏太极拳宗师吴鉴泉次子,家学渊源尤以理论见长,著作甚多。自第一届北京体育讲习所毕业后,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三军教练。1929年於上海精武体育会任教。1933年随吴稚辉等赴长沙,在欢迎会上表演太极拳,举座赞赏。得到省长何健器重,聘为湖南国术训练所教官兼省党部教席。1934年南京中央国术馆举办第二届人国武术考试,宗师任湖南省教,成绩斐然。1937年宗师南下香港,与兄吴公仪共同建立香港及澳门鉴泉太极拳社。194……[详细] |
张万青(1908-1986),垡上乡东赵村人,水稻种植“土专家”。五六十年代,潜心钻研水稻种植技术,为发展全县水稻生产作出贡献,是北京市水稻顾问团成员之一。张万青出生于垡上乡小铺头村高家,自幼被东赵村张广才抱养。因家境艰难,11岁给有钱人家放猪,后到团河、南苑、圆明园等地扛活。其间,掌握了水稻、藕、荸荠等水生植物的种植技术。1949年回乡,积极参加土改运动,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历任村农会主任、村长、初级社社长、高级社副社长、村党……[详细] |
夏赞亭(1890-1978),化名薛云峰,开明士绅,爱国民主人士。抗日战争时期,曾任冀中第五军分区参议、晋察冀边区参议员,为平南地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发展和抗日游击区的创建作出较大贡献。夏世居南各庄村,为当地首富。幼读私塾,颇有学识,曾在江西省莲花县政府供职,后回乡任南各庄镇商会会长、小学校长。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出于爱国义举,于1938年送独生子夏砚芳参加八路军(同年6月在固安县被日伪汉奸杀害),并主动与驻霸县的八路军三纵队独立……[详细] |
申悦(1890-1975),长子营乡潞城营村人,著名民间接骨医生。幼读私塾,15岁辍学务农,后承父业,义务行医,造福乡梓。一生多坎坷艰辛,青年时曾遭土匪绑架,19岁成婚,先后生育11个子女,均夭折,晚年与侄儿一起生活。申家祖上有一接骨秘方,传至申悦已是第三代。申悦勤奋好学,不仅从父辈手中继承了正骨、配药的方法,而且注重学习现代医学知识,医术更为精湛。他的接骨技术与众不同,屏除传统的石膏固定、手术等方法,不论哪个部位,也不论伤势轻重,只要……[详细] |
孙承泽(1592-1676),字耳北,号北海,世居上林苑监蕃育署(今大兴县采育镇)。明崇祯三年(1630),应顺天府乡试中举人,次年成进士。初授陈留知县,又调祥符。以治绩卓异,擢任刑科给事中。后历任户科、工科左右给事中,官至刑科都给事中。甲申年(1644),闯王李自成攻占北京后,授其为顺庆防御使。入清,清顺治元年(1644),起用补吏科都给事中。十一月,任太常寺少卿,提督翰林院四译馆事。顺治二年(1645)四月,改通政使司通政。八月,擢……[详细] |
王源(1648-1710),字昆绳,号或庵,清大兴籍人,“颜李学派”学者。其父名世德,明末袭职锦衣卫指挥佥事,清顺治元年(1644)奔赴河南。源少年受教梁以樟,倾慕蜀诸葛亮和明王阳明。由于父亲“喜任侠言兵”,所以熟知前代典要及兵事,后又从魏禧学古文。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源返京依靠馆幕为生。在此期间,曾与万斯- 订《明史稿》。他性格豪迈,常置酒痛饮,谈古论今,醉则“嘲谑骂讥”显贵时流。康熙三十二年(1693),应顺天府乡试中举。之……[详细] |
刘献庭(1648-1695),字继庄,号君贤,清大兴籍人,著名学者。清康熙五年(1666),刘19岁时迁居江苏吴县。由于“三藩之乱”,南方动荡,自十二年冬起数年间躲入太湖洞庭山,潜心治学,博览群书。“三藩之乱”平,妻子张氏病故,于是外出游览山川,交结豪杰,遍采轶事,增广见闻,以验证所学。康熙二十六年(1687),刘回京参与编修《明史》和《大清一统志》。康熙二十九年(1690),重回吴县。自该年夏起,开始写日记。后来,弟子黄宗夏依据其日……[详细] |
徐松(1781-1848),字星伯,清大兴籍人,著名舆地学者。清嘉庆五年(1800)中举人,十年成进士。嘉庆十三年(1808)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南书房。嘉庆十五年(1810)任文颖馆总纂,同年提督湖南省学政。嘉庆十七年(1812)因科场案谪戍新疆伊犁。徐松仕途虽遭挫折,但因此得以考察西北史地,“随所至图其山川曲折”。嘉庆十九年(1814),伊犁将军松筠聘请他重纂新疆专书,凡地理险要、政治军事措施等均有记载,并有新疆总图及南北两路、伊犁各……[详细] |
黄万清(1913-1971),榆垡镇西麻各庄村人,1944年参加革命,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开始担任村党支部书记。20年间,呕心沥血,克己奉公,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贡献,是农村基层党支部的好“班长”。西麻各庄地处永定河泛区,盐碱沙荒,土地贫瘠。50年代起,黄万清带领群众植树造林,防汛固沙,改良土壤,平整土地,兴修水利。70年代初,西麻各庄村已是林带成网,土地成方,粮食总产由1961年的55万公斤提高到235万公……[详细] |
贾焕章(1914-1981),原姓赵,固安县南大辛庄人,自幼为贾文彬抱养。13岁从父学医,深得要领,医术更为精湛。榆垡一男孩从树上摔下,锁骨折断,经其诊治,只敷用一贴“大药”,便愈合如初。东北四平市某夫妇俩,因骨科疾病进京就医,慕名而来,仅治疗两次便痊愈返乡。贾焕章的高超医术远近闻名,邻近市县及至全国各地慕名求医者络绎不绝。他不仅以医术知名,而且较为开明。1957年,应河北省卫生工作者协会和中医研究所筹建处邀请,贾在河北省中医正骨技术经……[详细] |
贾文彬(1884-1956),榆垡镇十里铺村人,著名正骨乡医,人称老贾先生。其正骨医术以手法复位为主,外敷“大药”,内服汤剂;治疗骨折、错位、跌打损伤等有独到之处。“大药”为祖传秘方,主要成分有绿豆淀粉、三七粉、麝香、血竭等,用醋调和敷于患处,有使断骨很快复合之功效。老贾先生的正骨医术闻名方圆百里,享有“妙手回春”之盛誉。他为人宽厚,性喜交际,一生积德行善。患者或接其出诊,或登门求治,均有求必应,细心诊治。“大药”从来只施舍,不收钱,求……[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