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奭棠(?~1667),字贰公,顺天大兴(今北京)人。祖籍嘉定。清顺治三年(1646)丙戌科傅以渐榜进士第三人。李奭棠先祖累世积德行善,受到乡里敬重。他的父亲李方懋,以孝顺父母闻名,德行为世楷模;但无意进取功名,一心研究经传注说、教授子弟。也曾著书《雅荟》。李奭棠自幼受到良好熏陶。清朝定鼎燕京,顺治三年为龙飞首科。李奭棠,既是礼部会试的会元,又是殿试探花。该科初试笔墨,浑满肃穆,蔚然一片开国气象。当时吴三桂等三藩之乱还未平定,因此无边远……[详细] |
丁守信,回族,1920年4月7日出生于北京市大兴县榆垡乡留士庄一户贫农家里。丁守信是个身材魁梧的庄稼汉,只念过三个月的书,干活却是一把好手,不论耕种拉打样样拿得起来。农忙季节,他常到村南周庄子去打短工;农闲时,他和大哥守仁拉脚,哥俩合着买了辆农用花轱辘车,上山拉煤、拉灰,挣几斗棒子养家糊口。1944年7月,驻榆垡的日伪军强迫老百姓把平大公路两边二里地内的高秆庄稼全部割掉。为了保护农民利益,留士庄民兵队长丁守仁带领20多个民兵,配合平南支……[详细] |
崔振春,1928年12月2日出生在北京市大兴县庞各庄乡一个贫农家里。在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年代里,崔振春度过了苦难的童年。他一家三口,只有三间小土房,两亩半沙荒地。为了维持一家人的生活,父亲每逢集日或谁家有红白喜事,就去帮工;母亲经常给有钱人家拆拆洗洗,就这样全家勉强度日。在那穷人糠菜半年粮的年月里,崔振春从小就挎着篮子到地里挖野菜,上树捋“榆钱”充饥度日,也养成了吃苦,爱劳动的好习惯。他8岁上小学,学习刻苦,成绩突出。但小学没毕业,他父亲……[详细] |
刘俊杰 (1953~)笔名叶子。北京大兴人。中共党员。197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1985年进修于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编创专业。1978年后历任大兴县魏善庄高中教师,大兴县文化馆创作组组长及文协会秘书长、理事长,大兴县文化馆创作组长、县文艺《兴星》报主编,馆员,《中国教育报》副编审,高级记者。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199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报告文学集《没有句号的人生》,长篇传记文学《血染卢沟千古月》(合作),长篇历史小说《……[详细] |
明世宗孝恪皇后杜氏,孝恪皇后杜氏(?—1554年),明世宗嘉靖帝妃嫔之一,明穆宗生母。嘉靖十年,封康嫔。十五年,进封康妃。三十三年正月薨,赐谥“荣淑”,葬金山。穆宗立,上尊谥曰“孝恪渊纯慈懿恭顺赞天开圣皇太后”。迁葬明十三陵的永陵,祀主神霄殿。追封后父杜林为庆都伯,命其子继宗嗣。孝恪皇后(16世纪-1554年)杜氏,明世宗朱厚熜妃,明穆宗朱载垕生母,大兴(今北京市大兴区)人。嘉靖九年(1530年)天下大选妃嫔时,与孝烈皇后、郑贤妃、王贵……[详细] |
冯小刚 中国内地电影导演,编剧,演员 冯小刚,1958年出生于北京,祖籍湖南湘潭,中国内地电影导演、编剧、演员,作品风格以京味儿喜剧为主,擅长商业片。1977年在38军坦克六师宣传队工作,1978年正式参军。1985年,调入北京电视艺术中心成为美工师,后由其好友、搭档葛优介绍参加上海电影节,从此正式开始其电影生涯。1990年与郑晓龙联合编导的第一部电影《遭遇热情》,该影片获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编剧等四项提名。 2004年执导改编自赵本夫的同名小说的电影《天下无贼》,国内票房……[详细] |
吴鉴泉(1870-1942),本名乌佳哈拉·爱绅,满族,河北大兴人。中华民国成立后随汉人习俗改姓“吴”(因为“吴”与“乌”谐音),他的父亲吴全佑是太极拳的高手。全佑先跟杨露禅学习太极拳,后又拜杨露禅第二个儿子杨班侯为师,学习杨式小架太极拳。许禹生在《太极拳势图解》里写道:“当露禅先生充旗营教师时,得其真传盖三人:万春、凌山、全佑是也;一劲刚、一善发人、一善柔化;或谓三人各得先生之一体,有筋骨皮之分。”全佑善于柔化,自成一格,成为太极拳高……[详细] |
奚啸伯(1910--1977),字承桓,满族,1910年出生于北京。京剧老生,后四大须生之一。祖姓喜塔腊氏,满族正白旗人,祖籍北京大兴县。其祖父裕德是前清文渊阁大学士,后入阁拜相。父熙明,曾任度支部司长,善于绘画书法。二十一岁正式搭班演出,先后辅佐杨小楼、尚和玉、尚小云。1935年加入“承华社”,在上海为梅兰芳配演。经梅等提掖,艺事益精。回京后自组“忠信社”,与张君秋、侯玉兰等合作,在京、津、沪等地演出。他缺乏严格幼功训练,但能刻苦自励……[详细] |
陈冕(1859—1893) 字冠生。北京人。祖籍浙江绍兴府山阴县清水闸人,籍贯济南。清代状元,翰林院编修。早年从师于山东举人、翰林院编修王芷庭。17岁时参加乡试中举,留在咸安宫任教习,并任国子监学正学录。1883年(光绪九年)参加殿试,一举夺魁,成为状元,入翰林院为修撰,掌修国史。同年,其父陈恩寿因赈灾操劳过度病倒。陈冕闻讯回济南侍奉,父亡后,在家守制。1884年,黄河又发大水,陈冕秉承父训,捐家财赈灾。带领亲友,坐着小船,给灾民送饭送……[详细] |
最初,王彪对廷策,宣宗读王彪殿试卷,颇喜其辞藻,以为似古人,嗟叹不已。久之,特授太子副司经,兼国史院编修官。王彪进司经,以后的金哀宗完颜守绪当时在东宫,甚为信赖、见知。即位后即召王彪入翰林院,为应奉,迁修撰。出为平凉府(治所在今甘肃平凉县)治中。召入宫廷为待制。王彪又出为刺史。未赴,天兴元年(1232)南京(今河南开封市)被围,食物匮乏,王彪服绝命粒药,随即饮酒引发药力发作而死。王彪性情疏放,嗜酒,不拘小节。其为文亦随意驰骋,颇有波澜。……[详细] |
吕造父子二人均为状元,同在翰林院任职翰林,皇上命作《重阳诗》,吕造素不学诗,心中惶惧,诗云:“佳节近重阳,微臣喜欲狂。”皇上大笑,旋令外补。故当时有云,“泽民不识楷杷子,吕造能吟喜欲狂”。据元好问《续夷坚志》中记载:吕造的祖父吕延嗣,父亲吕忠嗣,俱第状元。吕造未第时,梦见有好几条龙蜿蜒自天而下,攫而食之。是岁,吕造经义夺魁,南省词赋,又擢殿元。阁门请诗有:“状头家世传三叶,天下科名占两元”之句。而《归潜志》说其不会作诗,如此,恐一时之嘲……[详细] |
最初,高斯诚调凤翔府(治所在今陕西凤翔县)录事。后因为行部檄监文纳陈州仓之事,违忤郡魁吏,逆大吏而被构陷下狱,性命几乎难保。久之,得赦免,病终。高斯诚一生读书不辍,学问赅博,与王若虚、李纯甫等交往,与游。更与刘棅(1182~1225),字从益,关系甚善,可谓至交。他颇喜佛学浮屠,自号惟庵。高斯诚为诗文,恬澹自得。 ……[详细] |
宋琪(917年-996年10月25日),字叔宝,幽州蓟(今北京大兴)人。契丹会同四年(941)中进士,署寿安王侍读。赵延寿节镇幽州,辟为从事。赵赞领河中节度,署为记室。周世宗征淮南时,从赵赞出征,以功特加散大夫。宋初,赵赞连移寿阳、延安二镇,皆引为从事。乾德四年 (966),召拜左补阙、开封府推官。后出知陇州。开宝九年,为护-节度判官。太宗即位,召补阙。太平兴国三年(978),授太子洗马,迁太常丞,出知大通监。五年(980),改都官郎中……[详细] |
李汝珍(1763-1830) 字松石,号松石道人。原籍直隶大兴(今属北京)人。生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于乾隆四十七年秋天,随其兄汝璜来板浦,居住在板浦场盐课司大使衙门。乾隆五十三年,李汝珍受业于经学大师凌廷堪,后于乾隆五十五年再次就学于凌。李汝珍前妻早死,娶板浦文士许乔林的堂姐为续弦,与“二许(许乔林、许桂林)成了姻亲挚友”。故后来除嘉庆六年(1801)至十二年在河南做过小官外,先后在板浦生活达30多年。李汝珍“少而颖异”,“于……[详细] |
翁方纲(1733—1818年),字正三,号覃溪,又号苏斋,顺天大兴(今属北京市)人。他是清中叶一位著名的学者,六七十岁时还能在灯下作细书,阅蝇头字。每过一岁,翁方纲必用西瓜子写下四个楷字,五十岁后写“万寿无疆”,六十岁后写“天子万年”,至七十岁后则变成“天下太平”。最后一年元旦时,写到第七粒西瓜子,眼睛因疲劳看不清东西了,他感叹地说:“吾其衰也!”不久便去世了。翁方纲于乾隆十七年(1752年)考中进士,官至内阁学士。乾隆三十八年(177……[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