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作舟(1897—1974),原名寿衡,笔名作舟、一苇等,上虞南湖乡(今百官镇)大有村人。曾任上虞县教育局长,春晖中学校长,《东方杂志》,绍兴稽山中学和杭州高级中学教员,英士大学、暨南大学、浙江师范学院、杭州大学教授,财政部茶叶研究所研究员,主编《茶叶月刊》,参与校订《茶叶全书》。著有《非洲各国史钞》、《非洲史略》、《战后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非洲的人口、种族和语言》等。……[详细] |
吴殿扬(1880—1974),又名殿标,字绍庸,嵊县浦口乡(今嵊州浦口镇)棠头溪村人。出身儒医世家,喜练拳舞棒,清末武秀才。光绪三十一年(1905),在浙江武备学堂求学时,杭州拱宸桥已划为日租界,日本人为宣扬武士道精神,在拱宸桥摆擂台,殿扬挺身而出,击败日本武士高木兆雄、上月三郎,轰动杭城。武备学堂毕业后,担任武备练军哨官、浙江弁目学堂兵器教官。辛亥革命时参加光复杭州之役。民国以后,相继任陆军97军第3营营长、独立旅第5团团附。1926……[详细] |
董希文(1914—1973),绍兴华舍镇官华村人。1918年,随家迁居杭州。1932年起,入之江大学土木系、苏州美专、浙江国立艺专等校学习。1938年,在上海美专、湖南光陵国立艺专攻油画。1939年,随校迁贵阳、昆明,不久赴越南河内美专深造。1943年至1945年,到敦煌艺术研究所研究和临摹敦煌壁画,1946年,在兰州、苏州举办个人画展,同年到北平国立艺专任教。1949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是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详细] |
筱芳锦(1910—1973),原名陈灿齐,又名彩亭,绍兴人。12岁受业绍剧名角林芳锦,攻老生,改名筱芳锦。1931年,赴沪、杭、甬献艺。擅演老生和“三公”(济公、关公、包公),有“活三公”之誉。其“海底翻”唱腔,脍炙人口,为今绍剧演员所宗。新中国成立后,任绍兴同兴绍剧团团长兼艺委会主任,是中国戏剧协会会员。……[详细] |
顾孟馀(1888—1973),名兆熊,字梦渔,笔名公孙愈之,上虞人。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入北京译学馆,次年赴德国留学。回国后加入同盟会,参加武昌起义。1916年起,先任北京大学教授、系主任、教务长,后为广东大学校长。1926年,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政治委员会委员、秘书长、中宣部长,并出任国民政府委员、秘书长、中宣部长、铁道部长、交通部长、中央大学校长。1949年迁居香港。1969年去台湾,任“-”资政。……[详细] |
许世瑛(1910—1972),字诗英,绍兴人。许寿裳长子,以鲁迅为启蒙师。1930年秋考入清华大学中文系。毕业后考入研究院,继续从名师赵元任、陈寅恪研究语言声韵学和历史。后在镇江中学、燕京大学和辅仁大学等校执教,并协助王力教授工作。抗战胜利后,随父赴台任职,曾任台湾大学、台湾师范大学、淡江大学、辅仁大学教授。1962年,被台湾“教育部”聘为指导博士生教授。著述甚丰,主要有《中国目录学史》、《中国文法讲话》、《常用虚字浅释》和《论语二十篇……[详细] |
应运妹(1900—1972),女,嵊县民胜乡(今嵊州崇仁镇)迎联村人。农业劳动模范。出身贫苦,幼年时因病致残。1915年,嫁与淡山村木匠董凤千为妻,1935年迁居崇仁镇,人称“董大妈”。解放后,积极参加政治活动和生产建设,在剿匪反霸中,平时连鸡都不会杀的运妹亲手枪毙了恶霸地主。送长子支前解放定海,为慰劳解放军发动全村妇女赶制120双军鞋。崇仁镇土改前夕,拒绝地主贿赂。抗美援朝时,带头捐献800斤谷钱。1951年春,办起全县第一个养蚕共育……[详细] |
石祖德(1900—1972),字蕴炜,诸暨湄池镇长澜村人。1917年就读于杭州安定中学。1920年,入上海文生氏英文专修学校学习。1924年4月,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12月,任军校教导第2团第7连见习官,参加第一次东征。1925年1月后,历任排长、连长、副营长、营长等职。1927年8月,在江西参与进攻叶挺、贺龙部。1928年1月,任团长。1930年6月,任国民政府警卫旅参谋长。1932年1月,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时,任陆军第87师第259……[详细] |
李玉水(1889—1972),绍兴城内唐皇街人。人称“水老生”,是绍剧艺人中德高望重的前辈。幼时读过《四书》。成年后酷爱戏剧,尤爱宋戏,曾在上海为京剧票友,后转入绍剧界。因文化基础较一般艺人稍高,又懂历史,能钻研名剧本的历史背景和戏的意义,加以练戏演戏心志专一,故在绍剧界名望较大,艺术造诣较深。陈鹤皋、吴昌顺、陆长胜、罗月亭等著名绍剧艺人,都由他亲自传授,或深受其影响。30年代初,当过时广丰戏班班头(团长),并专扮“老生”一角。抗日战争……[详细] |
谢冠生(1897—1971),名寿昌,字冠生,嵊县(今嵊州)城关镇人。祖廷钧,经商;父名匡,清末秀才。小学毕业后考入省立一中,1912年转入上海徐汇中学,其习作《送孙总统南归序》由校长寄呈孙中山,得复书嘉勉,奖给《资治通鉴》一部。毕业后留任教员。翌年,应商务印书馆邀请入馆参加《辞源》,告成,主编《中国地名大辞典》。未几,徐汇中学校长、法人姚缵唐升任震旦大学校长,应邀任秘书,并入大学法科。1922年毕业,赴法留学,入巴黎大学法学研究所。1……[详细] |
金海观(1897—1971),字晓晚,诸暨杨梅桥乡(今阮市镇)金家站人。出身农民家庭。1918年,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堂教育科,师从陶行知。期间,因家贫辍学回乡任教,再入东南大学(时南京高师已并入东大)教育系补完学分,毕业后,历任河南第一师范、江苏第七师范、开封北仓女中、浙江第四中学、安徽第一女中教员,成都大学教授兼实验学校主任,南京第四中山大学附属实验学校校长和中华书局。1932年,任浙江省立湘湖乡村师范学校校长。在湘师25年的教育生涯……[详细] |
柴德赓(1908—1970),字青峰,诸暨思安乡(今次坞镇)柴家村人。临浦小学毕业入该校初中班,师事蔡东藩。未几,入杭州安定中学,以国文根底厚实被人称为“柴秀才”。1926年夏考入浙江省立一中高中文科,为杭州学生联合会代表,积极参与并领导学生-。高中毕业,投考北师大历史系,从师于陈垣。时经费穷困,陈先生暗以自己工资资助;后又介绍去辅仁大学附中教语文,帮助其解决生活问题。大学毕业后,在辅仁大学任教。1937年抗战始,因其夫人陈璧子临产,滞……[详细] |
魏淇园(1885—1970),又名六瞻,嵊县(今嵊州)黄泽镇白泥坎村人。从小爱好民歌小调与玩弄乐器,吹、拉、弹、打样样俱会。绍剧、滩簧、徽戏、梆子、小歌班、调腔各戏皆能。创作《春风》、《夏雨》、《秋收》、《冬乐》四个大型乐曲,获省创作奖、优秀演员奖和民间艺术活动奖,参加全国第二届民间音乐舞蹈会演,载誉而归。曾任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省音协副主席、省政协委员。……[详细] |
陈麟瑞(1905~1969),又名陈林率,石华父,谱名乃祥,号瑞成,新昌县城关镇(今属南明街道)人。柳亚子女婿(柳无非的丈夫)。1928年毕业于北京清华学校,先后留学美国、英国、法国、德国,选读英美文学及戏剧研究。1933年回国后任上海暨南大学、复旦大学、光华大学、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教授、外文系主任,1946年在上海任联合国国际劳工局中国分局主任秘书。解放后从事新闻、工作。先后任新华社上海分社英文部主任、上海英文日报《新闻报》主任、195……[详细] |
屠思聪(1894—1969),原姓申屠,字哲生,上虞华镇乡(今松厦镇)裴家村人。1922年,在上海创办世界舆地学社,先后主编出版《中华最新形势图》、《简要中华地理图说》、《简要世界地理图说》、《现代本国地图》、《新世界地图》等中外地图。1932年一二八事件中,世界舆地学社和印刷厂遭日机炸毁,仍收拾残局,继续出版地图。新中国成立后,任地图出版社副社长、副总。……[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