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其岱(634—729),字东山,号台峰,江山人。青年时中明经科,博通经史,擅长诗文,受两浙诸生钦重。衢州刺史周美推荐朝廷授予集贤院正字,固辞不就,更受周美敬佩。留衙教子,公余畅论国家大事。唐高宗后期,因子克明被袭英国公徐敬业选为长婿,其岱被封为岱银青光禄大夫,淡然处之。后由士大夫推荐为内翰检讨,州县派车敦促,仍不赴任。隐居江郎(今江山市江郎山)设馆讲学,从事著述。时人称许其诗文为:“诗无邪思,文有卓识,气浩词严,一扫当世污秽之习。”著……[详细] |
王汉之(1057年——1132年),字彦昭,号朝宗,系王介第三子。北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登进士甲科,初任秀州司户参军,调汝州教授,迁和州防御推官。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起知金华、渑池二县,人称王渑池。哲宗绍圣四年(1097年)为鸿胪丞,知颍州、真州。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提举河东路常平,升任开封府推官。继而历任工、吏、礼三部员外郎,太常少卿。徽宗崇宁元年(1102年),被荐为参详官,擢礼部侍郎,转户部,以显谟阁待制知……[详细] |
徐伯珍(414—497),字文楚,太末(今龙游)人。父祖并为东阳郡掾史。伯珍幼孤贫,学书无纸,常以笋壳、箬叶学书,专心致志。一日山洪暴发,漂溺房舍,村人皆避走,伯珍却累床而坐,读书不辍。叔父潘之与颜延之友善,于祛蒙山筑精舍讲学。伯珍前往就学,积十年之功,精通经史,好释氏老庄之学,兼明道术,游学之士,慕名求教。隐士沈俨就其好友顾欢挑选《尚书》中疑难章句,登门求教,伯珍一一解答,具有条理。为士子所崇仰,受业门生千余人。早年丧妻不复娶,以曾参……[详细] |
毛森(1908—1992),原名毛鸿猷,浙江江山人,国民党中将。家世背景1908年,毛森出生于江山县界牌乡和仁村,父毛锡湖生有3子,毛森为第三子。早年经历因家境贫寒,毛鸿猷本务农,后家道渐兴,15岁时才读小学,成绩甚好。他小学尚未毕业,便借了同乡毛善森的文凭,考入衢州第八师范。1930年从师范毕业后,毛森当了一年小学教员,便不安于这“猢狲王”的职业。1931年考进浙江警官学校正科第二期。恰在此时,戴笠任浙江警官学校政治特派员,部属有妻舅……[详细] |
张铭轩(1659~1718年),讳嗣溥,字天如。华埠镇玉川(今下界首村)人。清代两浙著名学者。清康熙十四年,耿精忠叛军过玉川,年仅十五岁的张铭轩负母避入常山原谷,由于烈日熏蒸,其母卧地呕血,口渴思泉水,嗣溥提瓢往返于山径之中,取水为母解渴,不幸母病猝死,贼兵追至,避难者皆惊走,唯铭轩独守母尸号泣。贼兵感其孝,舍之去。张铭轩遂负母尸归家安葬。 张铭轩幼颖异,读书过目不忘。十三岁游庠,丙寅年(1686年)相国太仓王公视学浙中,……[详细] |
夏原吉(1366—1430)字维喆,祖籍浙江开化,后徙江西德兴。夏原吉历洪武、建文、永乐、洪熙、宣德五朝,为明代“五朝元老”。夏原吉曾任户部尚书、太子少保、太子少傅等重要官职。明宣德五年病逝后,明宣宗赐他为“太师”,谥“忠靖”。后人赞夏原吉是:“一生清操如冰雪,万世励节似苍松。”夏原吉有《夏忠靖集》六卷并附录一卷传世。据悉,明永乐年间,朝廷敕封夏原吉为资政大夫,这道圣旨至今仍为开化夏氏族人珍藏。理财治水为国操劳夏原吉一生兢兢业业,勤政爱……[详细] |
余建隆,号熙廷,开化北乡人。为人简朴刚直,处事方正不苟。由万历丁酉(1597)恩贡,吏部考选第一,择优录用为黟县知县。按照旧规,知县的日常生活,都归里总负责供应。每月初一,照例还有礼物馈送,称为“月旦礼”。建隆莅任之后,为减轻地方经济负担,认为这种供应方式不妥,应适当予以修改,月旦礼劳民伤财,则更不应该收取,即下令取消了它。第一个孙子出世时,有个丞史因公往府办事,为讨好上司,特意带着银钏、彩裳前去贺喜。建隆办完公事回寓所休息,发现这些东……[详细] |
吾冔(1431~1504年),字景端,号求乐,别号文山,城关汶山村人。其父任长坦教谕时,生冔於学宫。吾冔幼有异质,敏悟过人,八岁能赋诗,达官学者以成人礼之。初学左氏春秋,求学勤奋。稍长,从外舅方泌学易经,并对易经颇为钻研。时兰溪人,南京礼部尚书枫山先生章懋来访,谈论经义,吾冔对答如流。章懋称其造诣颇深,方泌对他更是器重,将胞妹配他为妻。 明·天顺三年(1459年)吾冔中举,后入太学,与安福的刘景元、四明的杨维立设丽泽之会,研究经义……[详细] |
张道洽(1205~1268),字泽民,号实斋,开化中村乡人。历官池州佥判。一生爱梅成癖,爱梅成痴,写有梅花诗300余首,这在中国古代诗坛实属罕见。元初《瀛奎律髓》作者方回,对张道洽的咏梅诗曾作如此评论:“圆美精熟,无语不平淡,而豪放之气,自不可掩”。又说:“至清洁而无埃,至和平而不怨”,“横说纵说,信口信手皆脱洒清楚”,这就是其咏梅诗的风格之所在,故有“梅花诗人”之雅称。……[详细] |
金实(1371~1439),字用诚,明代开化华埠镇庄埠人(今昌谷)。因-论治国之道,甚得明成祖赞赏,即入文渊阁,并参与《太祖实录》和《永乐大典》的编修。因编撰有功被选为东宫太子讲官,升左春坊司直。不久授卫王府左长史,入西掖,负责辅导诸王子。为仁宗、宣宗、英宗三代皇帝之师。……[详细] |
程俱(1077一1144),字致道,北源(今属长虹乡)人。重祖程宿为宋端拱元年(988)状元,祖父程迪为庆历二年(1042)榜眼,父亲程天民为熙宁六年(1073)进士,母邓氏为尚书左丞邓润甫之女。程9岁父逝,依母居外祖父家。绍圣四年(1097),以外祖父推荐任吴江县主簿。建中靖国元年(1101),监舒州太湖茶场,因上疏罪当道而被黜,退居吴下。政和元年(1111),起知泗州临准县。二年,成进士赐上舍出身.调将作监丞.后改调秘书省著作佐郎。……[详细] |
方元启(1615-1678),字运开,号竹友,开化县黄谷乡方田人。自小聪颖过人,且勤奋苦读。其父方一秦,字思大,为明末开化邑庠生。虽家道中落,为培养儿子,不遗余力,不惜重金送元启赴杭州求学。元启深知老父寄希望于己,至杭城后,日夜苦读,竟一年之久,未上枕席。待一秦赴杭探望儿子,方知此情,心疼不已。元启则以诗相答:“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天涯到处有青山。”以示自己立志苦读成才的勇气和毅力。毛泽东少年时曾引用此诗,并……[详细] |
吾衍(1268-1311)字子行,亦名吾丘衍。清初避孔丘讳,改丘为邱,自号竹庐、竹素,别署贞白居士,世称贞白先生。开化县华埠镇孔埠人。据《开阳吾氏宗谱》记载,吾祖渭公,初为曹彬参军,平南唐有功,进衔‘都督’,实授三衢太守,次子满居开化石井,族大蕃衍,科第文物,复见辉映,遂称“两浙名家”。自渭公后四代为吾禺,禺生三子:吾信、吾良、吾何,分别为三支,即石井派、孔溪(孔埠)派、汶山派。吾丘衍乃渭公第十代孙,孔埠吾良之六代孙。其祖父、父亲均为……[详细] |
程宿(公元971-1000年),字萃十,开化北源(今长虹乡北源村)人。宋太宗端拱元年(988年)戊子科,年仅18岁的程宿状元及第,成为中国科举史上最年轻的状元之一。百年勃发据《开化县志》记载,开化的程姓有两支,原籍都是安徽歙县。一支于唐大中年间(公元847—860年)定居龙山霞关(今开化县-镇下江),后散居蕉川、东坑口等地。另一支于唐中和三年(883年)从歙县迁至常山县北竹(今长虹乡北源村)落户。程宿属于后一支。据传,程宿先辈程青为避战……[详细] |
余端礼(1135年—1201年),字处恭,衢州龙游(今浙江衢县东北)人。高宗绍兴二十七年(1157)进士。历知湖州乌程县,孝宗召为监察御史,迁大理少卿、太常少卿,进吏部侍郎,出知太平州,奉祠。光宗绍熙四年(1193),召拜吏部尚书,擢同知枢密院事(《宋史》卷二一三《宰辅表》四)。与赵汝愚共赞宁宗即位,进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庆元元年(1195),拜右丞相,二年,迁左丞相,寻出判隆兴府,改判潭州,移庆元,复为潭帅。嘉泰元年卒,年六十七。事……[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