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灿,法名淡洋,法号禅灯,清光绪四年(1878)生于福安大石虎壑村。家贫,父母无力抚养,九岁便出家萌源兴福寺。在寺内私塾书房刻苦自学,受住持僧宿缘禅师影响较深,加上寺内塾师的悉心指教,文化水平和佛学造诣不断提高。宣统元年(1909),永灿赴福州鼓山涌泉寺学习佛学经书,适逢圆瑛法师主讲佛学《护-》,永灿学业大进,参加经卷考试获得第二名。宿缘禅师圆寂后,永灿主持寺务,增置藏经、华严经等七百多卷,精心研读,佛学颇有造诣,招收僧徒,诵经传道,化……[详细] |
陈赞勋,字襄侯,七步村人,清同治十二年(1873)生。少受家庭薰陶,勤读“四书”、“五经”,光绪十九年(1893)参加县试获第三名。回家后孜孜不倦攻读,二十二年赴福宁府考取一等第六名生员,三十一年获增贡生。民国初军阀混战,政局动荡,赞勋蓄发道装,蛰居家里,不问政事,以诗酒自娱,自命清高。“自信胸中绝无阉然媚世之习,即偶尔歌呼,亦牢骚抑之气所逼而成,非好为声音以蕲人知而鼓誉也。”民国12年(1923),省政府聘请任宁德参议员,他却谢辞。民……[详细] |
郑谟光,原名赞襄,字慕蔡,号弼臣,浦源村人,生于清同治十一年(1872)七月。谟光小时聪慧好学,光绪二十五年(1899)考取生员,宣统三年(1911)录取优行增生。民国6年(1917)考入财政部财政讲习所,毕业后,录用于福建省财政厅。民国7年,当选为省第二届众议院议员,萨镇冰委任他为省谘议。民国12年受聘为闽海道署谘议、县谘议,并任宁德县自治筹备处副处长、宁德县教育指导委员,周墩自治议员、禁烟委员、学务委员兼宣讲员、浦源农会会长等职。民……[详细] |
叶允馨,字正梓,号少斋,端源村人,清咸丰五年(1855)生,家境清寒,自幼随父寅清学习,受家学影响颇深。光绪七年(1881)考取生员后,承继父业,在万寿、孝义、水云等禅林设帐授徒,四方学子负笈求教,从游者多为生员。中年考取增广生,掌教初晴书院,执教不怠,见善勇为。清末,周墩县丞窦世忠、牛元慎贪婪违法,不断加取串钱,勒减银价,百姓深受其害。允馨与擎友李树玑不阿权贵,毅然赴省城上诉,历经三年周折,终于得以胜诉,县丞罢职,粮照旧例,百姓负担赖……[详细] |
孙翼如,名贻谷,字兆燕,号翼如,以号行,洋中村人,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十一月生于书香世家。祖湘湄,少司马奉政大夫,父武翼都尉。翼如自幼聪慧,受到良好的家庭影响,对经史研习有素,能诗善文,弱冠参加童子试,名列第一。同治八年(1869),补博士弟子员。次年,参加乡试,中副榜举人。光绪三年(1877),北上京都,考取八旗官学教习,例选知县。为奉侍双亲,久居在家,屡征不仕,父母去世,丧满,于二十一年春,奉派四川任资州罗泉井分州别驾。翼如任……[详细] |
周召南,字敦诗,别字雅言,号棠坡,狮城人,生于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自幼好学,授业于周道兴,勤究四书、经史,学业猛进,19岁考取秀才,因母寡,在家奉侍。召南性情敦厚朴实,言行谨慎,事母至孝,母亲起居饮食,事必亲躬,邻里称颂。居家勤究经史,尤长书法,学习欧体,笔划瘦硬神妙,书法之精,首屈斯时。后由七步陈荫堂推荐,赴福州主事宁周会馆,主馆八年,奉公守职,经济往来,毫不染指。后因母年老辞归。召南为人坦诚,对人不论亲疏皆以诚相待,他常说:……[详细] |
周铭,字新甫,狮城人。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生,五岁丧父,承母教导,勤奋读书。同治五年(1866)考取生员,后为附贡生,为人正直,乐于助人,凡修桥铺路、建路亭、修寺庙等公益事业他都尽力支持。光绪十三年(1887),同其兄弟三人集资建半林溪洞桥、石泉亭。光绪十四年,受县丞蔡锡章荐举为周墩义仓社长,主管积谷防荒济饥,经数年努力,义仓积谷数量充盈。常充资困济饥之用,民众敬仰,送“练达老成”、“急公好义”匾额,称颂其德。周铭还精研医学,擅长……[详细] |
周道兴,号仁山,狮城人,清道光七年(1827)生。父志京,性慈,疏财好义,在政和一带肩挑买卖,养家糊口。道兴因家贫童年失学,由于天资聪颖,奋发勤学,曾说“三年得句,欲为贾岛执鞭”,寝食出入手不释卷,数年痛绳于学,博览深究“四书”、“五经”。咸丰十年(1860),取入邑庠。同治二年(1863)鄮山状元、学政章载鋆殿视学福宁府,阅道兴考卷,见其诗文立志不卑,论古有识,遂取古学第一名,准为廪贡生,并书“入圣希贤难一唯,穷经究史可千秋”联句以勉……[详细] |
詹正良,杉洋村人,生于清嘉庆十五年(1810)。道光间恩贡生,为人正直,乐善好施,热爱交通建设事业。杉洋村位于福安、宁德、周宁三县交界地,溪流山涧错综,道路崎岖,往来交通不便。正良致力于桥梁道路修建,或独资,或为首捐资募建。咸丰五年(1855)铺长峰村外通往咸村、霍童石路一条,路边建路亭一座,俗称观音亭。咸丰八年,在福安界紫竹村建造石板桥一座,名立昌桥(又名德昌桥),交通湖头、罗洋、穆阳等地。咸丰九年,在观音亭边合溪处独资建石拱桥一座,……[详细] |
叶寅清,字宏本,号敬斋,端源村人,清嘉庆十四年(1809)生。家贫,道光十年(1830),考入县学后补廪生。同治八年(1869)岁贡,候选儒学正堂。寅清生平急公好义,待人宽厚,嗜书好学,致力于《左传》、《史记》、《汉书》及韩愈诗文的研究,遇有不解,常勤奋深研不懈。其文思敏捷,挥毫立就,作文赋诗,言简意赅,不拘繁文缛节,能脱故旧藩篱,立意清新,为当时文人楷模。寅清连任初晴书院山长,执教20余年,学生遍布四方,学有成就,当时入庠者30余人出……[详细] |
魏敬中(1778~1860年),又名建中,字治原,号和斋、和宇,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生于樟源村。祖昌佐、父德化,读书未仕,为人纯谨。敬中幼年聪敏好学,五岁入塾启蒙,有人问他:“独不恋母乎?”他回答:“恋学即恋母也。”读《易·乾象》,叹息道:“欲为君子宜法天。”要祖父替他书“天”字贴在书房墙壁上,以自惕励。他十一岁就能下笔成文。稍长,博览经史典籍,立志远大,为文跌宕有奇气,不同凡响。福安名士郑英山发现他是个人才,曾留他在家中读书。敬……[详细] |
汤荣标,字尚宾,号霞城,玛坑村人,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七月生于将门望族。祖父汤贵玉,清云骑尉,乾隆五十三年带兵随军进驻台湾,在战斗中阵亡,诰赠“武翼都尉”,赐“世袭罔替”。父汤宝华世袭任闽安守备、建宁松溪都阃府、峰火门游击,诏赠“武翼都尉”。荣标自幼习武,体魄魁梧,练就一身武艺。因早年丧父,家境贫困,出外谋生。中年遇亲戚题荐,由云骑都尉署闽安都司、彭湖都司,历升泉州、厦门守备,南澳左营游击,闽安协镇,下铜山参将等职。荣标守卫闽安时……[详细] |
徐援,又名义援,号汉烈,后改名马援,纯池村人,明天启五年(1625)生。少负大志,性旷达,体强壮。家贫,早年跟随长辈往闽北、浙江等地谋生,从事打铁、烧炭,辛劳困苦,生活艰辛。时值清初,战事频繁,民不聊生,徐援毅然聚众举义,结寨为营,在兄弟中排行第二,人称马二爷。在浙江丽水、庆元一带劫富济贫,历十余年,深受穷苦百姓拥护,归附者达千余人。清康熙七年(1668),闽浙总督李宣奉诏招编,徐援率众归顺,授浙江杭州府督标左营参将,后升选广西平乐府副……[详细] |
郑德厚,字克淳,浦源村人,生于明嘉靖初。少负壮志,习文练武,熟谙武略,为乡亲所器重。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萌源村遭匪首徐颛六率匪徒300余人劫掠,德厚召集乡勇400余人增援抗击,匪溃败逃遁。嘉靖四十年,德厚与其兄组织乡勇出剿山匪刘大眼,擒拿其头目朱二、黄孝四、郑品十等人送官府究办,其残部溃散。嘉靖四十二年,倭寇-周墩,劫掠烧杀,德厚为安乡保民,与众乡亲筹集白银百余两,赶筑塞堡,日夜巡逻,加强防御,乡里得以安宁,德厚因此倍受乡民敬重……[详细] |
汤耳,字闻之,里渺村(川中村)人,生于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宣宗间中进士,任长溪县(今霞浦县)知县。汤耳原居宁德黄檀,后与其弟携家眷迁至里渺,筑屋凤山南麓,修道路,建木桥,造磴步,以便行人。汤耳致仕后回川中定居,开发良田。咸通二年(861)捐舍基地与普济和尚建凤山寺,舍己田作寺田。此后,遣长子汤让迁梅山,次子汤谦迁孝悌,三子汤讲居川中,三兄弟互相提携,汤姓子孙世代繁衍,使川中、梅山、孝悌及其附近村庄得到开发。汤耳卒于唐昭宗景福二年(……[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