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子祥(1707~1771),字象宣,号蓉林,平和(今福建云霄县)人。清乾隆十六年(1751)进士,三十年由浦江知县调任平阳知县。上任伊始,便与县丞萧垛兴建龙湖等书院、昆阳等义学,观澜等社学,又建社仓十余所以备荒。疏浚了县城内外淤塞百余年的河道(内河八百余丈,外河三百余丈),县城面貌为之改观。其时平阳粮禁甚严,凡过路谷米,都被兵差扣阻以牟利。何察访民情后,便发布《米准流行示》道:“诚以……[详细] |
黄道周(1585~1646年),字幼玄,号石斋。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出生于漳浦县铜山所(今东山县铜陵镇)深井村。父亲黄嘉卿,涉猎书史;母亲陈氏,也通经史。黄道周8岁勤勉嗜学,10岁能写古文词,14岁到广东博罗拜访翰林韩日缵,遍览韩家藏书,游览博罗诸名胜,写《罗浮山赋》,挥笔立就,被称为“闽海才子”。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父亲亡故。两年后,奉母命,迁居漳浦县城东郊(今绥安镇石……[详细] |
杨衢云(1861~1901),原名合吉,又名飞鸿,字肇春,号衢云,海澄县人。祖父杨福康,清廪生,曾任广东肇庆府新兴县代理知县,后弃官出国,寓居马来西亚槟榔屿。父杨清河,先后在福建、香港当过巡理厅辅政司通事(译员)和书院教员。杨衢云幼从父读,1874年入香港一家英国海军船厂学习机械,因失慎而断去右手中间三指;于是转学英文,考试常名列前茅。1880年毕业后,任香港圣约瑟书院教员,后改就香港……[详细] |
“开台王”颜思齐(1589年——1625年),字振泉,漳州海澄县人。生性豪爽,仗义疏财,身材魁梧,并精熟武艺。台湾开发史上,颜思齐最早率众纵横台湾海峡,招徕泉漳移民,对台湾进行大规模的有组织的拓垦,因而被尊为“开台王”、“第一位开拓台湾的先锋”。《台湾通史》为台湾历史人物列传,“以思齐为首”。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思齐遭宦家欺辱,怒杀其仆,逃亡日本,以裁缝为业,兼营中日间海上贸……[详细] |
林语堂(1895~1976),原名林和乐、林玉堂,祖籍龙溪县。生长在一个基督教牧师家庭里。1912年进上海圣约翰大学深造。毕业后,任北京清华大学英文教员。1919年。林语堂由校方资助出国留学。赴美前和鼓浪屿人廖翠凤结婚,即相偕到美国哈佛大学留学。1921年获硕士学位。同年赴德国耶拿大学专攻文学。半年后,转到莱比锡大学研究语言学。1923年夏获博士学位。是年9月在北京大学英文系任语言学教……[详细] |
蓝理(1649~1720年),字义甫,号义山。漳浦张坑石椅(今赤岭石椅)人,后建府在今赤岭墟。生于顺治六年(1649年)。行伍出身,康熙间,随施琅出征澎台,以首功加左都督,累官福建陆路提督。蓝理身材魁梧,力大无比,能拖着马尾巴使马倒行,刀盾枪石各种武器无不精通。他性格强悍,常大叫说:“我若不封侯拜将,不是大丈夫”。他听说海盗卢质在岱嵩一带残害百姓,就招集乡里数十个壮健青年到岱嵩与卢质打……[详细] |
吴沙(1731~1798年),漳浦县人(据台湾吴旺桔修的《吴氏家谱》载为西门外小山城大园头人)。生于雍正九年(1731年)。性好行侠仗义,年轻时不得志,到了壮年才想外出谋生。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当他42岁时,带着比他少20岁的妻子庄梳娘和3岁的儿子光裔,渡海到台湾。吴沙到台湾后,先在淡水的鸡笼(今基隆)做工,后到三貂社谋生。三貂社地近“生番”(少数民族)聚居地的噶玛兰,当时,汉……[详细] |
彭冲(1915年3月-2010年10月18日),原名许铁如,生于福建漳州,1933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8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彭冲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党政治工作和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杰出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第九届、十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一届、十二届、十三届中央委员,第十一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国人……[详细] |
吴凤 (1699-1769),字符辉,平和县壶嗣村人。五岁随父吴珠、母蔡氏渡台,居诸罗大目根堡鹿麻庄(令嘉义县中埔乡)。中埔地处阿里山麓。阿里山有大小番社四十八社,每社数百人,生性凶猛,动辄杀人,所以汉人不敢前往。吴凤少年时经常随父到番杜经商,有较多机会接触番族,渐渐地懂得番语,熟悉番俗。加上他豪迈坚勇,颇有侠士风范,番人对他有几分敬畏。清代台湾开发中,处理汉番矛盾,融合汉番关系,始终……[详细] |
陈清泉(1937.1.14- )电机,电力驱动和电动车专家。原籍福建省漳州市,出生于印度尼西亚的马吉朗市。1957年毕业于北京矿业学院,1957-1959年在北京清华大学进修研究生,1982年获香港大学哲学博士,1993年获乌克兰敖德萨理工大学荣誉科学技术博士学位,2008年获英国洛夫堡大学荣誉技术博士学位。美国电机电子工程师学会院士(IEEE Fellow);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乌克……[详细] |
苏静(1910-1997),曾用名苏孝顺,福建省海澄县六口碑村(今福建省龙海市海澄镇内溪村碑头社)人。早年赴缅甸谋生,1932年回国参加海澄县红军游击队,同年转入中央红军第一军团,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红一军团总指挥部参谋、科长等,参加了中央苏区第四、第五次反“围剿”和二万五千里长征。长征中率侦察部队前出收集情报,为长征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抗日战争时期,历任……[详细] |
郑绵平(1934.11.17- )盐湖学和地质矿床学学家。生于福建省漳州市。1956 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现任中国地质科学院盐湖与热水资源研究发展中心主任,国土资源部盐湖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矿产资源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曾任国际盐湖协会副主席、主席。 从事矿床地质和盐湖综合资源及热水矿床的研究领域60年,为我国盐湖科学及其矿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出版过200余篇学……[详细] |
谢颖苏(1811~1864年),北关人。初字采山,后改琯樵,号懒樵、懒云山人、北谿渔隐、书画禅。其叔祖谢廷爚、父谢声鹤、姐谢浣湘、兄谢维崧、弟谢颖锋多擅诗词书画,饮誉当时。颖苏家学渊源,兼受邑中风气薰陶,9岁即能画能诗能琴,尤工书法。稍长,无意科举,埋首丹青。初拜沈锦洲为师,奠定周密不苟、秀劲工致的严实基本功和半工半写、凝炼浑朴的画风。继向来诏任职的外籍画家艺人求教,转益多师,并揣摩前……[详细] |
林文庆(1869~1957),字梦琴,祖籍海澄县,生于新加坡。1887年中学毕业以优异的成绩获英女皇奖学金,留学英国爱丁堡大学医学院。成为赴英留学的第一名中国人。1892年获医学内科学士与外科硕士学位。又在剑桥大学继续学习一年。1893年回新加坡行医,他医术精湛,又能操汉语、马来语、英语、泰米尔语,因而能与当地病人对话,深受群众拥戴。1895年年仅26岁就被提名进入新加坡立法局。189……[详细] |
陈永华(1634年-1680年),字复甫,抗清名将,明朝福建省漳州府龙溪县(今漳州台商投资区石美村)人,明末举人陈鼎之子。陈永华十五岁时,其父任同安县教谕。清兵下福建时,陈鼎自杀。郑成功在厦门开府时,陈永华才二十三岁,后得兵部侍郎王忠孝推荐,与郑成功论政。陈永华对郑成功发表见解、分析未来,深得郑成功的赏识,并誉“永华乃今之卧龙也”,授予“咨议参军”之职,委为其子郑经之师,日后便成为郑家……[详细] |
连横(1878~1936),初名允斌,字雅堂;后改名横,字武公,号剑花。出生于台湾府台湾县(后改为安平县)宁南坊马兵营,祖籍福建龙溪马崎(今龙海县步文乡)。连横父亲连永昌,在台湾经商致富。连横年幼时,父亲曾特意买了一金余文仪的《续修台湾府志》,嘱咐连横:“你为台湾人,不可不知台湾历史。”连横读了这部府志,觉得其中内容粗疏,心中萌发编修较为完备的台湾史志的愿望。连横18岁时,眼看台湾宝岛……[详细] |
郑栅洁,男,汉族,1961年11月出生,福建漳州人,1985年6月入党,1982年8月参加工作,在职研究生学历,工商管理硕士,高级工程师。1982年8月参加工作,1991年1月起任正处级职务;1997.05--2002.01历任厦门市湖里区委副书记、副区长、代区长、区长;2002.01--2002.02厦门市政府副秘书长,市政府办公厅主任、党组副书记,厦门市湖里区委副书记、区长;200……[详细] |
蒋渭水(1890~1931),字雪谷,祖籍龙溪,出生于台湾宜兰。1910年4月,考入台北医校。在校期间,受辛亥革命的深刻影响,积极宣扬民族革命运动,常撰文揭露暴虐统治。同时还发动捐款,支持祖国革命。1915年,毕业于台北医校。1916年在台北大稻埕开设大安医院。一年后,在台北从商。“五四运动”爆发后,蒋渭水积极参加台湾议会设置运动和-团活动。1920年底,在台北发起思想文化研究。次年1……[详细] |
庄西言(1885~1965年),奎洋霞峰人。幼年家境贫寒,3岁父亲去世,6岁母亲改嫁,由叔父抚养。20岁出洋到荷属印尼巴城谋生。6年后有所积蓄,与人合资经营三美公司,后独资开设金美有限公司。生意兴隆,财源广进,富甲一方。庄西言在华侨中享有盛誉,曾被选为巴达维亚中华总商会会长、华侨智育会司正、闽省府侨务顾问、国民党政府中央参政会参政员等职。民国26年(1937年)芦沟桥事变后,日军大举侵……[详细] |
陈建文,男,汉族,1965年9月生,福建龙海人,1986年8月参加工作,1994年12月入党,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文艺学专业毕业,博士研究生,副研究员。1982.09—1986.07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1986.08—1993.08福建广播电视大学福州分校教师1993.09—1996.08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文艺学专业硕士研究生(1995.09—1996.08中华全国学生联……[详细] |